第61章:大明行商司 (1/2)
全本小说网 www.quanben.ac,李兆刘大夏凉面饼子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这一日,甘肃边镇迎来各地的商人,只因为朝廷恢复了对关外的贸易,而且极大的放宽了交易自由。
李兆给孝宗的信一共有两封,一封是明面上拿来给文官集团看的,一封则是单独给孝宗的。
首发&:塔>-读小说
其中李兆阐述了边关贸易带来的极大利润,其中包括对外买卖盐铁的事宜,毕竟盐铁在明朝是禁止对外贸易,想要长期稳定,孝宗的点头同意至关重要。
李兆信中提及关于盐铁的贸易并不从明面上,而是通过牙行暗中进行,至于利润分红,直接进入孝宗的内帑,毕竟宋氏牙行现在是直属御用监的官牙,操作起来也很便利。
其中李兆提及建立专门的机构负责通商贸易,孝宗给李兆的回信中也许可了此事,让李兆在甘肃边镇建立直属锦衣卫的贸易监察机构,名为行商司,虽然说是监察机构,实际上这个行商司存在的意义,则是从户部手里硬生生的把边贸交易的红利,握在了孝宗的手里。
李兆在甘肃镇的锦衣卫千户所旁边,包下一个院子,这就是行商司的衙门。
屋子里十几个锦衣卫恭敬的跪在地上,在他们面前不仅有锦衣卫都指挥使,还眼下如日中天的勋贵,舟山侯。
不管是哪一个都是他们这些边关上的番子平时接触不到的存在,众人皆知,若是把这两位大佬伺候好了,那日后一定是平步青云。
牟斌说道:“你们都是我从千户所里挑出来的好手,这次皇上特别成立行商司,足见事关重大,你们作为行商司第一批差役,可得给我用心办事。”
“属下必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一众锦衣卫齐声道。
李兆接着发话道:“记住一句话,你们是皇上的人,按我的猜测,户部要不了多久就会插手边关贸易的事情,到时候你们得在这里把脚跟给我站稳了,若是皇上少赚了一文钱,我拿你们试问!”
李兆的猜测不无道理,眼下内阁还没回过神来,李兆此时怂恿孝宗成立行商司不过是打了个时间差,等内阁看到行商司带来的巨大的利润时,以那帮大臣的性子,就算是不要脸皮,势必也要进来分一杯羹。
训完话后,李兆便开始给众人分配工作,行商司分为三个部分,贸易所,负责给商人牙行办理行商证和管理进出货物。督查所,负责市场维稳,打击非法商业行为,当然打击对象不包括李公子的牙行。第三个部分最关键,名为商税所,进出贸易的货物都必须缴纳商税。
和牟斌合作下来,李兆感觉这位锦衣卫指挥使确实是个能干的人才,在历史上威名不显,完全是因为孝宗压制了锦衣卫,对于这样的人才李兆自然是要拉拢。
李兆给牟斌的许诺也不少,宋氏牙行每年百分五的商贸利润,这等于是拿孝宗的钱来做人情,这样就把牟斌紧紧的拴在自己的船上,一年上百万的银子,即便是牟斌也受不住此等诱惑。
一切准备继续,但行商司却久久没有对外开张,来到甘肃镇的一众商人是等得心里发慌,以前都是偷偷摸摸做生意,赚的都是小钱,如今朝廷大开方便之门,这自然是天大好事,谁不想光明正大的做生意。
而且李兆对外宣称,第一批行商证只发四百张,聚集而来的商人却已经超过千人,这四百张行商证哪里够,虽然行商证还没发出来,但市面上已经炒价炒到了一万两银子一张的天价。
即便行商证只能维持一年,翻年还得重新发放,但这一年的时间足够这些商人赚的盆满钵满。
眼下李兆却是不着急,他在等一个人。
一个中年书生骑着马,背着一个书箱,满脸都是风沙,来到甘肃镇城门下。
远远的书生就看见那个让他朝思暮想的身影,顿时从马上下来,急急忙忙的冲上前。
“恩师,清瘦了啊,学生知道恩师只身前往吐鲁番,是夜不能寐,庆幸恩师无恙,不然学生就是丢了命,也要带人杀进金帐汗国。”
这个中年书生正是李兆的大弟子,新晋状元祝允明,李兆特别让孝宗把祝允明从翰林院调出来,这还是头一遭,不在翰林院修书,而是奔赴边关的状元郎。
按照原本的走势,祝允明应该是在翰林院待几年,然后就被调到地方上,搞出政绩后就能回京城,六部随便进一个,再混几年,就有机会出任六部之一的一把手或者二把手,然后就等着时机进内阁。
如今被李兆一下喊道边关来,祝允明虽然不明白老师此举何意,但心里却没有一点犹豫,在祝允明看来,自己的状元都是老师给的,老师让自己做什么就做什么,不要说边关,就是李兆让他去地方任个县令,祝允明也不会有半句怨言。
李兆看着祝允明一脸的沧桑,想来这一路上也不容易,说道:“你辛苦了,为师把你堂堂状元之才调到这边关,你可有什么不满。”
“不不不,学生不敢,学生知道老师所谋皆是为国为民,枝山能替老师分忧,是枝山的福分。”祝允明马上回道,生怕李兆怀疑自己的拳拳之心。
李兆拍拍祝允明的肩头:“为师怎么会坑你呢,你在翰林院待几年,最多是混个脸熟,为师把你调到边关,保准皇上会把你认为是心腹,而且要不了多久,内阁也会很重视你。”
李兆并不是在吹牛,他把祝允明调到边关,就是出任行商司的提举,说白了就是专门替孝宗搞钱的人,这样一个人孝宗怎么会不重视,后面内阁若是要插手边贸,那也得和祝允明打交道,这自然又和内阁一帮大佬牵扯上关系,一来二去,这可比在翰林院修书来得实际。
要知道明朝历史上,有几个状元是能进入内阁的?考上状元只能说明你有才,但却不能说你懂怎么当官。
而自己这个弟子有几斤几两李兆心里还是清楚的,除了人老实听话以外,实在是没什么优点了,若是没有自己的照看,祝允明在翰林院怕是都混不走。
带着祝允明来到行商司的衙门,祝允明一路上已经听李兆说了行商司的背后的事情,自然是打起十二分的精神,这直接关系到皇上的内帑,要是一不注意可能就会被丢进诏狱。
首发&:塔>-读小说
进入房间,李兆贴心的给祝允明拿来帕子擦拭灰尘,又递上一杯茶水。
祝允明心里暖洋洋的,心道,这就是我的恩师啊,对待学生就像是对待儿子一样。
“老师,为何要让我来任行商司的提举,毛澄师弟应该更合适啊。”祝允明疑惑道。
李兆则道:“也不尽然,你毛澄师弟虽然精明,却不适合为商,更适合为官。”
“啊?学生也不善于为商啊。”祝允明尴尬道。166小说
&n... -->>
这一日,甘肃边镇迎来各地的商人,只因为朝廷恢复了对关外的贸易,而且极大的放宽了交易自由。
李兆给孝宗的信一共有两封,一封是明面上拿来给文官集团看的,一封则是单独给孝宗的。
首发&:塔>-读小说
其中李兆阐述了边关贸易带来的极大利润,其中包括对外买卖盐铁的事宜,毕竟盐铁在明朝是禁止对外贸易,想要长期稳定,孝宗的点头同意至关重要。
李兆信中提及关于盐铁的贸易并不从明面上,而是通过牙行暗中进行,至于利润分红,直接进入孝宗的内帑,毕竟宋氏牙行现在是直属御用监的官牙,操作起来也很便利。
其中李兆提及建立专门的机构负责通商贸易,孝宗给李兆的回信中也许可了此事,让李兆在甘肃边镇建立直属锦衣卫的贸易监察机构,名为行商司,虽然说是监察机构,实际上这个行商司存在的意义,则是从户部手里硬生生的把边贸交易的红利,握在了孝宗的手里。
李兆在甘肃镇的锦衣卫千户所旁边,包下一个院子,这就是行商司的衙门。
屋子里十几个锦衣卫恭敬的跪在地上,在他们面前不仅有锦衣卫都指挥使,还眼下如日中天的勋贵,舟山侯。
不管是哪一个都是他们这些边关上的番子平时接触不到的存在,众人皆知,若是把这两位大佬伺候好了,那日后一定是平步青云。
牟斌说道:“你们都是我从千户所里挑出来的好手,这次皇上特别成立行商司,足见事关重大,你们作为行商司第一批差役,可得给我用心办事。”
“属下必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一众锦衣卫齐声道。
李兆接着发话道:“记住一句话,你们是皇上的人,按我的猜测,户部要不了多久就会插手边关贸易的事情,到时候你们得在这里把脚跟给我站稳了,若是皇上少赚了一文钱,我拿你们试问!”
李兆的猜测不无道理,眼下内阁还没回过神来,李兆此时怂恿孝宗成立行商司不过是打了个时间差,等内阁看到行商司带来的巨大的利润时,以那帮大臣的性子,就算是不要脸皮,势必也要进来分一杯羹。
训完话后,李兆便开始给众人分配工作,行商司分为三个部分,贸易所,负责给商人牙行办理行商证和管理进出货物。督查所,负责市场维稳,打击非法商业行为,当然打击对象不包括李公子的牙行。第三个部分最关键,名为商税所,进出贸易的货物都必须缴纳商税。
和牟斌合作下来,李兆感觉这位锦衣卫指挥使确实是个能干的人才,在历史上威名不显,完全是因为孝宗压制了锦衣卫,对于这样的人才李兆自然是要拉拢。
李兆给牟斌的许诺也不少,宋氏牙行每年百分五的商贸利润,这等于是拿孝宗的钱来做人情,这样就把牟斌紧紧的拴在自己的船上,一年上百万的银子,即便是牟斌也受不住此等诱惑。
一切准备继续,但行商司却久久没有对外开张,来到甘肃镇的一众商人是等得心里发慌,以前都是偷偷摸摸做生意,赚的都是小钱,如今朝廷大开方便之门,这自然是天大好事,谁不想光明正大的做生意。
而且李兆对外宣称,第一批行商证只发四百张,聚集而来的商人却已经超过千人,这四百张行商证哪里够,虽然行商证还没发出来,但市面上已经炒价炒到了一万两银子一张的天价。
即便行商证只能维持一年,翻年还得重新发放,但这一年的时间足够这些商人赚的盆满钵满。
眼下李兆却是不着急,他在等一个人。
一个中年书生骑着马,背着一个书箱,满脸都是风沙,来到甘肃镇城门下。
远远的书生就看见那个让他朝思暮想的身影,顿时从马上下来,急急忙忙的冲上前。
“恩师,清瘦了啊,学生知道恩师只身前往吐鲁番,是夜不能寐,庆幸恩师无恙,不然学生就是丢了命,也要带人杀进金帐汗国。”
这个中年书生正是李兆的大弟子,新晋状元祝允明,李兆特别让孝宗把祝允明从翰林院调出来,这还是头一遭,不在翰林院修书,而是奔赴边关的状元郎。
按照原本的走势,祝允明应该是在翰林院待几年,然后就被调到地方上,搞出政绩后就能回京城,六部随便进一个,再混几年,就有机会出任六部之一的一把手或者二把手,然后就等着时机进内阁。
如今被李兆一下喊道边关来,祝允明虽然不明白老师此举何意,但心里却没有一点犹豫,在祝允明看来,自己的状元都是老师给的,老师让自己做什么就做什么,不要说边关,就是李兆让他去地方任个县令,祝允明也不会有半句怨言。
李兆看着祝允明一脸的沧桑,想来这一路上也不容易,说道:“你辛苦了,为师把你堂堂状元之才调到这边关,你可有什么不满。”
“不不不,学生不敢,学生知道老师所谋皆是为国为民,枝山能替老师分忧,是枝山的福分。”祝允明马上回道,生怕李兆怀疑自己的拳拳之心。
李兆拍拍祝允明的肩头:“为师怎么会坑你呢,你在翰林院待几年,最多是混个脸熟,为师把你调到边关,保准皇上会把你认为是心腹,而且要不了多久,内阁也会很重视你。”
李兆并不是在吹牛,他把祝允明调到边关,就是出任行商司的提举,说白了就是专门替孝宗搞钱的人,这样一个人孝宗怎么会不重视,后面内阁若是要插手边贸,那也得和祝允明打交道,这自然又和内阁一帮大佬牵扯上关系,一来二去,这可比在翰林院修书来得实际。
要知道明朝历史上,有几个状元是能进入内阁的?考上状元只能说明你有才,但却不能说你懂怎么当官。
而自己这个弟子有几斤几两李兆心里还是清楚的,除了人老实听话以外,实在是没什么优点了,若是没有自己的照看,祝允明在翰林院怕是都混不走。
带着祝允明来到行商司的衙门,祝允明一路上已经听李兆说了行商司的背后的事情,自然是打起十二分的精神,这直接关系到皇上的内帑,要是一不注意可能就会被丢进诏狱。
首发&:塔>-读小说
进入房间,李兆贴心的给祝允明拿来帕子擦拭灰尘,又递上一杯茶水。
祝允明心里暖洋洋的,心道,这就是我的恩师啊,对待学生就像是对待儿子一样。
“老师,为何要让我来任行商司的提举,毛澄师弟应该更合适啊。”祝允明疑惑道。
李兆则道:“也不尽然,你毛澄师弟虽然精明,却不适合为商,更适合为官。”
“啊?学生也不善于为商啊。”祝允明尴尬道。166小说
&n...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