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www.quanben.ac,重生小地主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费章节(12点)
二更,求粉红。
连蔓儿没有开饭馆的经验,一切只能摸索着来。不过她,有些重要的事情,是要提前确定好的。
“咱这小饭馆都卖啥?”五郎问。
“咱就卖早点吧。”连蔓儿道。五郎问的,正是需要确定的重要事情之一。
小坛子说山上为干活的人提供一顿晌午饭。而晚上下工之后,那些人就餐的选择性就多了许多。山上要求上工的早,如果他们在山下,就近提供简单、实用的早餐,那应该是有市场的。小坛子也说过,这些天每天早上到庙里讨水的人最多。
而且,他们刚开始开小饭馆,最好是从简单的做起。当然,这并不代表他们以后不能扩大经营。
“我也是这么想。”连守信和张氏都点头。他们都是踏实的人,心里衡量了一下,觉得卖早点,赚头肯定没有人家酒楼、饭庄的大,但却是他们目前能够有把握胜任的。
“咱们的早点铺子,做啥卖好那?”连蔓儿道。
将经营的范围缩小到只卖早点,但是具体卖,还是需要费一番思量的。
只有迎合消费者的需求,才能赚到钱。他们要面对的消费者,目前来说,就是去山上做工的人群。连蔓儿回想着刚才在土地庙外和在镇上的所见所闻,来山上做工的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人。
其中一类是比较有钱的,这些人更喜欢在镇上吃。他们吃的一般是肉馅包子、油条、油饼、或者是肉汤的面条,一餐饭,花费大概在十文钱左右。
另一类人就比较贫穷和节俭一些。他们尽可能地自带干粮,然后期望在好心的人家讨一碗热水喝。
两类人比较,后一类人的数量更多一些。
“要是这么说,那咱开早点铺子,不就没人来了?”连枝儿听了连蔓儿的分析,忍不住问道。
“表面上看,好像是这样。可这也不是绝对的呀。”连蔓儿道,“我听说,在山上做工的工钱比别处多,发钱也痛快。”
毕竟是从皇上的国库里直接拨下来的钱,又是给沈皇后修工程,这监督工程的人里面就有沈家的人,他们这里又是沈家的地盘。所以在工钱上没人敢克扣,相反,在这里做工的条件很优容。皇家和沈家人要的都是排场,是造福乡里的口碑。
“先说这些舍不得钱的,山上给的工钱高,活也累。他们有了钱,也不能总亏待,饭吃不好,干活也没力气不是。要是咱卖的实惠,来吃的人肯定不少。”连蔓儿道。她将早点铺子的基础消费人群锁定在第二类人身上。
这些人舍不得吃大米、白面,但肯定心里想吃。
“娘,咱就卖三和面的馒头咋样?”
所谓三和面的馒头,就是用黍米面、杂豆面加上少许的白面和面,蒸的馒头。这是张氏的发明(在连家是这样的,别人家也许也有这么吃的,连蔓儿表示她不),自从分家后,他们的条件一天天好起来,但还是不能顿顿大米、白面地吃。张氏就想到了这个法子,三和面的馒头,因为加入了白面,在外观和口感上都很引人的食欲,而且因为主要是黍米面和杂豆面,吃起来很管饱,适合重体力劳动者。
“还没看见哪家馆子卖这三和面的馒头那……”张氏有些没信心。
“别人家没有卖,咱们家有。那大家伙不都到咱家来买了吗不跳字。连蔓儿笑,“爹,要是你在山上做工,你是买咱这个馒头,还是去买镇上白面的馒头?”
“当然买三和面的这个。”连守信想也不想地道。
连守信、张氏、连枝儿、五郎和小七都很喜欢这种馒头。而来做工的绝大多数人,家境应该和他们差不多,只要价钱合适,他们会花钱买的。
“我看这个行。”一家人商量了一会,就定下来卖三和面的馒头。
“光有馒头可不行,还得有汤。”连蔓儿道。
那些自带干粮的人,无法自带热水,所以才会去土地庙讨水喝。因此他们的早点铺子要卖热汤。
“就用大骨头熬萝卜,要不就是大骨头熬酸菜。”连蔓儿将早就想好的主意说了出来。其实她在和小坛子的时候,首先想到的是开个卖汤粥的铺子,给那些自带干粮的人提供热汤、热粥。
开早点铺子的想法,是后来慢慢成熟起来的。既然要卖汤粥,何不索性连主食一起卖那。
“我是这么想的,这汤咱卖的便宜点,就是不买咱家的馒头,光买汤,咱也卖给他。”连蔓儿道,这样可以慢慢地将客人引,带动店里的生意。
“咱蔓儿这脑子真好... -->>
??费章节(12点)
二更,求粉红。
连蔓儿没有开饭馆的经验,一切只能摸索着来。不过她,有些重要的事情,是要提前确定好的。
“咱这小饭馆都卖啥?”五郎问。
“咱就卖早点吧。”连蔓儿道。五郎问的,正是需要确定的重要事情之一。
小坛子说山上为干活的人提供一顿晌午饭。而晚上下工之后,那些人就餐的选择性就多了许多。山上要求上工的早,如果他们在山下,就近提供简单、实用的早餐,那应该是有市场的。小坛子也说过,这些天每天早上到庙里讨水的人最多。
而且,他们刚开始开小饭馆,最好是从简单的做起。当然,这并不代表他们以后不能扩大经营。
“我也是这么想。”连守信和张氏都点头。他们都是踏实的人,心里衡量了一下,觉得卖早点,赚头肯定没有人家酒楼、饭庄的大,但却是他们目前能够有把握胜任的。
“咱们的早点铺子,做啥卖好那?”连蔓儿道。
将经营的范围缩小到只卖早点,但是具体卖,还是需要费一番思量的。
只有迎合消费者的需求,才能赚到钱。他们要面对的消费者,目前来说,就是去山上做工的人群。连蔓儿回想着刚才在土地庙外和在镇上的所见所闻,来山上做工的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人。
其中一类是比较有钱的,这些人更喜欢在镇上吃。他们吃的一般是肉馅包子、油条、油饼、或者是肉汤的面条,一餐饭,花费大概在十文钱左右。
另一类人就比较贫穷和节俭一些。他们尽可能地自带干粮,然后期望在好心的人家讨一碗热水喝。
两类人比较,后一类人的数量更多一些。
“要是这么说,那咱开早点铺子,不就没人来了?”连枝儿听了连蔓儿的分析,忍不住问道。
“表面上看,好像是这样。可这也不是绝对的呀。”连蔓儿道,“我听说,在山上做工的工钱比别处多,发钱也痛快。”
毕竟是从皇上的国库里直接拨下来的钱,又是给沈皇后修工程,这监督工程的人里面就有沈家的人,他们这里又是沈家的地盘。所以在工钱上没人敢克扣,相反,在这里做工的条件很优容。皇家和沈家人要的都是排场,是造福乡里的口碑。
“先说这些舍不得钱的,山上给的工钱高,活也累。他们有了钱,也不能总亏待,饭吃不好,干活也没力气不是。要是咱卖的实惠,来吃的人肯定不少。”连蔓儿道。她将早点铺子的基础消费人群锁定在第二类人身上。
这些人舍不得吃大米、白面,但肯定心里想吃。
“娘,咱就卖三和面的馒头咋样?”
所谓三和面的馒头,就是用黍米面、杂豆面加上少许的白面和面,蒸的馒头。这是张氏的发明(在连家是这样的,别人家也许也有这么吃的,连蔓儿表示她不),自从分家后,他们的条件一天天好起来,但还是不能顿顿大米、白面地吃。张氏就想到了这个法子,三和面的馒头,因为加入了白面,在外观和口感上都很引人的食欲,而且因为主要是黍米面和杂豆面,吃起来很管饱,适合重体力劳动者。
“还没看见哪家馆子卖这三和面的馒头那……”张氏有些没信心。
“别人家没有卖,咱们家有。那大家伙不都到咱家来买了吗不跳字。连蔓儿笑,“爹,要是你在山上做工,你是买咱这个馒头,还是去买镇上白面的馒头?”
“当然买三和面的这个。”连守信想也不想地道。
连守信、张氏、连枝儿、五郎和小七都很喜欢这种馒头。而来做工的绝大多数人,家境应该和他们差不多,只要价钱合适,他们会花钱买的。
“我看这个行。”一家人商量了一会,就定下来卖三和面的馒头。
“光有馒头可不行,还得有汤。”连蔓儿道。
那些自带干粮的人,无法自带热水,所以才会去土地庙讨水喝。因此他们的早点铺子要卖热汤。
“就用大骨头熬萝卜,要不就是大骨头熬酸菜。”连蔓儿将早就想好的主意说了出来。其实她在和小坛子的时候,首先想到的是开个卖汤粥的铺子,给那些自带干粮的人提供热汤、热粥。
开早点铺子的想法,是后来慢慢成熟起来的。既然要卖汤粥,何不索性连主食一起卖那。
“我是这么想的,这汤咱卖的便宜点,就是不买咱家的馒头,光买汤,咱也卖给他。”连蔓儿道,这样可以慢慢地将客人引,带动店里的生意。
“咱蔓儿这脑子真好...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