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www.quanben.ac,秦始皇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己的亲生子授首。”
“竟会是这样。”燕王显然后悔了。
公子寅仍是满怀悲愤:“果然被我言中,那秦王他不会见了太子的头便退兵,灭燕才是他的目的。”
“咳,”燕王表达了悔意,“大错业已铸成,太子已不能复生。”
“当今之计,是要振作起来,全燕国上下,同仇敌忾,保住辽东,和秦军决一死战。”公子寅点明要害。
“儿啊,父王已是老迈,这抗秦大计就统由你主张,一切军事行动由你指挥,父王不再干预。”
“父王放心,儿臣誓与辽东城共存亡。”公子寅终于可以伸直腰板与强秦一较高低了。
一个月过去了,李信的进攻被公子寅一次次粉碎。燕国已无退路,全城百姓都加入到抗秦战斗中,而且城外还有土城的两万人马,另有胡人的一万大军,他们在外部策应,使得秦军顾此失彼。眼看着天气渐渐转入严寒,已经落下了两场小雪,秦军长期在外征战,已是疲惫不堪。眼见得不能取胜,嬴政在权衡利弊后,下令从辽东撤军。辽东保卫战公子寅取得了胜利,残破的燕国小朝廷得以暂时维系。
冬去春来,又已是草长莺飞的美好季节,甘泉宫的柳树在微风中拂动着翠绿的枝条,枝头的黄鹂在叽叽啾啾欢唱。嬴政的雄心又被撩拨起来,他在偏殿又召集了御前军事会议。
嬴政环视一眼在座的文臣武将:“众卿,天气晴和,我们统一天下的步伐又该向前迈进了。”
李斯问:“大王要继续完成未竟的灭燕之战?”
“不,”嬴政摇头,“燕地遥远,且它已是苟延残喘而已,不足为虑,寡人之意是要改攻他国,今日请众卿来,就是挑选一下进攻哪国有利。”
尉缭道:“去岁因风雪使魏国之伐未能成行,而今还应先行灭亡魏国,也使国土连成一片。”
“那魏之后呢?”嬴政想到了下一步,“灭亡魏国是在意料之中的,把下一个目标也确定下来,也好一并成军,一并任命统帅。”
“魏亡之后,当伐楚。”尉缭又率先表明态度。
“寡人也是这样想的。”嬴政将目光投向王翦,“老将军以为如何?”
“魏后征楚,老臣无异议。”王翦想了想还是说,“只是伐楚似嫌仓促些,因为楚是大国,国力强盛,不是一战可胜的。”
嬴政发出冷笑:“我大秦国大军所向披靡,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即使伐楚多损折些人马,然亦是稳操胜算。”
“大王,楚地辽阔,兵员众多,不可轻敌。”
“老将军,寡人意欲由你统帅此番出征大军,为何长敌人志气,难道年高气馁了不成?”
“大王看重老臣,实在是臣的荣幸,如大王不弃,愿披挂出征。”王翦此时不禁豪气升腾。
“灭楚需要多少人马?”嬴政发问。
李信年轻气盛:“我秦国大军威震天下,各国闻风丧胆,早无斗志,兵锋指触,所向披靡,末将看二十万军足矣。”
李斯与其观点相同:“臣以为李信将军所言极是,我国锐气正强,二十万人马伐楚,一举可下。”
尉缭稍有不同意见:“楚乃大国,兵力充足,若求必胜,当增加十万,以三十万方操胜券。”
嬴政不见王翦开口,点名问道:“王老将军以为如何?”
“我军征战以来,并非全胜,只是胜多负少。此番在辽东数月之久,未能下城,当引以为鉴。大王,臣认为不能自生骄心。”
嬴政不以为然:“老将军用兵谨慎尽人皆知,但还当心存必胜信念。”
“楚国地大人稠,我兵一动,则该国上下必将举国而动,且战争瞬息万变,伐楚欲胜,需六十万大军方可。”
“六十万?”嬴政有些错愕,“老将军所用兵力是李信将军三倍,这将使我国过多靡费钱粮,可少乎?”
王翦毫不松口:“非六十万不能取胜。”
嬴政有些不满地道出一句:“老将军真的老矣!”
李信则是豪情万丈:“大王,楚王不善用兵不敢用将,将士离心,朝野胆怯,二十万兵已是摧枯拉朽之势,末将有必胜把握。”
“好,”嬴政对年轻人有一种特殊的感情,用兵就当不断地启用新人,“寡人就命你为征魏伐楚大将军,以蒙恬副之,三日后发兵,不得有误。”
“末将谨遵王旨。”李信声音响亮,一副稳获胜利的架势。
王翦觉得自己备受冷落,便起身说:“大王,臣有一请求。”
“哦,讲来。”
“老臣在战场上冲杀五十余年,已感体力不支,而今后生可畏,名将辈出,乞请大王,允老臣告退,颐养天年。”
“老将军不可负气,此番不能挂帅,日后大战多多,老将军一展才华的机会尚存,何必急于引退?”
“臣是肺腑之言,望大王体谅。”
“老将军既是如此渴望,寡人也不好相强,就允诺你告老引退。但可有一点,一旦国家有用人之际,你还要听候调遣。”嬴政留了一个活口。
戎马一生,为秦国立下盖世功勋的大将军王翦,就这样有几分凄凉地离开了秦国的政坛。
这是公元前5年的初春,李信为统帅的二十万秦军,越过了黄河,直逼魏国国都大梁。并以王贲为先锋,距大梁城十里安下营寨。魏王假闻报,慌忙召开紧急朝会。秦人已欺负上门,没有别的选择,只有尽国力迎战。一番议论之后,最终确定,由大将军晋升率军十二万出城迎敌,都尉魏天骄为副将。并命西方将军向各郡县飞骑传令,火速发兵来大梁增援。是日,魏国大军出城十里,与秦军列阵对峙,暂未交锋。
秦将王贲从辕门向魏营瞭望,但见魏营井然有序,布局严谨,并无一丝破绽,看不出来从哪里下手。一连三日,王贲也未出战。这倒令魏营的统帅晋升有些疑惑并不安,他弄不清秦军葫芦里究竟卖的什么药。
秦国统帅李信沉不住气了,他离开帅帐来到先锋大营:“王将军,业已三日过去,为何还不进攻?”
“元帅,末将今日就要出战。”
“你是打他的左营还是右营?”
“末将要生擒敌方主将。”
“愿望是好的,主将你怎就能生擒?”李信说,“这头一阵关系全军的士气,务必不能败阵。”
“元帅你就贝青好吧,末将要一战瓦解魏军。”言罢,王贲跨上战马,打开辕门,就要出战。
李信不由得叫住他:“王将军,上阵为何不带武器?”
“此阵末将就是要赤手擒敌。”王贲催马出营了。到了两军阵前,王贲大声叫道:“魏军听了,我是秦军主将王贲,要你们魏营主帅出阵答话。”
军士飞跑进帐报告主帅晋升:“元帅,秦营主将要你出营答话。”
晋升来至辕门,在门旗下观看,见王贲只是自己一人,也未带兵器,本来秦营三日不来叫阵,他便心中生疑,遂决定到阵前与其见上一面,看秦将有何话说,他便拍马出营,也未带武器。
副帅魏天骄言道:“大帅,须防敌人有诈。”
“怕他何来,我们是赤手对空拳。”晋升催马出了营栅,相距王贲半箭地停下,双拳一抱说,“王将军,有何话说请讲。”
“尊驾是……”
“魏军元帅晋升。”
“啊,失敬失敬。”王贲边说边驱马向前。
晋升有些警觉:“王将军,有话便说,不要再往前行。”
王贲似乎听不懂他的话,仍然向前移动:“晋元帅,离得近些,说话听得清,末将耳背。”
眼看着二人已是距离越来越小,只剩两丈远近,晋升觉得不妙,厉声喝道:“王贲,你不得再向前一步!”
王贲冷笑一声:“本将已不需再往前行,你给我过来吧。”他的右手一扬,手心里的绳套突然飞出。晋升来不及反应,绳套已将他的脖子套个正着。王贲双手一叫力,晋升就已离开马鞍桥,被王贲凌空提将过来。还没等魏营反应过来,王贲已夹着晋升回转自家营门。
魏天骄见此情形,急率数百骑出来冲阵,意欲抢回主帅。可是,秦营中箭矢如雨,转眼间魏军已有数十人中箭,魏天骄无可奈何,只得收兵回营。
王贲进营后把晋升放下,先是深深一躬:“晋元帅,末将得罪了。”
“哼!”晋升无话可说。
王贲为他搬过一把椅子:“元帅请坐。”
晋升气哼哼地坐下:“王将军,你用的这手段太卑鄙了!”
“元帅,常言道兵不厌诈,手段各有千秋,目的只是一个,就是如何获胜。”王贲坐在他的对面,“以秦国的军力,魏国必败无疑,元帅而今不算被俘,只当作我的客人,本将军请你来,为的是要给你荣华富贵。”
“无非是要我投降。”晋升发出冷笑。
“元帅何必太认真,其实用归顺这个字眼也未尝不可。你自己保住了身家性命,还让兵士们少作无谓的牺牲。”
“怎么,你还要我招降部下?”
“这是件好事,不然在阵前兵戎相见,两国都要死人,而肯定魏国兵将要有较大损失。”
“事已至此,我就到阵前试上一试吧。”
“元帅深明事理,本将军万分钦佩,待我陪同你去往阵前。”王贲恭敬地扶晋升上马。
主帅被擒,魏营中一片混乱,副帅魏天骄也没了主张。有人提议尽快向魏王报告,有人提议魏天骄继任主帅。正在莫衷一是之际,报说主帅晋升来到阵前。
魏天骄率手下多名将官出营,只见晋升一马在前,秦将王贲紧随其后。他不由疑窦丛生:“晋元帅,看此光景,你莫非是投降了秦国?”
“魏副帅,你我作为统兵之人,心中清楚我魏国的军力远远不及秦国,其实抵抗只是尽尽臣子之责罢了,失败则是不可避免的。兵士皆为魏国的好儿郎,何苦让他们枉送性命,听我良言相劝,一起归降便了。”
“胡说,”魏天骄大怒,“你身为魏军主帅,不战而降,如何对得起大王的厚爱,你自裁了吧!”
“将士们,别给魏王卖命了,明知必败,何苦还白送生命。”晋升依旧在瓦解军心。
魏营出现了骚动,晋升毕竟是主帅,主帅被俘投降,想必是魏国气数已尽,众人也明白军力与秦军相比是天上人间,开始有人丢下武器离开,有人先动,立时就有人跟随,说话间,已有成百上千的军士溃散。
魏天骄大喊:“不许走,谁要是擅离队伍,格杀勿论!”
但人们明白法不责众的道理,看见上千人离去,更有数千人弃枪刀而逃,魏营已呈现混乱状态。王贲见此情景,将令旗一挥:“杀呀!”带领秦军猛冲过去。秦军边冲边喊:“不抵抗者不杀!不抵抗者不杀!”
面对秦军的攻击,听了秦军的喊话,魏军哪里还有战斗力,大都丢了枪刀四散而逃。魏天骄再也节制不了部队,被败兵裹挟着,往大梁方向狂奔。及至到了城门,点验一下人马,十二万人未经战斗,仅存三万余众。他将残兵收拢起来,撤入城中,紧紧关闭了城门,并抓紧布置了防御。
秦军后脚赶到,将大梁城四面团团包围,并趁热打铁,立即发起了进攻。守军大将西门光武和退进城内的魏天骄合力拒守,将进攻的秦军打退,大梁城此刻仍岿然不动。
李信意欲一鼓作气攻下大梁,也好向秦王报喜,稍事休整,即组织了第二次攻击。这次投入兵力较大,攻势也猛烈,眼看着有秦军从云梯登上了城头,大梁城就要被破。这时魏国外郡县的援军共三股,约两万余众赶来,在秦军后翼发起了攻击。这样一来,秦军腹背受敌,不得不分散兵力,对大梁城的攻势减弱,也就再次造成攻城失利。
李信明白在后有魏军的情况下,是难以全力攻城的,便集中兵力与增援的魏军摆开了战场。经过两天激战,援军被秦军击溃,三路人马尽皆溃散。李信重新组织兵力,要对大梁进行决定性的第三次进攻。可就在他准备攻城之时,竟然天降大雨,而且这雨下起来就没个完。从初春的三月,一直下到了盛夏的六月,整个军营如在水乡泽国之中。这期间,秦军也曾乘雨发起几次攻击,但守城魏军死命抵抗,使得进攻连连受挫。李信的心就同这连绵不断的雨丝一样,是满怀扯不断的愁丝。他陷入了进退维谷的境地。退兵吧,就将前功尽弃;坚持吧,兵士们泡在水中苦不堪言;进攻吧,魏军拼死防守难以奏效。这天,他实在心情郁闷,便乘马来到了黄河岸边。
连续阴雨后的黄河,翻卷起涛涛巨浪,洪波里夹杂着死猪死狗,还有人的死尸,以及房梁门窗,顺流而下,显然这是有村庄被洪水冲毁。随他而来的先锋王贲感慨地说:“水火无情,真是不假,这场大水也不知冲毁了多少村庄人家。”
这句话使李信猛地一震,心中立刻有了主张。即刻打马回营,将队伍移到高阜之处,分派八万大军,每人抡锹使镐,在大梁城下开挖沟壕,经过七天苦干,终将壕沟挖成。那滚滚的黄河水,直向大梁城灌去。经过半天冲刷,大梁城墙轰然倒塌。魏王假和他治下的文武百官不得不出来投降。魏王手捧降书,来到李信面前,跪倒呈上降表。至此,魏国已是灭亡。李信望着在他掘壕引进的黄河水中沉浮的大梁百姓,嘴角现出了得意的笑意。(未完待续)
己的亲生子授首。”
“竟会是这样。”燕王显然后悔了。
公子寅仍是满怀悲愤:“果然被我言中,那秦王他不会见了太子的头便退兵,灭燕才是他的目的。”
“咳,”燕王表达了悔意,“大错业已铸成,太子已不能复生。”
“当今之计,是要振作起来,全燕国上下,同仇敌忾,保住辽东,和秦军决一死战。”公子寅点明要害。
“儿啊,父王已是老迈,这抗秦大计就统由你主张,一切军事行动由你指挥,父王不再干预。”
“父王放心,儿臣誓与辽东城共存亡。”公子寅终于可以伸直腰板与强秦一较高低了。
一个月过去了,李信的进攻被公子寅一次次粉碎。燕国已无退路,全城百姓都加入到抗秦战斗中,而且城外还有土城的两万人马,另有胡人的一万大军,他们在外部策应,使得秦军顾此失彼。眼看着天气渐渐转入严寒,已经落下了两场小雪,秦军长期在外征战,已是疲惫不堪。眼见得不能取胜,嬴政在权衡利弊后,下令从辽东撤军。辽东保卫战公子寅取得了胜利,残破的燕国小朝廷得以暂时维系。
冬去春来,又已是草长莺飞的美好季节,甘泉宫的柳树在微风中拂动着翠绿的枝条,枝头的黄鹂在叽叽啾啾欢唱。嬴政的雄心又被撩拨起来,他在偏殿又召集了御前军事会议。
嬴政环视一眼在座的文臣武将:“众卿,天气晴和,我们统一天下的步伐又该向前迈进了。”
李斯问:“大王要继续完成未竟的灭燕之战?”
“不,”嬴政摇头,“燕地遥远,且它已是苟延残喘而已,不足为虑,寡人之意是要改攻他国,今日请众卿来,就是挑选一下进攻哪国有利。”
尉缭道:“去岁因风雪使魏国之伐未能成行,而今还应先行灭亡魏国,也使国土连成一片。”
“那魏之后呢?”嬴政想到了下一步,“灭亡魏国是在意料之中的,把下一个目标也确定下来,也好一并成军,一并任命统帅。”
“魏亡之后,当伐楚。”尉缭又率先表明态度。
“寡人也是这样想的。”嬴政将目光投向王翦,“老将军以为如何?”
“魏后征楚,老臣无异议。”王翦想了想还是说,“只是伐楚似嫌仓促些,因为楚是大国,国力强盛,不是一战可胜的。”
嬴政发出冷笑:“我大秦国大军所向披靡,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即使伐楚多损折些人马,然亦是稳操胜算。”
“大王,楚地辽阔,兵员众多,不可轻敌。”
“老将军,寡人意欲由你统帅此番出征大军,为何长敌人志气,难道年高气馁了不成?”
“大王看重老臣,实在是臣的荣幸,如大王不弃,愿披挂出征。”王翦此时不禁豪气升腾。
“灭楚需要多少人马?”嬴政发问。
李信年轻气盛:“我秦国大军威震天下,各国闻风丧胆,早无斗志,兵锋指触,所向披靡,末将看二十万军足矣。”
李斯与其观点相同:“臣以为李信将军所言极是,我国锐气正强,二十万人马伐楚,一举可下。”
尉缭稍有不同意见:“楚乃大国,兵力充足,若求必胜,当增加十万,以三十万方操胜券。”
嬴政不见王翦开口,点名问道:“王老将军以为如何?”
“我军征战以来,并非全胜,只是胜多负少。此番在辽东数月之久,未能下城,当引以为鉴。大王,臣认为不能自生骄心。”
嬴政不以为然:“老将军用兵谨慎尽人皆知,但还当心存必胜信念。”
“楚国地大人稠,我兵一动,则该国上下必将举国而动,且战争瞬息万变,伐楚欲胜,需六十万大军方可。”
“六十万?”嬴政有些错愕,“老将军所用兵力是李信将军三倍,这将使我国过多靡费钱粮,可少乎?”
王翦毫不松口:“非六十万不能取胜。”
嬴政有些不满地道出一句:“老将军真的老矣!”
李信则是豪情万丈:“大王,楚王不善用兵不敢用将,将士离心,朝野胆怯,二十万兵已是摧枯拉朽之势,末将有必胜把握。”
“好,”嬴政对年轻人有一种特殊的感情,用兵就当不断地启用新人,“寡人就命你为征魏伐楚大将军,以蒙恬副之,三日后发兵,不得有误。”
“末将谨遵王旨。”李信声音响亮,一副稳获胜利的架势。
王翦觉得自己备受冷落,便起身说:“大王,臣有一请求。”
“哦,讲来。”
“老臣在战场上冲杀五十余年,已感体力不支,而今后生可畏,名将辈出,乞请大王,允老臣告退,颐养天年。”
“老将军不可负气,此番不能挂帅,日后大战多多,老将军一展才华的机会尚存,何必急于引退?”
“臣是肺腑之言,望大王体谅。”
“老将军既是如此渴望,寡人也不好相强,就允诺你告老引退。但可有一点,一旦国家有用人之际,你还要听候调遣。”嬴政留了一个活口。
戎马一生,为秦国立下盖世功勋的大将军王翦,就这样有几分凄凉地离开了秦国的政坛。
这是公元前5年的初春,李信为统帅的二十万秦军,越过了黄河,直逼魏国国都大梁。并以王贲为先锋,距大梁城十里安下营寨。魏王假闻报,慌忙召开紧急朝会。秦人已欺负上门,没有别的选择,只有尽国力迎战。一番议论之后,最终确定,由大将军晋升率军十二万出城迎敌,都尉魏天骄为副将。并命西方将军向各郡县飞骑传令,火速发兵来大梁增援。是日,魏国大军出城十里,与秦军列阵对峙,暂未交锋。
秦将王贲从辕门向魏营瞭望,但见魏营井然有序,布局严谨,并无一丝破绽,看不出来从哪里下手。一连三日,王贲也未出战。这倒令魏营的统帅晋升有些疑惑并不安,他弄不清秦军葫芦里究竟卖的什么药。
秦国统帅李信沉不住气了,他离开帅帐来到先锋大营:“王将军,业已三日过去,为何还不进攻?”
“元帅,末将今日就要出战。”
“你是打他的左营还是右营?”
“末将要生擒敌方主将。”
“愿望是好的,主将你怎就能生擒?”李信说,“这头一阵关系全军的士气,务必不能败阵。”
“元帅你就贝青好吧,末将要一战瓦解魏军。”言罢,王贲跨上战马,打开辕门,就要出战。
李信不由得叫住他:“王将军,上阵为何不带武器?”
“此阵末将就是要赤手擒敌。”王贲催马出营了。到了两军阵前,王贲大声叫道:“魏军听了,我是秦军主将王贲,要你们魏营主帅出阵答话。”
军士飞跑进帐报告主帅晋升:“元帅,秦营主将要你出营答话。”
晋升来至辕门,在门旗下观看,见王贲只是自己一人,也未带兵器,本来秦营三日不来叫阵,他便心中生疑,遂决定到阵前与其见上一面,看秦将有何话说,他便拍马出营,也未带武器。
副帅魏天骄言道:“大帅,须防敌人有诈。”
“怕他何来,我们是赤手对空拳。”晋升催马出了营栅,相距王贲半箭地停下,双拳一抱说,“王将军,有何话说请讲。”
“尊驾是……”
“魏军元帅晋升。”
“啊,失敬失敬。”王贲边说边驱马向前。
晋升有些警觉:“王将军,有话便说,不要再往前行。”
王贲似乎听不懂他的话,仍然向前移动:“晋元帅,离得近些,说话听得清,末将耳背。”
眼看着二人已是距离越来越小,只剩两丈远近,晋升觉得不妙,厉声喝道:“王贲,你不得再向前一步!”
王贲冷笑一声:“本将已不需再往前行,你给我过来吧。”他的右手一扬,手心里的绳套突然飞出。晋升来不及反应,绳套已将他的脖子套个正着。王贲双手一叫力,晋升就已离开马鞍桥,被王贲凌空提将过来。还没等魏营反应过来,王贲已夹着晋升回转自家营门。
魏天骄见此情形,急率数百骑出来冲阵,意欲抢回主帅。可是,秦营中箭矢如雨,转眼间魏军已有数十人中箭,魏天骄无可奈何,只得收兵回营。
王贲进营后把晋升放下,先是深深一躬:“晋元帅,末将得罪了。”
“哼!”晋升无话可说。
王贲为他搬过一把椅子:“元帅请坐。”
晋升气哼哼地坐下:“王将军,你用的这手段太卑鄙了!”
“元帅,常言道兵不厌诈,手段各有千秋,目的只是一个,就是如何获胜。”王贲坐在他的对面,“以秦国的军力,魏国必败无疑,元帅而今不算被俘,只当作我的客人,本将军请你来,为的是要给你荣华富贵。”
“无非是要我投降。”晋升发出冷笑。
“元帅何必太认真,其实用归顺这个字眼也未尝不可。你自己保住了身家性命,还让兵士们少作无谓的牺牲。”
“怎么,你还要我招降部下?”
“这是件好事,不然在阵前兵戎相见,两国都要死人,而肯定魏国兵将要有较大损失。”
“事已至此,我就到阵前试上一试吧。”
“元帅深明事理,本将军万分钦佩,待我陪同你去往阵前。”王贲恭敬地扶晋升上马。
主帅被擒,魏营中一片混乱,副帅魏天骄也没了主张。有人提议尽快向魏王报告,有人提议魏天骄继任主帅。正在莫衷一是之际,报说主帅晋升来到阵前。
魏天骄率手下多名将官出营,只见晋升一马在前,秦将王贲紧随其后。他不由疑窦丛生:“晋元帅,看此光景,你莫非是投降了秦国?”
“魏副帅,你我作为统兵之人,心中清楚我魏国的军力远远不及秦国,其实抵抗只是尽尽臣子之责罢了,失败则是不可避免的。兵士皆为魏国的好儿郎,何苦让他们枉送性命,听我良言相劝,一起归降便了。”
“胡说,”魏天骄大怒,“你身为魏军主帅,不战而降,如何对得起大王的厚爱,你自裁了吧!”
“将士们,别给魏王卖命了,明知必败,何苦还白送生命。”晋升依旧在瓦解军心。
魏营出现了骚动,晋升毕竟是主帅,主帅被俘投降,想必是魏国气数已尽,众人也明白军力与秦军相比是天上人间,开始有人丢下武器离开,有人先动,立时就有人跟随,说话间,已有成百上千的军士溃散。
魏天骄大喊:“不许走,谁要是擅离队伍,格杀勿论!”
但人们明白法不责众的道理,看见上千人离去,更有数千人弃枪刀而逃,魏营已呈现混乱状态。王贲见此情景,将令旗一挥:“杀呀!”带领秦军猛冲过去。秦军边冲边喊:“不抵抗者不杀!不抵抗者不杀!”
面对秦军的攻击,听了秦军的喊话,魏军哪里还有战斗力,大都丢了枪刀四散而逃。魏天骄再也节制不了部队,被败兵裹挟着,往大梁方向狂奔。及至到了城门,点验一下人马,十二万人未经战斗,仅存三万余众。他将残兵收拢起来,撤入城中,紧紧关闭了城门,并抓紧布置了防御。
秦军后脚赶到,将大梁城四面团团包围,并趁热打铁,立即发起了进攻。守军大将西门光武和退进城内的魏天骄合力拒守,将进攻的秦军打退,大梁城此刻仍岿然不动。
李信意欲一鼓作气攻下大梁,也好向秦王报喜,稍事休整,即组织了第二次攻击。这次投入兵力较大,攻势也猛烈,眼看着有秦军从云梯登上了城头,大梁城就要被破。这时魏国外郡县的援军共三股,约两万余众赶来,在秦军后翼发起了攻击。这样一来,秦军腹背受敌,不得不分散兵力,对大梁城的攻势减弱,也就再次造成攻城失利。
李信明白在后有魏军的情况下,是难以全力攻城的,便集中兵力与增援的魏军摆开了战场。经过两天激战,援军被秦军击溃,三路人马尽皆溃散。李信重新组织兵力,要对大梁进行决定性的第三次进攻。可就在他准备攻城之时,竟然天降大雨,而且这雨下起来就没个完。从初春的三月,一直下到了盛夏的六月,整个军营如在水乡泽国之中。这期间,秦军也曾乘雨发起几次攻击,但守城魏军死命抵抗,使得进攻连连受挫。李信的心就同这连绵不断的雨丝一样,是满怀扯不断的愁丝。他陷入了进退维谷的境地。退兵吧,就将前功尽弃;坚持吧,兵士们泡在水中苦不堪言;进攻吧,魏军拼死防守难以奏效。这天,他实在心情郁闷,便乘马来到了黄河岸边。
连续阴雨后的黄河,翻卷起涛涛巨浪,洪波里夹杂着死猪死狗,还有人的死尸,以及房梁门窗,顺流而下,显然这是有村庄被洪水冲毁。随他而来的先锋王贲感慨地说:“水火无情,真是不假,这场大水也不知冲毁了多少村庄人家。”
这句话使李信猛地一震,心中立刻有了主张。即刻打马回营,将队伍移到高阜之处,分派八万大军,每人抡锹使镐,在大梁城下开挖沟壕,经过七天苦干,终将壕沟挖成。那滚滚的黄河水,直向大梁城灌去。经过半天冲刷,大梁城墙轰然倒塌。魏王假和他治下的文武百官不得不出来投降。魏王手捧降书,来到李信面前,跪倒呈上降表。至此,魏国已是灭亡。李信望着在他掘壕引进的黄河水中沉浮的大梁百姓,嘴角现出了得意的笑意。(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