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www.quanben.ac,秦始皇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br /> “那这临淄久攻不下,大帅就能向大王交代吗?”
“本帅自有道理。”王贲盯着蒙恬目不转睛。
“大帅何故如此看着末将。”
“将军真的不怕死?”
“身为武将,马革裹尸,乃分内之事,死何惧之!”
“好,本帅就派你一件九死一生的差事。”
“大帅尽管分派。”
“本帅命你扮成偏将模样,代表本帅进城与齐国谈判,伺机夺取城门,接应大军入城。”
“这……”蒙恬很是糊涂,“大帅,如果齐国接受,末将也只一人入城,如何能起到接应作用?”
“将军,本帅自有道理,你入城以后,在馆驿之内,齐相后胜一定会同你商谈,这样你就有了用武之地。”
“还请大帅明示。”
“你就这样……”
一封箭书射入城中,层层传递到齐王手上。齐王建展开细看,但见信中写得明明白白:齐王,临淄被围,城破只在早晚,大王的身家性命堪忧,本帅不忍玉石俱焚,愿派使者进城,与大王商谈有关事宜,询问大王有何要求,皆可商议。
齐王手拿箭书,看着后胜:“丞相以为如何?”
“微臣觉得,不妨让来使进城,一来我们也摸摸秦军的底细,二来我方也可提出一些条件。”
齐王心中和明镜似的,他知道临淄迟早是要破城的,也在思考自己的退路,这封箭书可说是正中下怀:“好,回复一封箭书,同意秦使入城。”
“万万不可。”廷尉急急反对,“大王,守城艰难,倘若议和,会令将士们心生懈怠。”
“打打谈谈,有何不可?”
“大王,这也许是秦军的诡计,一旦秦使在城内搞些动作,我军不及提防,岂不悔之晚矣。”
“寡人只许他一人入城,他还能掀起什么大浪。”齐王吩咐,“丞相,回秦军箭书。”
蒙恬作为秦使,用箩筐吊着进入临淄,安排进馆驿住下,后胜便来拜访:“请问贵使尊姓大名。”
“在下姓孟名天。”
“啊,是孟天。”
“这是对外人的称呼,”蒙恬见面就摊牌,“对你我就实话实说了,其实我是秦国大将蒙恬。”
“啊!”后胜一惊站起,“你,你身为秦军副帅,竟然冒此风险,就不怕我要了你的性命?”
“丞相受了我国的编钟,便是一家人了,怎能出卖我。”蒙恬一笑,“上次济水会战,双方胶着,齐军略占上风,是丞相传令鸣金,使战局转危为安,秦国为此奖励丞相一千金,已为您存在咸阳,特此相告。”
“怎么,还真有奖赏?”
“我主向来赏罚分明,丞相再立新功,还有重赏。”
“如此说,将军进城,是有求于我?”
“何言有求,”蒙恬绷起脸来,“临淄城破不过早晚而已,我军大帅为使将士少些伤亡,故而派我进城,这也是给你一个立功的机会。”
“说吧,要我怎样做?”
“配合我献出城池。”
“这,你我都是一个人,怎能办得到?”
“你身为丞相,不信在军中就无一个亲信。”
“丞相文职,与武官素无交往,只怕难以配合。”
“看来后相是不想活命了,是要与临淄玉石俱焚了。”蒙恬不无威胁地说,“这样一来,城破之日,后相一家百余口人就休怪我秦军不能保证安全了。”
说到了身家性命,后胜不能不有所顾忌:“蒙将军,我身为齐相,就是配合秦军破城,又能得到什么?”
“我家大王已许你高官。”
“咳,现在许我,谁知破城灭齐之后,说话算不算数?”后胜显然不放心,“空口无凭啊!”
“你看,这是何物。”蒙恬取出一幅文书。
后胜接过一看,是王贲的保证书,写的是如若后胜献城,将在秦王面前保举后胜为高官,决不失言。而且特别提到,破城之后,齐宫的金银珠宝,任后胜随意拿走,宫女任其挑选。“怎么样,这条件你该满意吧?”蒙恬问。
后胜将文书袖起:“蒙将军,届时你要做个证人。”
“放心,享不尽的荣华富贵在向你招手。”
“那,咱们就商议一下献城的细节。”后胜说道,“南城门的守将是我的内侄,今夜三更时分,你带兵在城外等候,升起一盏红灯为号,你回以红灯,我便打开城门。”
“好,我们就一言为定。”蒙恬心中暗喜。
后胜回到齐王宫中,向齐王建满面笑容地道喜:“果然是大王英明,接秦使入城对了。”
“怎么,谈判有进展?”
“对大王很是有利。”后胜欺骗说,“秦使答应,如若大王降秦,将保留齐王封号,并不动王宫的所有财产。”
齐王难以置信:“这可能吗?别再是秦军的诡计。”
“不妨,待秦使再次返回,秦帅王贲签了字,我们以文书为证,还怕他们说话不算数?”
“也好,待寡人看过文书再作定夺。”
夜色如盘,正是初几的天气,弯月如钩,黑黑的夜幕笼罩着整个临淄城。后胜已经到了南城楼上,把他的内侄叫到一旁:“侄儿,我给你找了一条后路。”
“叔父何意?”
“马上就是三更,我已约好向秦军献城。”
“这,那大王怎么办?”
“而今就顾不得他了。”后胜安抚道,“侄儿,临淄城破只是早晚的事,我们何不趁着城尚未破,卖给秦军一个人情,这样我们以后还有享不尽的荣华富贵,不然等到城破,说不定性命都难保了。”
“侄儿听叔父的。”
“这就对了,”后胜将灯笼递过去,“等下三更梆声响起,你就点亮它高悬起来,秦军自会回应。”
守将接过灯笼,此时刚好三更梆声响起,立即点亮高高举过头顶。很快,城外一盏红灯亮起,晃了三晃。对上了暗号,后胜下令打开城门。蒙恬带着秦军潮水一般涌入。
后胜迎上前去,对蒙恬说道:“将军,这位便是我的内侄,他可是相当配合,立下了大功,可要酌情封赏啊!”
蒙恬手中枪向前一触,直直刺进守将的胸膛,鲜血喷涌而出:“这就是对他最高的封赏。”
守将栽下马去:“你,怎能这样?”
后胜也大为惊异:“蒙将军,这是为何?”
蒙恬再挺一枪:“你也回老家去吧!”
“你,你!”后胜手捂胸口,血汩汩流出,贴胸处的王贲签字的文书,已是被血浸透。
“后相,你就放心走吧,你的家小我会知会将士们照应,决不会死伤一人,也不会损失一金。”
“咳,我这是罪有应得呀。”后胜栽下马去,横尸街头。
齐军哪里还能抵抗,秦军后续部队不停地进入,很快占领了王宫。齐王建万般无奈,手捧国玺向王贲投降。至此,齐国灭亡。时为秦王政二十六年六月。秦王政于十七年灭韩,十九年灭赵,二十二年灭魏,二十四年灭楚,二十五年灭燕,前后历时十年,终于一统了天下。
上午的阳光分外明亮,咸阳宫沐浴着艳阳的金辉。大殿内光线充足,秦王的宝座更加耀眼。那鎏金的浮雕飞龙,恍如是腾空欲飞。嬴政踌躇满志地登上宝座,对到场的众大臣环视一番,用眼神示意。他清清喉咙说:“众卿,此次王贲将军扫平齐国,六国俱亡,已成天下一统,大秦名实相符矣。”
“大王英明,创不世基业,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众大臣同声称颂。
“昔天下七国时,各国尽皆称王,而今寡人已灭六国,仍称寡人为大王,孤感到似乎不妥。”
丞相王绾最先接话:“大王所言极是,以往天皇地皇泰皇时,虽称三皇,但政令不畅,诸侯自以为是,我王功劳盖世,三皇难望项背,称皇绝不为过,不能再叫秦王,而应改称秦皇才是。”
嬴政没有反对,也没有表态。
李斯看得出嬴政的心思,紧接着说:“上古时的伏羲、神农、黄帝、尧、舜,世称为五帝,其实他们的辖地都不过千里。而今我王一统天下,坐拥万里河山,岂往昔五帝可比,大王理当改称为秦帝。”
嬴政只是嘴角现出一丝笑意,依然没有表态。
赵高不失时机地开口:“我家大王之丰功伟绩,三皇五帝概莫能比,可称是包罗了三皇五帝的所有能力,依奴才看,就应用皇帝这个尊称,自今人起,我皇当称为大秦皇帝。”
嬴政此时不由得连连点头:“赵高所言,甚合寡人之意。”
众臣即刻跪倒,齐声同呼:“大秦皇帝万岁!”
嬴政以手示意:“众卿平身,寡人就此称为始皇帝,以后寡人的儿子便是二世皇帝,孙子便是三世皇帝,以此类推,便是四世、五世,直至千秋万世。”
众臣又是齐声呼应:“大秦江山,千秋万代,千秋万代!”
嬴政环视一下众臣:“而今天下已定,六国扫平,但原齐楚燕韩赵魏,皆遗留大量兵器,散失民间,难保不出现韩国的复叛事件,对我大秦安定构成威胁。”
李斯接话:“是啊,需当刀枪入库,马放南山,坐享升平。”
“此言不妥。”嬴政驳斥道,“刀枪何需入库,寡人之意,莫如将这些刀枪全部熔化,铸成铜人,承接上天雨露,既可免却刀兵之乱,又可向上天示好,祈求粮熟年丰。”
李斯赶紧表明态度:“圣上所说英明,臣愿担当此任。”
“好,就由你督办。”嬴政又加训示,“至于你所说马放南山,更是荒唐已极,这如何使得!”
“为臣愚钝,望圣上明示。”李斯显得很是虔诚。
嬴政不无担心地说:“六国虽说业已平定,但天下并没有真正的太平,还有恶仗要打。”
尉缭明了嬴政的心思:“圣上之意是北部边患未宁。”
“国尉所言甚是,”嬴政面对群臣站起身来,凸显他对局势的重视,“我大秦北部的匈奴,人口已达百万,且俱为马军,人人能骑善射,以往赵国时有李牧镇守,使其不能南侵。前一时期,赵王调李牧南归同我军作战,匈奴趁此时机数度扰边,掠去我边民万余,牲口十万,匈奴已是我大秦切肤之痛。”
“那我们就当向北部边境调派重兵,挑选良将。”李斯顺着嬴政的意思。
“着蒙恬、蒙毅领兵三十万防御匈奴,”嬴政沉吟一下,“着令公子扶苏为行军兵马总管,统筹对匈奴的作战事宜。”
一旁的赵高,不由得心中一激灵,暗说不好啊,这是要立扶苏为太子的先兆,那花妹之子胡亥不就没戏了?要尽量设法制止。于是他插言说:“陛下,大公子去同匈奴作战未免不妥。”
嬴政斜眼看他:“何以见得?”
“战事凶险,刀枪无眼,公子上阵,万一有失,该如何是好?”他这意思似是为扶苏安全着想。
“以你之见呢?”
“莫如改派二公子胡亥。”
“他就没有凶险了?”
“大公子地位重要,日后也许要继承陛下的皇位。”
“你倒是思虑得远,”嬴政目光盯住尉缭,“国尉,寡人的旨意你都听见了,就由你安排一切。”
“臣遵旨。”
“还有,”嬴政又发旨意,“匈奴以马军为主,骑兵可以长驱直入。为防其入寇,赵国曾筑有防御的城墙。寡人觉得这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你要在北部边界把城墙全都修建起来,成为匈奴南侵不可逾越的障碍。”
“陛下,这工程只怕太浩大了。”尉缭有些怯口,“估算一下,这城墙还不得数千里,人工还不得十万计?”
“大有何惧哉,在全国征调夫役就是。”嬴政办事向来大刀阔斧,“五十万够否,七十万够否,修建城墙是为保护百姓的安全,从百姓中征调夫役,谁还会有怨言吗?”
嬴政这种气概,使尉缭也雄心陡生:“臣谨遵圣旨,一定尽早完成这项伟大的工程。”
“好,这就对了。”嬴政一副气吞山河的勃勃气势,“我大秦已使天下一统,就要建成一个前所未有的强大国家。寡人要革新旧制,一切从新做起。”
丞相王绾好久没有开口,有件大事如巨石压在他的心头,几次话到唇边,他都是又咽了回去。嬴政的这番话,令他更费踌躇了。(未完待续)
br /> “那这临淄久攻不下,大帅就能向大王交代吗?”
“本帅自有道理。”王贲盯着蒙恬目不转睛。
“大帅何故如此看着末将。”
“将军真的不怕死?”
“身为武将,马革裹尸,乃分内之事,死何惧之!”
“好,本帅就派你一件九死一生的差事。”
“大帅尽管分派。”
“本帅命你扮成偏将模样,代表本帅进城与齐国谈判,伺机夺取城门,接应大军入城。”
“这……”蒙恬很是糊涂,“大帅,如果齐国接受,末将也只一人入城,如何能起到接应作用?”
“将军,本帅自有道理,你入城以后,在馆驿之内,齐相后胜一定会同你商谈,这样你就有了用武之地。”
“还请大帅明示。”
“你就这样……”
一封箭书射入城中,层层传递到齐王手上。齐王建展开细看,但见信中写得明明白白:齐王,临淄被围,城破只在早晚,大王的身家性命堪忧,本帅不忍玉石俱焚,愿派使者进城,与大王商谈有关事宜,询问大王有何要求,皆可商议。
齐王手拿箭书,看着后胜:“丞相以为如何?”
“微臣觉得,不妨让来使进城,一来我们也摸摸秦军的底细,二来我方也可提出一些条件。”
齐王心中和明镜似的,他知道临淄迟早是要破城的,也在思考自己的退路,这封箭书可说是正中下怀:“好,回复一封箭书,同意秦使入城。”
“万万不可。”廷尉急急反对,“大王,守城艰难,倘若议和,会令将士们心生懈怠。”
“打打谈谈,有何不可?”
“大王,这也许是秦军的诡计,一旦秦使在城内搞些动作,我军不及提防,岂不悔之晚矣。”
“寡人只许他一人入城,他还能掀起什么大浪。”齐王吩咐,“丞相,回秦军箭书。”
蒙恬作为秦使,用箩筐吊着进入临淄,安排进馆驿住下,后胜便来拜访:“请问贵使尊姓大名。”
“在下姓孟名天。”
“啊,是孟天。”
“这是对外人的称呼,”蒙恬见面就摊牌,“对你我就实话实说了,其实我是秦国大将蒙恬。”
“啊!”后胜一惊站起,“你,你身为秦军副帅,竟然冒此风险,就不怕我要了你的性命?”
“丞相受了我国的编钟,便是一家人了,怎能出卖我。”蒙恬一笑,“上次济水会战,双方胶着,齐军略占上风,是丞相传令鸣金,使战局转危为安,秦国为此奖励丞相一千金,已为您存在咸阳,特此相告。”
“怎么,还真有奖赏?”
“我主向来赏罚分明,丞相再立新功,还有重赏。”
“如此说,将军进城,是有求于我?”
“何言有求,”蒙恬绷起脸来,“临淄城破不过早晚而已,我军大帅为使将士少些伤亡,故而派我进城,这也是给你一个立功的机会。”
“说吧,要我怎样做?”
“配合我献出城池。”
“这,你我都是一个人,怎能办得到?”
“你身为丞相,不信在军中就无一个亲信。”
“丞相文职,与武官素无交往,只怕难以配合。”
“看来后相是不想活命了,是要与临淄玉石俱焚了。”蒙恬不无威胁地说,“这样一来,城破之日,后相一家百余口人就休怪我秦军不能保证安全了。”
说到了身家性命,后胜不能不有所顾忌:“蒙将军,我身为齐相,就是配合秦军破城,又能得到什么?”
“我家大王已许你高官。”
“咳,现在许我,谁知破城灭齐之后,说话算不算数?”后胜显然不放心,“空口无凭啊!”
“你看,这是何物。”蒙恬取出一幅文书。
后胜接过一看,是王贲的保证书,写的是如若后胜献城,将在秦王面前保举后胜为高官,决不失言。而且特别提到,破城之后,齐宫的金银珠宝,任后胜随意拿走,宫女任其挑选。“怎么样,这条件你该满意吧?”蒙恬问。
后胜将文书袖起:“蒙将军,届时你要做个证人。”
“放心,享不尽的荣华富贵在向你招手。”
“那,咱们就商议一下献城的细节。”后胜说道,“南城门的守将是我的内侄,今夜三更时分,你带兵在城外等候,升起一盏红灯为号,你回以红灯,我便打开城门。”
“好,我们就一言为定。”蒙恬心中暗喜。
后胜回到齐王宫中,向齐王建满面笑容地道喜:“果然是大王英明,接秦使入城对了。”
“怎么,谈判有进展?”
“对大王很是有利。”后胜欺骗说,“秦使答应,如若大王降秦,将保留齐王封号,并不动王宫的所有财产。”
齐王难以置信:“这可能吗?别再是秦军的诡计。”
“不妨,待秦使再次返回,秦帅王贲签了字,我们以文书为证,还怕他们说话不算数?”
“也好,待寡人看过文书再作定夺。”
夜色如盘,正是初几的天气,弯月如钩,黑黑的夜幕笼罩着整个临淄城。后胜已经到了南城楼上,把他的内侄叫到一旁:“侄儿,我给你找了一条后路。”
“叔父何意?”
“马上就是三更,我已约好向秦军献城。”
“这,那大王怎么办?”
“而今就顾不得他了。”后胜安抚道,“侄儿,临淄城破只是早晚的事,我们何不趁着城尚未破,卖给秦军一个人情,这样我们以后还有享不尽的荣华富贵,不然等到城破,说不定性命都难保了。”
“侄儿听叔父的。”
“这就对了,”后胜将灯笼递过去,“等下三更梆声响起,你就点亮它高悬起来,秦军自会回应。”
守将接过灯笼,此时刚好三更梆声响起,立即点亮高高举过头顶。很快,城外一盏红灯亮起,晃了三晃。对上了暗号,后胜下令打开城门。蒙恬带着秦军潮水一般涌入。
后胜迎上前去,对蒙恬说道:“将军,这位便是我的内侄,他可是相当配合,立下了大功,可要酌情封赏啊!”
蒙恬手中枪向前一触,直直刺进守将的胸膛,鲜血喷涌而出:“这就是对他最高的封赏。”
守将栽下马去:“你,怎能这样?”
后胜也大为惊异:“蒙将军,这是为何?”
蒙恬再挺一枪:“你也回老家去吧!”
“你,你!”后胜手捂胸口,血汩汩流出,贴胸处的王贲签字的文书,已是被血浸透。
“后相,你就放心走吧,你的家小我会知会将士们照应,决不会死伤一人,也不会损失一金。”
“咳,我这是罪有应得呀。”后胜栽下马去,横尸街头。
齐军哪里还能抵抗,秦军后续部队不停地进入,很快占领了王宫。齐王建万般无奈,手捧国玺向王贲投降。至此,齐国灭亡。时为秦王政二十六年六月。秦王政于十七年灭韩,十九年灭赵,二十二年灭魏,二十四年灭楚,二十五年灭燕,前后历时十年,终于一统了天下。
上午的阳光分外明亮,咸阳宫沐浴着艳阳的金辉。大殿内光线充足,秦王的宝座更加耀眼。那鎏金的浮雕飞龙,恍如是腾空欲飞。嬴政踌躇满志地登上宝座,对到场的众大臣环视一番,用眼神示意。他清清喉咙说:“众卿,此次王贲将军扫平齐国,六国俱亡,已成天下一统,大秦名实相符矣。”
“大王英明,创不世基业,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众大臣同声称颂。
“昔天下七国时,各国尽皆称王,而今寡人已灭六国,仍称寡人为大王,孤感到似乎不妥。”
丞相王绾最先接话:“大王所言极是,以往天皇地皇泰皇时,虽称三皇,但政令不畅,诸侯自以为是,我王功劳盖世,三皇难望项背,称皇绝不为过,不能再叫秦王,而应改称秦皇才是。”
嬴政没有反对,也没有表态。
李斯看得出嬴政的心思,紧接着说:“上古时的伏羲、神农、黄帝、尧、舜,世称为五帝,其实他们的辖地都不过千里。而今我王一统天下,坐拥万里河山,岂往昔五帝可比,大王理当改称为秦帝。”
嬴政只是嘴角现出一丝笑意,依然没有表态。
赵高不失时机地开口:“我家大王之丰功伟绩,三皇五帝概莫能比,可称是包罗了三皇五帝的所有能力,依奴才看,就应用皇帝这个尊称,自今人起,我皇当称为大秦皇帝。”
嬴政此时不由得连连点头:“赵高所言,甚合寡人之意。”
众臣即刻跪倒,齐声同呼:“大秦皇帝万岁!”
嬴政以手示意:“众卿平身,寡人就此称为始皇帝,以后寡人的儿子便是二世皇帝,孙子便是三世皇帝,以此类推,便是四世、五世,直至千秋万世。”
众臣又是齐声呼应:“大秦江山,千秋万代,千秋万代!”
嬴政环视一下众臣:“而今天下已定,六国扫平,但原齐楚燕韩赵魏,皆遗留大量兵器,散失民间,难保不出现韩国的复叛事件,对我大秦安定构成威胁。”
李斯接话:“是啊,需当刀枪入库,马放南山,坐享升平。”
“此言不妥。”嬴政驳斥道,“刀枪何需入库,寡人之意,莫如将这些刀枪全部熔化,铸成铜人,承接上天雨露,既可免却刀兵之乱,又可向上天示好,祈求粮熟年丰。”
李斯赶紧表明态度:“圣上所说英明,臣愿担当此任。”
“好,就由你督办。”嬴政又加训示,“至于你所说马放南山,更是荒唐已极,这如何使得!”
“为臣愚钝,望圣上明示。”李斯显得很是虔诚。
嬴政不无担心地说:“六国虽说业已平定,但天下并没有真正的太平,还有恶仗要打。”
尉缭明了嬴政的心思:“圣上之意是北部边患未宁。”
“国尉所言甚是,”嬴政面对群臣站起身来,凸显他对局势的重视,“我大秦北部的匈奴,人口已达百万,且俱为马军,人人能骑善射,以往赵国时有李牧镇守,使其不能南侵。前一时期,赵王调李牧南归同我军作战,匈奴趁此时机数度扰边,掠去我边民万余,牲口十万,匈奴已是我大秦切肤之痛。”
“那我们就当向北部边境调派重兵,挑选良将。”李斯顺着嬴政的意思。
“着蒙恬、蒙毅领兵三十万防御匈奴,”嬴政沉吟一下,“着令公子扶苏为行军兵马总管,统筹对匈奴的作战事宜。”
一旁的赵高,不由得心中一激灵,暗说不好啊,这是要立扶苏为太子的先兆,那花妹之子胡亥不就没戏了?要尽量设法制止。于是他插言说:“陛下,大公子去同匈奴作战未免不妥。”
嬴政斜眼看他:“何以见得?”
“战事凶险,刀枪无眼,公子上阵,万一有失,该如何是好?”他这意思似是为扶苏安全着想。
“以你之见呢?”
“莫如改派二公子胡亥。”
“他就没有凶险了?”
“大公子地位重要,日后也许要继承陛下的皇位。”
“你倒是思虑得远,”嬴政目光盯住尉缭,“国尉,寡人的旨意你都听见了,就由你安排一切。”
“臣遵旨。”
“还有,”嬴政又发旨意,“匈奴以马军为主,骑兵可以长驱直入。为防其入寇,赵国曾筑有防御的城墙。寡人觉得这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你要在北部边界把城墙全都修建起来,成为匈奴南侵不可逾越的障碍。”
“陛下,这工程只怕太浩大了。”尉缭有些怯口,“估算一下,这城墙还不得数千里,人工还不得十万计?”
“大有何惧哉,在全国征调夫役就是。”嬴政办事向来大刀阔斧,“五十万够否,七十万够否,修建城墙是为保护百姓的安全,从百姓中征调夫役,谁还会有怨言吗?”
嬴政这种气概,使尉缭也雄心陡生:“臣谨遵圣旨,一定尽早完成这项伟大的工程。”
“好,这就对了。”嬴政一副气吞山河的勃勃气势,“我大秦已使天下一统,就要建成一个前所未有的强大国家。寡人要革新旧制,一切从新做起。”
丞相王绾好久没有开口,有件大事如巨石压在他的心头,几次话到唇边,他都是又咽了回去。嬴政的这番话,令他更费踌躇了。(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