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www.quanben.ac,正始十一年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太学里太学生们着文士服, 三两而聚, 拉拉杂杂聊什么的都有, 这些少年人里,鲜有洛阳高门, 多以地方各州郡长官选□□送京都受业为主, 另有相当一部分寒庶子弟。便是他们的老师, 某些太学博士, 世人眼中也不过近似浊官而已,太学早不复往昔胜势。
然而年少热血,不碍激浊扬清的壮怀顶得少年郎们什么事都能谈得天花乱坠。在当下,没有比京城换天子更大的事了。
高谈阔论酣畅, 只一个, 沉默寡言躲在角落里读自己的书而已。
不说话的这个, 被人闹起来, 眼前《汉书》倏地被扫起,笑声肆意:
“哈,《汉书》可下酒, 兄台《汉书》有了, 是否还缺一杯桑落酒?”
这一下,《汉书》为肇始,话题不知怎的由哪一个就带到大将军身上去了:
“唔, 刘兄嗜读《汉书》,可知大将军祖父便也最爱这《汉书》,此可谓大将军家学。”
“刘兄有鸿鹄之志, 怕是日后想入大将军霸府,是不是,刘兄?”
毌宗听了,不由地一撇嘴,暗道窃国大盗有何可仰慕的?那大将军的公府,便是请他去,他也不会去的。当然,他的好友肯定不屑一顾。再看被起哄的少年郎,脸通红,只撑起身要夺自己的书,也不辩解,羸弱的身体被人挤来搡去的,拉扯一番,见要不回来,少年郎索性坐回位子也不管了。
因是休息时间,太学院里闹了些并无人干涉,这边正彼此说笑,见侍官忽匆匆而来,眼神严厉,比了个手势:
“快,大将军来督查,尔等勿要再浑闹了!”
一听大将军莅临,众人惊讶,但少年们很快反应过来,个个矜持,忙整衣冠正襟危坐了。片刻后,在太常王肃的陪同下,只见大将军桓行简一身常服,噙笑负手姿态极闲雅地走了进来,往主位上一坐,太学生便窸窸窣窣起身施礼。
眼前少年们青涩而葱茏,抬起脸后,虽在极力克制,可那一双双清澈的眼睛背后到底是藏了隐匿不了的激动之色:
大将军用人不拘一格,赶马的石苞都可以做他的司马,那么我呢?是不是也可以一搏?少年们的心事可拿云,一个个的,免不了在脑子里已经勾勒出未来宏图。高门子弟做官易,升迁易,而他们穷其一生也许也爬不到高门子弟的起点。
那么,能见到权倾朝野的大将军便是一个机会。
太常王肃是桓行懋丈人,当朝经学大师,此行陪同,十分突兀,他是临时才知道桓行简要来督查太学。
“都坐罢。”桓行简微笑一挥手,随手翻了翻案上几卷典籍,“自汉末大乱以来,儒学久替,古典不隆,于国家敦礼明化无益。我今日来,是看看诸君习经都有什么心得,不要拘束,诸位大可畅所欲言。”大将军态度温和,虽自有威仪,但他音如珠玉,清透优美,于太学生而言,并非那个高居庙堂之上手握权柄的大将军了,倒像个十足的文士。
底下面面相对,心里虽跃跃欲试,但大将军这个话题抛出来未免太笼统了,从何处说起,让人犯难。桓行简似乎看出学生们的顾虑,,两手一交,笑问道:
“近日老师讲的什么?”
有胆子大的,站起来回话道:“我等正在习《尚书》,老师还未讲完。”
“诸君如何看待《尚书》呢?”桓行简继续发问。
“这,”学生下意识看了看他坐旁的王肃,恭敬答道,“先贤典籍,岂是我辈寡见所能究论,我等自然是奉遵师说,取王师傅之义。”
“你们都是吗?”桓行简目光扫了一圈,底下大都点了点头,唯独毌宗,站起来先行了一礼,朗声答道:“先秦有百家争鸣,方得百花齐放。先贤们留下的经典,今人释义,也当各有争鸣才对。除了王师傅,汉大儒郑玄郑师傅亦注《尚书》,太学院的博士们,有遵王师傅的,有遵郑师傅的,学生学习《尚书》便是遵郑师傅经义。毕竟,”毌宗少年意气,面上虽还算谦卑,但话已经是十分不客气,“王师傅的经义总是跟郑师傅反着来,作《圣证论》引圣人家语,真伪难辨,这种研究学问的方式,若是只为扳倒对方,争宗主之位,再说,郑师傅都已是作古之人,学生实在不敢苟同。”
一语既出,举座四惊,众人不禁惊诧地把目光纷纷投向了毌宗,他胆子真大,这也敢影射。虽说王肃为反驳郑玄,宣称自己得圣人家语,而这份圣人家语正与他观点相符,这等凑巧,未免让人起疑,可学生堂而皇之说出来,还是头一遭。
旁侧的王肃已是半百之人,闻言并未发火,面无表情的。桓行简望着底下意气风发的少年郎,那目光,在他身上极快地掠过一道锋利光芒,四下屏息凝神的,他不过微笑:
“做学问,当然可以各有观点,只要自己的论证站得稳。不过,你少年人无论认同哪一位师傅,都应尊师,无论是郑师傅还是王师傅,无不学富五车,是当之无愧的大师,你怀疑王师傅,出言不逊,证据呢?便是有证据,你的证据又如何区分真伪?你一个小少年,给经学大师的脏水泼得如此便宜,毌宗,这就是你在太学所得?学会了信口开河,人云亦云,是非不辨?”
声调不高,责备的意思似乎也不浓,但那些聚拢在身上的目光似乎已经变了味道,毌宗脸一热亦知道自己失言了,只图口舌之快,不过认错也爽利,离开座位,走到王肃面前,行了跪拜稽首大礼:
“学生知错,冒犯了老师,请老师责罚。”
王肃面色缓和几分:“起来吧,知错就改善莫大焉,大将军的教诲你明白了就好。”
小小的插曲,虽不愉快,但很快过去。桓行简看到坐下学生们之间的过道里,掉了卷书,正是方才因他乍然而立慌乱中遗落的,他走下去,将书捡起,看字迹流丽,扬起一晃:
“谁的《汉书》?”
那姓刘的瘦弱少年站了起来,头一低,双手伸了出去:“是学生的。”
“字是下过功夫的,既然如此,书籍更当爱惜。”桓行简还给了他,旁边,那几个闹他的立刻紧张起来,唯恐他说出本原,不想刘姓少年并未辩解:
“是学生的过错,一定改,谢大将军教导。”
“你叫什么名字?”桓行简看他实在瘦弱地可怜,站起来,也不过到自己肩头,那双手伸出来,鹤爪一般,手腕细的比嘉柔都不如。
“我叫刘一。”少年抬起了头。
桓行简眉头一动:“哦?你这个名字有趣。”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是故,学生叫刘一。”刘一认真地回话。
桓行简不由朗朗而笑,拍拍他肩头:“你坐下,看来,又是一个喜好老庄的少年人。”有那么一刹那,眼前的少年人们让他想起自己年少时的断章,很破碎,仿佛不够真切了。
没想到,刘一却不愿意坐,而是弯腰作揖道:“大将军,老庄有老庄的妙处,学生虽喜欢却并未沉湎。在学生心里,虽玄学兴盛,但经学不当就此衰落,圣人之言,先贤的智慧,理当不朽。”
桓行简本都已往回走,蓦然回首:“你好像很有想法,不妨说来我听听。”
有春风融融流入,四周帷幕随风轻摆,少年人便像这新生的春一... -->>
太学里太学生们着文士服, 三两而聚, 拉拉杂杂聊什么的都有, 这些少年人里,鲜有洛阳高门, 多以地方各州郡长官选□□送京都受业为主, 另有相当一部分寒庶子弟。便是他们的老师, 某些太学博士, 世人眼中也不过近似浊官而已,太学早不复往昔胜势。
然而年少热血,不碍激浊扬清的壮怀顶得少年郎们什么事都能谈得天花乱坠。在当下,没有比京城换天子更大的事了。
高谈阔论酣畅, 只一个, 沉默寡言躲在角落里读自己的书而已。
不说话的这个, 被人闹起来, 眼前《汉书》倏地被扫起,笑声肆意:
“哈,《汉书》可下酒, 兄台《汉书》有了, 是否还缺一杯桑落酒?”
这一下,《汉书》为肇始,话题不知怎的由哪一个就带到大将军身上去了:
“唔, 刘兄嗜读《汉书》,可知大将军祖父便也最爱这《汉书》,此可谓大将军家学。”
“刘兄有鸿鹄之志, 怕是日后想入大将军霸府,是不是,刘兄?”
毌宗听了,不由地一撇嘴,暗道窃国大盗有何可仰慕的?那大将军的公府,便是请他去,他也不会去的。当然,他的好友肯定不屑一顾。再看被起哄的少年郎,脸通红,只撑起身要夺自己的书,也不辩解,羸弱的身体被人挤来搡去的,拉扯一番,见要不回来,少年郎索性坐回位子也不管了。
因是休息时间,太学院里闹了些并无人干涉,这边正彼此说笑,见侍官忽匆匆而来,眼神严厉,比了个手势:
“快,大将军来督查,尔等勿要再浑闹了!”
一听大将军莅临,众人惊讶,但少年们很快反应过来,个个矜持,忙整衣冠正襟危坐了。片刻后,在太常王肃的陪同下,只见大将军桓行简一身常服,噙笑负手姿态极闲雅地走了进来,往主位上一坐,太学生便窸窸窣窣起身施礼。
眼前少年们青涩而葱茏,抬起脸后,虽在极力克制,可那一双双清澈的眼睛背后到底是藏了隐匿不了的激动之色:
大将军用人不拘一格,赶马的石苞都可以做他的司马,那么我呢?是不是也可以一搏?少年们的心事可拿云,一个个的,免不了在脑子里已经勾勒出未来宏图。高门子弟做官易,升迁易,而他们穷其一生也许也爬不到高门子弟的起点。
那么,能见到权倾朝野的大将军便是一个机会。
太常王肃是桓行懋丈人,当朝经学大师,此行陪同,十分突兀,他是临时才知道桓行简要来督查太学。
“都坐罢。”桓行简微笑一挥手,随手翻了翻案上几卷典籍,“自汉末大乱以来,儒学久替,古典不隆,于国家敦礼明化无益。我今日来,是看看诸君习经都有什么心得,不要拘束,诸位大可畅所欲言。”大将军态度温和,虽自有威仪,但他音如珠玉,清透优美,于太学生而言,并非那个高居庙堂之上手握权柄的大将军了,倒像个十足的文士。
底下面面相对,心里虽跃跃欲试,但大将军这个话题抛出来未免太笼统了,从何处说起,让人犯难。桓行简似乎看出学生们的顾虑,,两手一交,笑问道:
“近日老师讲的什么?”
有胆子大的,站起来回话道:“我等正在习《尚书》,老师还未讲完。”
“诸君如何看待《尚书》呢?”桓行简继续发问。
“这,”学生下意识看了看他坐旁的王肃,恭敬答道,“先贤典籍,岂是我辈寡见所能究论,我等自然是奉遵师说,取王师傅之义。”
“你们都是吗?”桓行简目光扫了一圈,底下大都点了点头,唯独毌宗,站起来先行了一礼,朗声答道:“先秦有百家争鸣,方得百花齐放。先贤们留下的经典,今人释义,也当各有争鸣才对。除了王师傅,汉大儒郑玄郑师傅亦注《尚书》,太学院的博士们,有遵王师傅的,有遵郑师傅的,学生学习《尚书》便是遵郑师傅经义。毕竟,”毌宗少年意气,面上虽还算谦卑,但话已经是十分不客气,“王师傅的经义总是跟郑师傅反着来,作《圣证论》引圣人家语,真伪难辨,这种研究学问的方式,若是只为扳倒对方,争宗主之位,再说,郑师傅都已是作古之人,学生实在不敢苟同。”
一语既出,举座四惊,众人不禁惊诧地把目光纷纷投向了毌宗,他胆子真大,这也敢影射。虽说王肃为反驳郑玄,宣称自己得圣人家语,而这份圣人家语正与他观点相符,这等凑巧,未免让人起疑,可学生堂而皇之说出来,还是头一遭。
旁侧的王肃已是半百之人,闻言并未发火,面无表情的。桓行简望着底下意气风发的少年郎,那目光,在他身上极快地掠过一道锋利光芒,四下屏息凝神的,他不过微笑:
“做学问,当然可以各有观点,只要自己的论证站得稳。不过,你少年人无论认同哪一位师傅,都应尊师,无论是郑师傅还是王师傅,无不学富五车,是当之无愧的大师,你怀疑王师傅,出言不逊,证据呢?便是有证据,你的证据又如何区分真伪?你一个小少年,给经学大师的脏水泼得如此便宜,毌宗,这就是你在太学所得?学会了信口开河,人云亦云,是非不辨?”
声调不高,责备的意思似乎也不浓,但那些聚拢在身上的目光似乎已经变了味道,毌宗脸一热亦知道自己失言了,只图口舌之快,不过认错也爽利,离开座位,走到王肃面前,行了跪拜稽首大礼:
“学生知错,冒犯了老师,请老师责罚。”
王肃面色缓和几分:“起来吧,知错就改善莫大焉,大将军的教诲你明白了就好。”
小小的插曲,虽不愉快,但很快过去。桓行简看到坐下学生们之间的过道里,掉了卷书,正是方才因他乍然而立慌乱中遗落的,他走下去,将书捡起,看字迹流丽,扬起一晃:
“谁的《汉书》?”
那姓刘的瘦弱少年站了起来,头一低,双手伸了出去:“是学生的。”
“字是下过功夫的,既然如此,书籍更当爱惜。”桓行简还给了他,旁边,那几个闹他的立刻紧张起来,唯恐他说出本原,不想刘姓少年并未辩解:
“是学生的过错,一定改,谢大将军教导。”
“你叫什么名字?”桓行简看他实在瘦弱地可怜,站起来,也不过到自己肩头,那双手伸出来,鹤爪一般,手腕细的比嘉柔都不如。
“我叫刘一。”少年抬起了头。
桓行简眉头一动:“哦?你这个名字有趣。”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是故,学生叫刘一。”刘一认真地回话。
桓行简不由朗朗而笑,拍拍他肩头:“你坐下,看来,又是一个喜好老庄的少年人。”有那么一刹那,眼前的少年人们让他想起自己年少时的断章,很破碎,仿佛不够真切了。
没想到,刘一却不愿意坐,而是弯腰作揖道:“大将军,老庄有老庄的妙处,学生虽喜欢却并未沉湎。在学生心里,虽玄学兴盛,但经学不当就此衰落,圣人之言,先贤的智慧,理当不朽。”
桓行简本都已往回走,蓦然回首:“你好像很有想法,不妨说来我听听。”
有春风融融流入,四周帷幕随风轻摆,少年人便像这新生的春一...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