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www.quanben.ac,三国求生手册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让颜良也没有想到的是,这次兴之所至往井陉一行竟然有如此大的收获。,
从崔琰的态度上来看,比之在邺城与真定时要亲近了不少,显然自己的演技还不算太差。
为了扮演好他勤政爱民的形象,颜良不免要亲切地问起了黑石乡的农耕赋税等民生情况。
黑石乡蔷夫不免大倒苦水道:“好叫府君知晓,我黑石乡深处群山之中,耕地稀少,且在缓坡上的耕地也缺少水源十分贫瘠,这田赋交起来倒还勉强,再加上算赋口钱一户人家便难有余粮,每年到青黄不接之时,只得到山中林间采摘些野果充饥,若逢上县里征发劳力服更则更为不堪。”
汉代田赋相当轻,只是三十税一,连百分之三都不到,看起来百姓们的负担很轻,但实际不然。
因为自秦起,百姓们便要被征收人头税。
依汉制,民年十五以上到五十六岁出赋钱,每人一百二十钱为一算,是为算赋。
年满七岁不满十五的儿童计征口钱,汉初是人二十钱,后来一度调整到年满三岁起征,之后又调整回七岁起征,但多了三钱变为二十三钱。
若依照正常的一个五六口之家,有田亩五十到一百,交纳了田赋后,也能交得起这算赋与口钱。
只不过如今这年头土地兼并严重,富贵豪家田连阡陌,多达数千倾,很多贫苦家庭只有薄田二三十亩,甚至还有无地之民,这看似人人平等的算赋口钱便对贫苦百姓十分不利。
除开田赋与算赋口钱,汉代百姓还要服更役和徭役。
服更役是为更卒,更卒从居住地点到服更地点的路费食物都需要自备。
由于汉朝疆域辽阔,很多服更地点离开百姓们的居住地点十分遥远,既花费时间又花费钱财,这让更役成为比算赋口钱更为严苛的负担。
当然,更役和徭役在胥吏面前都好商量,可以出钱入官“过更”,由官中另雇人代为“践更”。
可贫苦百姓们哪里来这么多钱请人代役呢?
因为一些心思不纯的官吏故意把服更地点指定在十分遥远的地方,逼迫百姓不得不借钱举债都要花钱代役,不然路途上花费的钱粮不少,且还要耽误了家中的农时等等。
这赋税制度都是朝廷制定的,大部分也都要上交,如今朝廷在河北说不上话,但还有邺城在,颜良也不敢轻易在赋税制度上做变动,对此他也十分无奈。
不过好在颜良倒腾了福利彩票和盐铁酒专卖,手里有些余钱,可以稍许造一造。
颜良道:“若是家中孩童来乡庠县校上学的,尽数免除了他们的口钱,有十五以上少年入郡县学校的,算赋减半。这笔钱我会召集各地富户募捐,若有不足的,由府库和福利彩票盈余来补足。我个人先捐一万钱以做表率。”
此言一出,满座赞叹。
崔琰这些时日走访乡里,更是知道很多家庭不愿送孩子入学的原因是孩子们虽然做不了重体力活,但在家里也要帮着做许多轻体力活,若是去上学了,难免耽误家中活计。,
如今颜良承诺供给上学时的吃食,再免除上学孩童的口钱,绝对会吸引所有适龄孩童入学。
崔琰问道:“此政是仅止于黑山乡,还是惠及井陉全县?”
颜良道:“当然不止是黑山乡,将施行至常山全境。”
崔琰惊道:“此政大善,明府好大手笔,区区也愿捐五千钱以助之。”
乡蔷夫见两位上官都表态了,便咬咬牙道:“末吏也愿捐一千钱。”
乡三老道:“小人愿捐五百钱。”
一时之间,在座各个官吏和乡绅都或多或少认捐了部分钱款,让颜良十分乐意,连连出言夸奖。
然后颜良道:“减免部分学子的算赋虽能稍稍补益穷困之家,然治标不治本,要使得乡里百姓脱贫致富,还需各级官吏多费思量才是。”
崔琰以下一众官吏俱都低声应诺。
颜良又问道:“如今时值寒冬,乡中百姓可有受冻之虞?屋舍可还牢固?被服可还足够?”
乡蔷夫答道:“黑石乡近山,这建造屋宇的木材倒是不缺,被服等物或许不太够用,不过鄙乡却不患寒冷。”
颜良略感好奇地问道:“噢?为何不患寒冷?”
乡蔷夫道:“因着本乡山间多产石涅,百姓们可以随意捡拾一些回家取暖。”
颜良闻言大惊,问道:“石涅?此地产石涅?”
乡蔷夫答道:“正是,此刻堂内所燃的便是石涅。”
颜良道:“哦?快把炭炉拿来我看。”
乡蔷夫不清楚为何府君如此看重石涅,但也依言把炭炉提来颜良面前。
颜良取走炭炉上煮着的陶壶,又用火钳挑了挑炉膛,发现里边烧着的果然不是长条状的木炭,而是一块一块的煤炭。
颜良不由笑道:“哈哈哈!此地竟然产煤!汝等身在宝山而不自知也。”
这石涅便是煤的此时普遍称呼之一,相传在春秋时便有人发现了煤的可燃性,不过却尚未大规模利用。
颜良在房山炼铁的时候还建炭窑制炭,如今在一水之隔的邻县居然发现了煤矿,怎不让他欣喜若狂。
崔琰问道:“这石涅这煤也不是什么稀罕物,为何明府称之为宝山?”
颜良道:“这煤利用广泛,既可以之生火做饭,又可取暖,且还能充作铸冶所用。且煤开采便宜,比之制炭所费相差数倍,若能大规模出产,完全可以让每一户百姓都能在冬日烤火取暖。”
崔琰道:“如此说来,这煤乃是黑石乡的宝藏,怪不得称之为黑石乡,倒也贴切。既然煤生产简便,为何汝等不产出贩运出去以为营生?”
乡蔷夫十分尴尬地道:“这石煤虽然取之简便,但要运出山去却大为不易,通往县城的道路不畅,只能行些小车,有些地方更是车马难行。乡中也不是没人试过人背畜担着去县中贩卖,但有钱的人家多喜用炭,无钱的人家情愿自己采樵,最后这煤的价格被压得极低,着实赚不上多少钱。”
乡蔷夫... -->>
让颜良也没有想到的是,这次兴之所至往井陉一行竟然有如此大的收获。,
从崔琰的态度上来看,比之在邺城与真定时要亲近了不少,显然自己的演技还不算太差。
为了扮演好他勤政爱民的形象,颜良不免要亲切地问起了黑石乡的农耕赋税等民生情况。
黑石乡蔷夫不免大倒苦水道:“好叫府君知晓,我黑石乡深处群山之中,耕地稀少,且在缓坡上的耕地也缺少水源十分贫瘠,这田赋交起来倒还勉强,再加上算赋口钱一户人家便难有余粮,每年到青黄不接之时,只得到山中林间采摘些野果充饥,若逢上县里征发劳力服更则更为不堪。”
汉代田赋相当轻,只是三十税一,连百分之三都不到,看起来百姓们的负担很轻,但实际不然。
因为自秦起,百姓们便要被征收人头税。
依汉制,民年十五以上到五十六岁出赋钱,每人一百二十钱为一算,是为算赋。
年满七岁不满十五的儿童计征口钱,汉初是人二十钱,后来一度调整到年满三岁起征,之后又调整回七岁起征,但多了三钱变为二十三钱。
若依照正常的一个五六口之家,有田亩五十到一百,交纳了田赋后,也能交得起这算赋与口钱。
只不过如今这年头土地兼并严重,富贵豪家田连阡陌,多达数千倾,很多贫苦家庭只有薄田二三十亩,甚至还有无地之民,这看似人人平等的算赋口钱便对贫苦百姓十分不利。
除开田赋与算赋口钱,汉代百姓还要服更役和徭役。
服更役是为更卒,更卒从居住地点到服更地点的路费食物都需要自备。
由于汉朝疆域辽阔,很多服更地点离开百姓们的居住地点十分遥远,既花费时间又花费钱财,这让更役成为比算赋口钱更为严苛的负担。
当然,更役和徭役在胥吏面前都好商量,可以出钱入官“过更”,由官中另雇人代为“践更”。
可贫苦百姓们哪里来这么多钱请人代役呢?
因为一些心思不纯的官吏故意把服更地点指定在十分遥远的地方,逼迫百姓不得不借钱举债都要花钱代役,不然路途上花费的钱粮不少,且还要耽误了家中的农时等等。
这赋税制度都是朝廷制定的,大部分也都要上交,如今朝廷在河北说不上话,但还有邺城在,颜良也不敢轻易在赋税制度上做变动,对此他也十分无奈。
不过好在颜良倒腾了福利彩票和盐铁酒专卖,手里有些余钱,可以稍许造一造。
颜良道:“若是家中孩童来乡庠县校上学的,尽数免除了他们的口钱,有十五以上少年入郡县学校的,算赋减半。这笔钱我会召集各地富户募捐,若有不足的,由府库和福利彩票盈余来补足。我个人先捐一万钱以做表率。”
此言一出,满座赞叹。
崔琰这些时日走访乡里,更是知道很多家庭不愿送孩子入学的原因是孩子们虽然做不了重体力活,但在家里也要帮着做许多轻体力活,若是去上学了,难免耽误家中活计。,
如今颜良承诺供给上学时的吃食,再免除上学孩童的口钱,绝对会吸引所有适龄孩童入学。
崔琰问道:“此政是仅止于黑山乡,还是惠及井陉全县?”
颜良道:“当然不止是黑山乡,将施行至常山全境。”
崔琰惊道:“此政大善,明府好大手笔,区区也愿捐五千钱以助之。”
乡蔷夫见两位上官都表态了,便咬咬牙道:“末吏也愿捐一千钱。”
乡三老道:“小人愿捐五百钱。”
一时之间,在座各个官吏和乡绅都或多或少认捐了部分钱款,让颜良十分乐意,连连出言夸奖。
然后颜良道:“减免部分学子的算赋虽能稍稍补益穷困之家,然治标不治本,要使得乡里百姓脱贫致富,还需各级官吏多费思量才是。”
崔琰以下一众官吏俱都低声应诺。
颜良又问道:“如今时值寒冬,乡中百姓可有受冻之虞?屋舍可还牢固?被服可还足够?”
乡蔷夫答道:“黑石乡近山,这建造屋宇的木材倒是不缺,被服等物或许不太够用,不过鄙乡却不患寒冷。”
颜良略感好奇地问道:“噢?为何不患寒冷?”
乡蔷夫道:“因着本乡山间多产石涅,百姓们可以随意捡拾一些回家取暖。”
颜良闻言大惊,问道:“石涅?此地产石涅?”
乡蔷夫答道:“正是,此刻堂内所燃的便是石涅。”
颜良道:“哦?快把炭炉拿来我看。”
乡蔷夫不清楚为何府君如此看重石涅,但也依言把炭炉提来颜良面前。
颜良取走炭炉上煮着的陶壶,又用火钳挑了挑炉膛,发现里边烧着的果然不是长条状的木炭,而是一块一块的煤炭。
颜良不由笑道:“哈哈哈!此地竟然产煤!汝等身在宝山而不自知也。”
这石涅便是煤的此时普遍称呼之一,相传在春秋时便有人发现了煤的可燃性,不过却尚未大规模利用。
颜良在房山炼铁的时候还建炭窑制炭,如今在一水之隔的邻县居然发现了煤矿,怎不让他欣喜若狂。
崔琰问道:“这石涅这煤也不是什么稀罕物,为何明府称之为宝山?”
颜良道:“这煤利用广泛,既可以之生火做饭,又可取暖,且还能充作铸冶所用。且煤开采便宜,比之制炭所费相差数倍,若能大规模出产,完全可以让每一户百姓都能在冬日烤火取暖。”
崔琰道:“如此说来,这煤乃是黑石乡的宝藏,怪不得称之为黑石乡,倒也贴切。既然煤生产简便,为何汝等不产出贩运出去以为营生?”
乡蔷夫十分尴尬地道:“这石煤虽然取之简便,但要运出山去却大为不易,通往县城的道路不畅,只能行些小车,有些地方更是车马难行。乡中也不是没人试过人背畜担着去县中贩卖,但有钱的人家多喜用炭,无钱的人家情愿自己采樵,最后这煤的价格被压得极低,着实赚不上多少钱。”
乡蔷夫...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