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www.quanben.ac,大秦帝国风云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秦王:昌文君,你且来总结一下此文含义。
昌文君(御史督查):此文第一段是讲朝堂之上有三类人事关王权安危:智术之士、能法之士、重人,并明言此三类人的不同。“无令而擅为,亏法以利私,耗国以便家,力能得其君”是所谓重人的危害。
第二段指出智术之士、能法之士与重人的对立,不可两存之仇也!
至于第三段是说:重人位高权重,会得到“四助”,即群臣的攀附而架空君王。
秦王:总结的好!冯去疾,你看本朝有没有“重人”呀?
冯去疾:这个-------“重人”之生,多出在国君暗弱、或君王年幼、大臣滥权辅政之时,本朝王上英武,似无“重人”也!
秦王嬴政抚掌大笑:说的精彩!长史,你来详解吧-------
李斯端起茶碗,先喝了几口,然后起身离席,走到堂中向四周施礼。
秦王目不转睛地端详着李斯的举动,向一侧脸庞抿起的嘴角隐隐露出坏笑。
先咳嗽两声,李斯清清嗓子,然后娓娓道来:
韩非此文,成于兰陵,彼时当为复师尊荀子,所命之课业。师尊评点,仅取“中”矣!
(李斯果然厉害,一棍子就把秦王和满朝文武打晕了,满场惊愕!至于他说的是不是实情,没人能知道,恐怕韩非自己也说不明白。)
王权能否独立、能否威仪,不在乎臣下!岂不闻“周公吐脯,天下归心!”
(他一脚又把皮球踢给了君王嬴政!)
何为“仁”?,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也!虽有周亲,不如仁人。(虽然有血缘至亲的人,但比不上有仁德高尚的人)。
何为“义”?,士见危致命,见得思义,祭思敬,丧思哀,其可已矣!
(“士遇见危险时能献出自己的生命,看见有利可得时能考虑是否符合义的要求,祭祀时能想到是否严肃恭敬,居丧的时候想到自己是否哀伤,这样就可以了。”)
子曰:如有王者,必世而后仁!(夫子说要实行王道的仁政,一个朝代建立之初是很难做到的。必须要加以时间的培养,隔世或隔代的努力。有了安定的社会基础,有了根深蒂固的文化教育,然后才能“世而后仁”。)
吾师言:非也!仁义法道,乃普天下之法则。若欲取天下者,必以仁!
秦王发问:仁者爱人,如何能取天下?
李斯:爱人者,非爱一室、一地之人也,乃天下之人!今天下七分、诸侯割据、礼崩乐坏、生灵涂炭,民溺于水火也!而天降大任于秦,循道征伐腐恶,以拯救天下之人,此实为仁也!
子曰:以文会友,以友辅仁。而今之时,“法”亦辅仁、“武”亦辅仁,岂独文哉!
王上可否记得孔子有言:“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孔子说:“君子思念的是道德,小人思念的是乡土;君子想的是法制,小人想的是恩惠。”)
所谓王者,登高望远,以天道取仁,非苟且于“法”、“术”也!
故韩非所谓“智术之士、能法之士、重人”,嗟尔臣工,君王之用也!
何况智术、能法之士,更容易变为重人。而重人者,欺君罔上、怀私弄权之奸佞也,弑其君者,盖重人也!
韩非之谋,不过是说:君王最大的敌人是身边的权臣,要小心提防、严加防范。
方今秦王欲平天下,正宜君臣同心、上下协力、举国图强,奈何取韩非之策,君臣相猜、文武内斗?
韩非所言,乃是针对韩国之国情,并非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道理。
至于历代后世之事,“能行天道者存,逆天道者亡”,盖莫能逃也!这也不是“智术之士、能法之士、重人”所能决定的。
李斯的精彩议论,全场轰动,连武将们都似懂非懂地跟着拍手称和。
秦王高兴地说:冯劫,将韩非之书投入火中!
李斯:王上,且慢!(未完待续)
秦王:昌文君,你且来总结一下此文含义。
昌文君(御史督查):此文第一段是讲朝堂之上有三类人事关王权安危:智术之士、能法之士、重人,并明言此三类人的不同。“无令而擅为,亏法以利私,耗国以便家,力能得其君”是所谓重人的危害。
第二段指出智术之士、能法之士与重人的对立,不可两存之仇也!
至于第三段是说:重人位高权重,会得到“四助”,即群臣的攀附而架空君王。
秦王:总结的好!冯去疾,你看本朝有没有“重人”呀?
冯去疾:这个-------“重人”之生,多出在国君暗弱、或君王年幼、大臣滥权辅政之时,本朝王上英武,似无“重人”也!
秦王嬴政抚掌大笑:说的精彩!长史,你来详解吧-------
李斯端起茶碗,先喝了几口,然后起身离席,走到堂中向四周施礼。
秦王目不转睛地端详着李斯的举动,向一侧脸庞抿起的嘴角隐隐露出坏笑。
先咳嗽两声,李斯清清嗓子,然后娓娓道来:
韩非此文,成于兰陵,彼时当为复师尊荀子,所命之课业。师尊评点,仅取“中”矣!
(李斯果然厉害,一棍子就把秦王和满朝文武打晕了,满场惊愕!至于他说的是不是实情,没人能知道,恐怕韩非自己也说不明白。)
王权能否独立、能否威仪,不在乎臣下!岂不闻“周公吐脯,天下归心!”
(他一脚又把皮球踢给了君王嬴政!)
何为“仁”?,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也!虽有周亲,不如仁人。(虽然有血缘至亲的人,但比不上有仁德高尚的人)。
何为“义”?,士见危致命,见得思义,祭思敬,丧思哀,其可已矣!
(“士遇见危险时能献出自己的生命,看见有利可得时能考虑是否符合义的要求,祭祀时能想到是否严肃恭敬,居丧的时候想到自己是否哀伤,这样就可以了。”)
子曰:如有王者,必世而后仁!(夫子说要实行王道的仁政,一个朝代建立之初是很难做到的。必须要加以时间的培养,隔世或隔代的努力。有了安定的社会基础,有了根深蒂固的文化教育,然后才能“世而后仁”。)
吾师言:非也!仁义法道,乃普天下之法则。若欲取天下者,必以仁!
秦王发问:仁者爱人,如何能取天下?
李斯:爱人者,非爱一室、一地之人也,乃天下之人!今天下七分、诸侯割据、礼崩乐坏、生灵涂炭,民溺于水火也!而天降大任于秦,循道征伐腐恶,以拯救天下之人,此实为仁也!
子曰:以文会友,以友辅仁。而今之时,“法”亦辅仁、“武”亦辅仁,岂独文哉!
王上可否记得孔子有言:“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孔子说:“君子思念的是道德,小人思念的是乡土;君子想的是法制,小人想的是恩惠。”)
所谓王者,登高望远,以天道取仁,非苟且于“法”、“术”也!
故韩非所谓“智术之士、能法之士、重人”,嗟尔臣工,君王之用也!
何况智术、能法之士,更容易变为重人。而重人者,欺君罔上、怀私弄权之奸佞也,弑其君者,盖重人也!
韩非之谋,不过是说:君王最大的敌人是身边的权臣,要小心提防、严加防范。
方今秦王欲平天下,正宜君臣同心、上下协力、举国图强,奈何取韩非之策,君臣相猜、文武内斗?
韩非所言,乃是针对韩国之国情,并非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道理。
至于历代后世之事,“能行天道者存,逆天道者亡”,盖莫能逃也!这也不是“智术之士、能法之士、重人”所能决定的。
李斯的精彩议论,全场轰动,连武将们都似懂非懂地跟着拍手称和。
秦王高兴地说:冯劫,将韩非之书投入火中!
李斯:王上,且慢!(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