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小说网 quanben.ac,执魏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郡公爵位,好让刘义隆知道,我谢晦是为大宋着想,不图郡公。
其后,他来至荆州治所江陵的时候,也并没有直接前往府邸,而是前去拜访了王华。
他之所以前来拜访王华,其实是在刻意的结交他,希望能以此免祸。
但王华这人吗!咱们前文也说道,王华他是琅玡王氏中人,其字德辉,号实庵,目前刚被刘义隆封为侍中,是刘义隆的心腹之臣。
那么,作为刘义隆的心腹,自然是知道刘义隆的谋划的,因此,也不敢为谢晦说好话,他虽然表面上对谢晦笑语盈盈,可暗地里却一直防备着谢晦,但也为谢晦透露了些信息。
这个信息,就是到彦之要前往建康就任中领军,眼下,马上就要到荆州杨口了。
而谢晦听此一说,顿时一惊,对于到彦之,他谢晦也如同徐羡之他们一般,对其很是忌惮。
毕竟同为一个时期的人,他深知到彦之的能力,其人就和檀道济一般,都有着极高的军事才能。
于是,谢晦就开始担心了。
他担心的不是其他,是到彦之来到荆州会不会来见他这个荆州?(官名)。
在他想来,到彦之和王华一样,都是刘义隆心腹中的心腹,刘义隆有什么话,也一定会对他们说。
那么,若是到彦之来看他,那就是说明刘义隆并没有对到彦之说他的坏话,也就是没有记他的恨杀兄之仇。
那要是到彦之不来,这对谢晦而言就有些不妙了,其中所代表的含义就是那刘义隆是在记恨杀兄之仇的,这也是他一直担心的事儿。
但他却不知道,他担心的事,是真的。
虽然谢晦他很有才能,但那是谈玄论道、领兵作战,却不是政治上的。
因此,他完全想不到刘义隆先前在到彦之的诏书中还藏着一封皂囊。
而这封皂囊所蕴藏的信息,就是让到彦之从荆州路过的时候结交一下他。
而到彦之见到此皂囊的时候,也就打算这么做了。
可见,刘义隆并没有那么傻,反而很精明。
随后,谢晦匆忙的告别了王华,他觉得,到彦之即便不来,他也要去看看到彦之,看能否从其口中探出一丝风声来。
就这样,谢晦急匆匆的赶往杨口,而此时的到彦之也已经在杨口下了船,并朝着谢晦的府邸而来。
时间不久,二人与半路会面。
这一见面,二人都有些惊讶,随后一番交谈,二人犹如多年好友一般推心置腹、缔结友情。
当然,推心置腹那只是表面上,暗地里,到彦之对谢晦却是有些不屑的,但为了刘义隆的大事,他也唯有‘真挚’地表达出自己的诚意,以让谢晦安心。
而谢晦吗,他见到彦之来看他,并且很真挚的和他言谈,他也就放心了,就好似放下了一块大石头一般,心境上的放松,也就让谢晦对到彦之推心置腹了。
就这样,二人相谈甚欢,言及多事,可到彦之还得前往建康赴任,耽搁不了多久。
于是,到彦之就将坐下的名马以及身上的利剑、名刀赠给了谢晦。
谢晦见此,更是大喜,也未推辞就接了过来。
到彦之的作为,让他认为,刘义隆并没有记恨杀兄之仇,若是不然,到彦之一定不会把将士赖以生存的战马、刀剑给他。
至此,谢晦才完全的安定了下来,不再想着刘义隆是否记恨杀兄之仇了。
到了现在,可以说刘义隆已经完全安抚了百官,就差伸出屠刀了。
有人说,刘义隆不算啥,比之谁谁谁来,那都是不值一提,并且还罗列出了很多很多的东西来。
但,我们要知道,刘义隆从八月初八登基,到现今的八月十六,他刘义隆仅仅用了八天就安抚了百官,换作历史的上的谁谁谁,他能吗?
并且,还埋下了伏笔。
就是在这一系列的政令中,他让百官无不言道:“咱们的官位不降也就罢了,居然还升了,看来皇上是默认了咱们的行为,可以睡个安稳觉了!”
当然,他刘义隆还不算完美。
因为在这些政令中,有很多耐人寻味的东西,虽然说比较容易让人忽略,但只要是有心人,那也就一定会发现其中的端倪。
首先,是他宋太祖文皇帝恢复了刘义真庐陵王的爵位,并将刘义真的灵柩及他母亲和妻子都迎回建康。
这一条政令,乍一看没什么,但却表明了他刘义隆对于杀兄之仇并不会善罢甘休,这是谢晦担心的。
随后,他又在一片升官令中,重用了荆州旧部,对于朝堂百官虽然也是大肆封赏,但并没有封赏到什么实权。
而荆州旧部呐?
王昙首、王华升为侍中,并封王昙首为右卫将军以此掌控禁军右卫,再以王华为骁骑将军,又把原本的护卫朱容子封为右军将军,这都是实打实的兵权。
朱子容其人原本就是一个护卫,为什么会如同到彦之一般,一朝从护卫变成了将军?就因此!
随后,他又将手中有荆州兵权的到彦之调来建康任命为中领军,委以军政要务,同时也稳住了赶赴江陵上任的谢晦。
这一番举动,足矣见得刘义隆的聪明之处,当然,也离不开琅玡王氏的支持。
可以说,他刘义隆是在步步为营,一步一步的安抚百官,收拢兵权,为他自己在建康打下了基础,他并不弱!
当然,这其中也是有着凶险的,如果谢晦、徐羡之等人猜到了,那肯定又是一次弑君。
但谢晦、徐羡之、傅亮之流,就和郭瑀一般,身为文士,在政治上就好似缺一根筋一般,对政治的敏感性太差,以为宋文帝只是做做样子而已,并没有引起他们足够的重视。
因此,他们并没有猜出来,这无疑为他们的灭亡做下了铺垫。
。。。。。。。。
历史上有很多巧合,尤其是一个元会的起始,424年的南北朝,南北两大朝不止国号几近,就连动荡与安定也几乎相同。
在原本的历史轨迹上,南朝迎来政变的时候,北魏也迎来了柔然的大举进攻,也就是大檀率轻骑六万南下云中,并攻打了北魏的故都盛乐。
虽然因为刘盛的到来,让柔然提前发起了进攻,使得北魏的历史发生了改变,但南朝那边,却还并没有受到刘盛的影响,不得不说,刘盛这一根南北的搅屎棍还得努力努力了。
郡公爵位,好让刘义隆知道,我谢晦是为大宋着想,不图郡公。
其后,他来至荆州治所江陵的时候,也并没有直接前往府邸,而是前去拜访了王华。
他之所以前来拜访王华,其实是在刻意的结交他,希望能以此免祸。
但王华这人吗!咱们前文也说道,王华他是琅玡王氏中人,其字德辉,号实庵,目前刚被刘义隆封为侍中,是刘义隆的心腹之臣。
那么,作为刘义隆的心腹,自然是知道刘义隆的谋划的,因此,也不敢为谢晦说好话,他虽然表面上对谢晦笑语盈盈,可暗地里却一直防备着谢晦,但也为谢晦透露了些信息。
这个信息,就是到彦之要前往建康就任中领军,眼下,马上就要到荆州杨口了。
而谢晦听此一说,顿时一惊,对于到彦之,他谢晦也如同徐羡之他们一般,对其很是忌惮。
毕竟同为一个时期的人,他深知到彦之的能力,其人就和檀道济一般,都有着极高的军事才能。
于是,谢晦就开始担心了。
他担心的不是其他,是到彦之来到荆州会不会来见他这个荆州?(官名)。
在他想来,到彦之和王华一样,都是刘义隆心腹中的心腹,刘义隆有什么话,也一定会对他们说。
那么,若是到彦之来看他,那就是说明刘义隆并没有对到彦之说他的坏话,也就是没有记他的恨杀兄之仇。
那要是到彦之不来,这对谢晦而言就有些不妙了,其中所代表的含义就是那刘义隆是在记恨杀兄之仇的,这也是他一直担心的事儿。
但他却不知道,他担心的事,是真的。
虽然谢晦他很有才能,但那是谈玄论道、领兵作战,却不是政治上的。
因此,他完全想不到刘义隆先前在到彦之的诏书中还藏着一封皂囊。
而这封皂囊所蕴藏的信息,就是让到彦之从荆州路过的时候结交一下他。
而到彦之见到此皂囊的时候,也就打算这么做了。
可见,刘义隆并没有那么傻,反而很精明。
随后,谢晦匆忙的告别了王华,他觉得,到彦之即便不来,他也要去看看到彦之,看能否从其口中探出一丝风声来。
就这样,谢晦急匆匆的赶往杨口,而此时的到彦之也已经在杨口下了船,并朝着谢晦的府邸而来。
时间不久,二人与半路会面。
这一见面,二人都有些惊讶,随后一番交谈,二人犹如多年好友一般推心置腹、缔结友情。
当然,推心置腹那只是表面上,暗地里,到彦之对谢晦却是有些不屑的,但为了刘义隆的大事,他也唯有‘真挚’地表达出自己的诚意,以让谢晦安心。
而谢晦吗,他见到彦之来看他,并且很真挚的和他言谈,他也就放心了,就好似放下了一块大石头一般,心境上的放松,也就让谢晦对到彦之推心置腹了。
就这样,二人相谈甚欢,言及多事,可到彦之还得前往建康赴任,耽搁不了多久。
于是,到彦之就将坐下的名马以及身上的利剑、名刀赠给了谢晦。
谢晦见此,更是大喜,也未推辞就接了过来。
到彦之的作为,让他认为,刘义隆并没有记恨杀兄之仇,若是不然,到彦之一定不会把将士赖以生存的战马、刀剑给他。
至此,谢晦才完全的安定了下来,不再想着刘义隆是否记恨杀兄之仇了。
到了现在,可以说刘义隆已经完全安抚了百官,就差伸出屠刀了。
有人说,刘义隆不算啥,比之谁谁谁来,那都是不值一提,并且还罗列出了很多很多的东西来。
但,我们要知道,刘义隆从八月初八登基,到现今的八月十六,他刘义隆仅仅用了八天就安抚了百官,换作历史的上的谁谁谁,他能吗?
并且,还埋下了伏笔。
就是在这一系列的政令中,他让百官无不言道:“咱们的官位不降也就罢了,居然还升了,看来皇上是默认了咱们的行为,可以睡个安稳觉了!”
当然,他刘义隆还不算完美。
因为在这些政令中,有很多耐人寻味的东西,虽然说比较容易让人忽略,但只要是有心人,那也就一定会发现其中的端倪。
首先,是他宋太祖文皇帝恢复了刘义真庐陵王的爵位,并将刘义真的灵柩及他母亲和妻子都迎回建康。
这一条政令,乍一看没什么,但却表明了他刘义隆对于杀兄之仇并不会善罢甘休,这是谢晦担心的。
随后,他又在一片升官令中,重用了荆州旧部,对于朝堂百官虽然也是大肆封赏,但并没有封赏到什么实权。
而荆州旧部呐?
王昙首、王华升为侍中,并封王昙首为右卫将军以此掌控禁军右卫,再以王华为骁骑将军,又把原本的护卫朱容子封为右军将军,这都是实打实的兵权。
朱子容其人原本就是一个护卫,为什么会如同到彦之一般,一朝从护卫变成了将军?就因此!
随后,他又将手中有荆州兵权的到彦之调来建康任命为中领军,委以军政要务,同时也稳住了赶赴江陵上任的谢晦。
这一番举动,足矣见得刘义隆的聪明之处,当然,也离不开琅玡王氏的支持。
可以说,他刘义隆是在步步为营,一步一步的安抚百官,收拢兵权,为他自己在建康打下了基础,他并不弱!
当然,这其中也是有着凶险的,如果谢晦、徐羡之等人猜到了,那肯定又是一次弑君。
但谢晦、徐羡之、傅亮之流,就和郭瑀一般,身为文士,在政治上就好似缺一根筋一般,对政治的敏感性太差,以为宋文帝只是做做样子而已,并没有引起他们足够的重视。
因此,他们并没有猜出来,这无疑为他们的灭亡做下了铺垫。
。。。。。。。。
历史上有很多巧合,尤其是一个元会的起始,424年的南北朝,南北两大朝不止国号几近,就连动荡与安定也几乎相同。
在原本的历史轨迹上,南朝迎来政变的时候,北魏也迎来了柔然的大举进攻,也就是大檀率轻骑六万南下云中,并攻打了北魏的故都盛乐。
虽然因为刘盛的到来,让柔然提前发起了进攻,使得北魏的历史发生了改变,但南朝那边,却还并没有受到刘盛的影响,不得不说,刘盛这一根南北的搅屎棍还得努力努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