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www.quanben.ac,崇祯窃听系统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从某种角度来说,京师远离湖北,讯息不通,他们这么想估计也没错。
但是,崇祯皇帝是来自后世,自然知道,张献忠等人最终是怎么样的。既然再次起兵造反,那肯定不是熊文灿能平定的。
因此,他立刻再派人疾驰山海关,令吴三桂急行军赶往京师,准备平叛。
同时,也让御马监辖下三大营做好开拔准备。安心练兵是来不及了,那就到战场上去练。
可是,有一句话叫做屋漏偏逢连夜雨。崇祯皇帝从陈奇瑜的窃听种子处,又知道了一个坏消息。
逃进陕西东南部商洛山中的李自成部,在前两天的时候领三千多兵力杀出,来势汹汹。急报到三边总督府之后,让陈奇瑜一下为难。
他奉皇帝密旨,正准备对付河套的土默特部,可是,事情还没有进行,就在陕西地界,就有流贼重新造反,而且流贼首领还是之前很有名气的李自成。衡量再三之后,他决定先领兵围剿李自成所部。
崇祯皇帝看到这个消息之后,不由得大为头疼。因为他记得,李自成从商洛山中杀出之后,好像再也不可制,最终席卷天下,把原本的崇祯皇帝逼上了煤山。
由此可见,陈奇瑜的围剿,不一定会有用。很可能李自成部会蹿入河南,逃离三边重镇。
脑中出现了这些流贼作乱的地图,让崇祯皇帝感觉到态势的严峻。
虽然因为自己穿越的关系,如今的局势和原本历史有了很大改变。至少孙传庭没有被下狱,卢象升也没有战死,洪承畴没有因此调往山海关,更为关键的是,抄家了晋商等人之后,朝廷目前有足够的钱粮善后满清军队祸害的地方。
可是,在中原腹地这边,至少还没有受到蝴蝶效应的影响。如果不快速镇压流贼,到时候大明内部又会一片糜烂。从目前局势看,李自成随时可能进河南,而张献忠那边的那群反贼也很可能入河南,也可以东进或者南下,不知道多少地方会受到这些流贼的荼毒。
形势严峻啊!
不过让崇祯皇帝有点欣慰的是,在陈奇瑜和宁夏巡抚的交谈中,得知宁夏巡抚郑崇俭已经多次打败试图入关打秋谷的河套鞑子,也就是土默特部。这让崇祯皇帝心中一动。
想了片刻之后,崇祯皇帝下了决心。乾坤独断,撤五省总督熊文灿,押解进京问罪;同时任命三边总督陈奇瑜暂代五省总督一职,立刻接手对流贼的围剿,务必不能让流贼四蹿。同时,任命宁夏巡抚郑崇俭暂代三边总督一职。
在原本的历史上,其实就是郑崇俭接任了三边总督一职,并且出兵围剿蹿入四川的张献忠部,还打了几次胜仗。但是,被张献忠利用他和杨嗣昌之间的矛盾,结果他退兵回陕西之后,张献忠又重新壮大起来,杨嗣昌独力不支,又失陷宗藩,最终畏罪自杀。原本的崇祯皇帝就怪罪到郑崇俭头上,把他下狱处死。
但在这个位面上,却是不一样了。至少杨嗣昌因为晋商谋逆一案,已经被处死。
当崇祯皇帝这份旨意出来之后,朝廷中不少官员都有意见,觉得皇帝此举不妥。
第一,熊文灿那边情况还不知道,他的奏章还没有到,只凭河南道巡按的奏章,会有失偏颇。
第二,情况不明之下,陈奇瑜才接任三边总督一职,就立刻升任五省总督替代熊文灿,这种做法也不好。万一熊文灿已经平定了流贼,那岂不是显得朝廷沉不住气,太过慌乱了么?
他们的这些意见,崇祯皇帝都没来得及说话,就有人解答了。这个解答的人,就是熊文灿本人。他的加急奏章,终于到京师了。
他的这份奏章中,不是说平定了流贼叛乱,而是向朝廷求援,要求重派勇卫营。因为,他之前的围剿惨败告终。
原来张献忠和罗汝才等人合军之后,将大军埋伏在房县以西的罗猴山,张网布阵,并派出一支队伍佯攻败退,引诱左良玉和罗岱追击入山。结果中了埋伏,官军一万多人全部溃散。其中罗岱被活捉,左良玉丢盔弃甲,伏鞍而逃,甚至连军符印信都跑丢了。
这种情况下,熊文灿再也隐瞒不下去,因为靠他自己,已经没有能力镇压张献忠等人了,才急报朝廷。
明白了前后经过,群臣为之哗然。他们没想到,事情的发展,竟然就被皇帝给料中了。于是,群臣再没反对意见,圣旨发出,押解熊文灿进京问罪,同时陈奇瑜接任五省总督一职,展开对流贼的围剿。
同时,还有文官建议,流贼反复无常,不如把所有投降的流贼全部杀了,以绝后患。以后不再招抚,赶尽杀绝。对于这个建议,在朝堂上还引来不少人的附和,再无一人提招抚一事。
对此,崇祯皇帝也没有同意,如果用这种简单粗暴的方法,那流贼知道自己没有退路的情况下,肯定会反抗到底,增加平定贼乱的难度。
另外一点,根据崇祯皇帝的印象,至少在原本的历史上,还是有不少流贼投降之后,就一直为大明征战。就如今的勇卫营中,就有原本的流贼,贺人龙当初招降过来的那些,不也是为大明英勇作战,甚至有一些还战死在和建虏的战事中。
另外在南明时候,抵抗满清最坚决的,有很大一部分,也是流贼出身的那些。后世赫赫有名的李定国,还有有名的忠贞营等等。
骨头里面的血性,搞不好那些流贼身上的,比在朝堂上的这些,反而要多一些。
如今大明要中兴,还要争霸世界,就是少那些有血性的汉子!
见皇帝不同意,不少官员就又提出了问题:前有杨鹤招抚,结果贼寇复叛而降罪;如今熊文灿招抚,贼寇又再次复叛,如今要押解入京。那以后谁还敢招抚,又如何分辨贼寇是否真心被招安?
对此,崇祯皇帝没有犹豫,直接给出了答复。
从某种角度来说,京师远离湖北,讯息不通,他们这么想估计也没错。
但是,崇祯皇帝是来自后世,自然知道,张献忠等人最终是怎么样的。既然再次起兵造反,那肯定不是熊文灿能平定的。
因此,他立刻再派人疾驰山海关,令吴三桂急行军赶往京师,准备平叛。
同时,也让御马监辖下三大营做好开拔准备。安心练兵是来不及了,那就到战场上去练。
可是,有一句话叫做屋漏偏逢连夜雨。崇祯皇帝从陈奇瑜的窃听种子处,又知道了一个坏消息。
逃进陕西东南部商洛山中的李自成部,在前两天的时候领三千多兵力杀出,来势汹汹。急报到三边总督府之后,让陈奇瑜一下为难。
他奉皇帝密旨,正准备对付河套的土默特部,可是,事情还没有进行,就在陕西地界,就有流贼重新造反,而且流贼首领还是之前很有名气的李自成。衡量再三之后,他决定先领兵围剿李自成所部。
崇祯皇帝看到这个消息之后,不由得大为头疼。因为他记得,李自成从商洛山中杀出之后,好像再也不可制,最终席卷天下,把原本的崇祯皇帝逼上了煤山。
由此可见,陈奇瑜的围剿,不一定会有用。很可能李自成部会蹿入河南,逃离三边重镇。
脑中出现了这些流贼作乱的地图,让崇祯皇帝感觉到态势的严峻。
虽然因为自己穿越的关系,如今的局势和原本历史有了很大改变。至少孙传庭没有被下狱,卢象升也没有战死,洪承畴没有因此调往山海关,更为关键的是,抄家了晋商等人之后,朝廷目前有足够的钱粮善后满清军队祸害的地方。
可是,在中原腹地这边,至少还没有受到蝴蝶效应的影响。如果不快速镇压流贼,到时候大明内部又会一片糜烂。从目前局势看,李自成随时可能进河南,而张献忠那边的那群反贼也很可能入河南,也可以东进或者南下,不知道多少地方会受到这些流贼的荼毒。
形势严峻啊!
不过让崇祯皇帝有点欣慰的是,在陈奇瑜和宁夏巡抚的交谈中,得知宁夏巡抚郑崇俭已经多次打败试图入关打秋谷的河套鞑子,也就是土默特部。这让崇祯皇帝心中一动。
想了片刻之后,崇祯皇帝下了决心。乾坤独断,撤五省总督熊文灿,押解进京问罪;同时任命三边总督陈奇瑜暂代五省总督一职,立刻接手对流贼的围剿,务必不能让流贼四蹿。同时,任命宁夏巡抚郑崇俭暂代三边总督一职。
在原本的历史上,其实就是郑崇俭接任了三边总督一职,并且出兵围剿蹿入四川的张献忠部,还打了几次胜仗。但是,被张献忠利用他和杨嗣昌之间的矛盾,结果他退兵回陕西之后,张献忠又重新壮大起来,杨嗣昌独力不支,又失陷宗藩,最终畏罪自杀。原本的崇祯皇帝就怪罪到郑崇俭头上,把他下狱处死。
但在这个位面上,却是不一样了。至少杨嗣昌因为晋商谋逆一案,已经被处死。
当崇祯皇帝这份旨意出来之后,朝廷中不少官员都有意见,觉得皇帝此举不妥。
第一,熊文灿那边情况还不知道,他的奏章还没有到,只凭河南道巡按的奏章,会有失偏颇。
第二,情况不明之下,陈奇瑜才接任三边总督一职,就立刻升任五省总督替代熊文灿,这种做法也不好。万一熊文灿已经平定了流贼,那岂不是显得朝廷沉不住气,太过慌乱了么?
他们的这些意见,崇祯皇帝都没来得及说话,就有人解答了。这个解答的人,就是熊文灿本人。他的加急奏章,终于到京师了。
他的这份奏章中,不是说平定了流贼叛乱,而是向朝廷求援,要求重派勇卫营。因为,他之前的围剿惨败告终。
原来张献忠和罗汝才等人合军之后,将大军埋伏在房县以西的罗猴山,张网布阵,并派出一支队伍佯攻败退,引诱左良玉和罗岱追击入山。结果中了埋伏,官军一万多人全部溃散。其中罗岱被活捉,左良玉丢盔弃甲,伏鞍而逃,甚至连军符印信都跑丢了。
这种情况下,熊文灿再也隐瞒不下去,因为靠他自己,已经没有能力镇压张献忠等人了,才急报朝廷。
明白了前后经过,群臣为之哗然。他们没想到,事情的发展,竟然就被皇帝给料中了。于是,群臣再没反对意见,圣旨发出,押解熊文灿进京问罪,同时陈奇瑜接任五省总督一职,展开对流贼的围剿。
同时,还有文官建议,流贼反复无常,不如把所有投降的流贼全部杀了,以绝后患。以后不再招抚,赶尽杀绝。对于这个建议,在朝堂上还引来不少人的附和,再无一人提招抚一事。
对此,崇祯皇帝也没有同意,如果用这种简单粗暴的方法,那流贼知道自己没有退路的情况下,肯定会反抗到底,增加平定贼乱的难度。
另外一点,根据崇祯皇帝的印象,至少在原本的历史上,还是有不少流贼投降之后,就一直为大明征战。就如今的勇卫营中,就有原本的流贼,贺人龙当初招降过来的那些,不也是为大明英勇作战,甚至有一些还战死在和建虏的战事中。
另外在南明时候,抵抗满清最坚决的,有很大一部分,也是流贼出身的那些。后世赫赫有名的李定国,还有有名的忠贞营等等。
骨头里面的血性,搞不好那些流贼身上的,比在朝堂上的这些,反而要多一些。
如今大明要中兴,还要争霸世界,就是少那些有血性的汉子!
见皇帝不同意,不少官员就又提出了问题:前有杨鹤招抚,结果贼寇复叛而降罪;如今熊文灿招抚,贼寇又再次复叛,如今要押解入京。那以后谁还敢招抚,又如何分辨贼寇是否真心被招安?
对此,崇祯皇帝没有犹豫,直接给出了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