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www.quanben.ac,扬锋汉起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下,笑道:“诸位皆是一时才俊,为大晋之栋梁……忠君报国,效忠朝庭……”
勉励的话信口道来,郗恢说了半刻钟,方才停嘴端起茶润了润喉,笑道:“老夫就不啰嗦了。今日笔试的题目是‘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试论之。”
杨安玄心头一松,对于《论语》、《尚书》他记得较牢,而其他书便有些含糊了。
这句话的出处他记得很清楚,是《礼记*学记》的句子,字面意思很好解,独自学习而没有朋友与之交流切磋,就会学识浅薄,见闻很少。
明代顾炎武的《与友人书》有过完美的阐述,杨安玄没有急着动笔,先回忆了一下,才提笔写道: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独学无友,则孤陋而难成。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不幸而在穷僻之域,无车马之资,犹当博学审问,古人与稽,以求其是非之所在,庶几可得十之五六。若既不出户,又不读书,则是面墙之士,虽有子羔、原宪之贤,终无济于天下。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夫以孔子之圣,犹须好学,今人可不勉乎?
检查了一遍,自觉没有疏漏,在末尾处写上“弘农杨安玄”。
二刻钟后小吏将众士子的答卷收起呈上,郗恢首先拿起杨安玄的答卷,看到字微微皱了皱眉,杨安玄的字着实一般,配不上他的才名。
等细看过文字,郗恢忍不住拍案叫绝,赞道:“此文一出,余不足观也。”
两旁坐着不少官员,别驾张回笑着伸出手道:“什么好文,让郗刺史如此盛赞?”
待张回看过后,也不禁捋须叹道:“此文深得为学之要,妙哉。”
众人被勾起好奇,传阅了一遍。
阴友齐亦在坐中,看过杨安玄的论述后放下心来。
原本还有些担心有人说他有意偏坦杨安玄,此论一出,谁敢多言。
与杨安玄的论述一比,其他的论述正如郗恢所言,“余不足观”。
众人剔除了十几篇文劣字差的论述,便草草地结束了笔试,接下来是问难。
问难的句子多出于《诗》、《论》、《礼》、《传》中,不过这次先是品级低的士子上前应答,杨安玄被排在了最后面。
问难进行得很快,只要不张口结舌、语无伦次都能通过,半个时辰后便到了杨安玄。
对杨安玄问难的是治中郭俊,郭俊眯着眼盘算着,他半个月前接到中书令王国宝的来信,让他在州议时刁难一下杨安玄。
可是刚才那篇论学,杨安玄如锥入囊中,锋芒毕现,自己要如何不动声色地为难杨安玄。
灵机一动,郭俊笑道:“方才郗刺史以‘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为题试论,你的论述最佳,看来对此句理解颇深。本官便再以这句为题,问你该具体如何为学?试以一句话言之。”
郗恢暗皱眉,郭俊此问看似简单,其实暗藏玄机。
方才杨安玄的论述极为精彩,再要拔升很难,何况还要用一句话言之。
众人看着从容而立的杨安玄,有人期待精彩、有人等着杨安玄出丑。
阴友齐微笑地看着杨安玄,他相信杨安玄能再绽光彩。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交天下友,此为学之道也。”杨安玄高声答道。
堂上一片赞叹之声。郭俊僵硬着笑脸赞道:“说得好,说得好,哈哈。”
郗恢轻拍案几,道:“阴中正品评杨安玄‘词彩华茂,卓尔不群,才兼文武,堪称栋梁’,本官改动四字,‘风神秀彻,卓尔不群,才兼文武,堪称栋梁’,可定为上中品。”
众皆皆惊,要知“风神秀彻”四字,以前可是评议谢太尉时用过。
郗恢提笔正要写下评语,堂下柱边有人高声道:“且慢,杨安玄仗势欺人,派人暗杀士子袁河,此等德行卑劣之人怎能当此美誉。”
众人惊骇。
郗恢怒道:“什么人胡言乱语,上前答话。”
一名青衣小吏快步上前,来到案前施礼道:“卑职新野郡访问余平,见过郗刺史。”
郗恢怒容满面地喝道:“你方才乱说什么,若无真凭实据,本官定要治你污陷之罪。”
余平不慌不忙地道:“卑职在新野郡访问乡老之时,就访得杨安玄有仗势欺人、逼死老者等种种劣行,奏报给阴中正,阴中正以为查无实据不予采信。”
阴友齐面无表情地看着余平,没想到带来的访问中居然敢针对自己。
余平并不在意阴友齐的视线,他是门下省抽调的令史,太子中庶子能拿自己如何,到手的十两金才是硬货。
杨安玄微微哂笑,这是他预料中事,肯定有人不希望他顺利定品。
“阴中正品评人物当日,杨安玄对士子袁河大打出手,袁河至今更是不知下落,请郗中正让杨安玄退出此次评品,待找到袁河后再行定夺。”余平恭声道。
众人皆知,等知晓袁河生死,品评早已过去,杨安玄最少要被耽误三年时间。
郗恢勃然怒道:“品评人物乃国之大典,哪容你一个小小访问在此大放厥词。来人,将他夹了出去。”
张回和郭俊对视一眼,张回开口道:“郗刺史且慢,若是余平所言是真,杨安玄德行有亏,确实不宜仓促定品。”
杨安玄心中有数,看来张回和郭俊恐怕都不怀好意,这两个人陈深对他们的影响不大,怕是另有人在暗动手脚。
座中士子轻声议论,大堂内嗡嗡响成一片,郗恢连敲案几,亦不能制,场面有些失控。
杨安玄从容站起,来到郗恢案前揖礼道:“郗刺史,我与袁河有些误会,事后已然说开,这位余访问话里话外指愚暗害了袁河,恰巧袁河下落愚知道。”
说着从怀中取出袁河的信,双手呈上。
郗恢接过看罢,冷森森地看向余平。
余平已知不妙,双腿发软,抖个不停。
将信放在案上,郗恢重重地一拍案几,道:“袁河受人指使诋毁杨安玄,自知德行有亏,出外游历,这是他临行所写的信。信中除了袁河的画押外,还有其妻儿的手印,应该不假。”
看向抖成一团的余平,郗恢道:“将这个挑拔是非的小人押下去,问明缘由后,本官要向吏部行文,夺去尔的官身。”
余平瘫软在地。
下,笑道:“诸位皆是一时才俊,为大晋之栋梁……忠君报国,效忠朝庭……”
勉励的话信口道来,郗恢说了半刻钟,方才停嘴端起茶润了润喉,笑道:“老夫就不啰嗦了。今日笔试的题目是‘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试论之。”
杨安玄心头一松,对于《论语》、《尚书》他记得较牢,而其他书便有些含糊了。
这句话的出处他记得很清楚,是《礼记*学记》的句子,字面意思很好解,独自学习而没有朋友与之交流切磋,就会学识浅薄,见闻很少。
明代顾炎武的《与友人书》有过完美的阐述,杨安玄没有急着动笔,先回忆了一下,才提笔写道: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独学无友,则孤陋而难成。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不幸而在穷僻之域,无车马之资,犹当博学审问,古人与稽,以求其是非之所在,庶几可得十之五六。若既不出户,又不读书,则是面墙之士,虽有子羔、原宪之贤,终无济于天下。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夫以孔子之圣,犹须好学,今人可不勉乎?
检查了一遍,自觉没有疏漏,在末尾处写上“弘农杨安玄”。
二刻钟后小吏将众士子的答卷收起呈上,郗恢首先拿起杨安玄的答卷,看到字微微皱了皱眉,杨安玄的字着实一般,配不上他的才名。
等细看过文字,郗恢忍不住拍案叫绝,赞道:“此文一出,余不足观也。”
两旁坐着不少官员,别驾张回笑着伸出手道:“什么好文,让郗刺史如此盛赞?”
待张回看过后,也不禁捋须叹道:“此文深得为学之要,妙哉。”
众人被勾起好奇,传阅了一遍。
阴友齐亦在坐中,看过杨安玄的论述后放下心来。
原本还有些担心有人说他有意偏坦杨安玄,此论一出,谁敢多言。
与杨安玄的论述一比,其他的论述正如郗恢所言,“余不足观”。
众人剔除了十几篇文劣字差的论述,便草草地结束了笔试,接下来是问难。
问难的句子多出于《诗》、《论》、《礼》、《传》中,不过这次先是品级低的士子上前应答,杨安玄被排在了最后面。
问难进行得很快,只要不张口结舌、语无伦次都能通过,半个时辰后便到了杨安玄。
对杨安玄问难的是治中郭俊,郭俊眯着眼盘算着,他半个月前接到中书令王国宝的来信,让他在州议时刁难一下杨安玄。
可是刚才那篇论学,杨安玄如锥入囊中,锋芒毕现,自己要如何不动声色地为难杨安玄。
灵机一动,郭俊笑道:“方才郗刺史以‘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为题试论,你的论述最佳,看来对此句理解颇深。本官便再以这句为题,问你该具体如何为学?试以一句话言之。”
郗恢暗皱眉,郭俊此问看似简单,其实暗藏玄机。
方才杨安玄的论述极为精彩,再要拔升很难,何况还要用一句话言之。
众人看着从容而立的杨安玄,有人期待精彩、有人等着杨安玄出丑。
阴友齐微笑地看着杨安玄,他相信杨安玄能再绽光彩。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交天下友,此为学之道也。”杨安玄高声答道。
堂上一片赞叹之声。郭俊僵硬着笑脸赞道:“说得好,说得好,哈哈。”
郗恢轻拍案几,道:“阴中正品评杨安玄‘词彩华茂,卓尔不群,才兼文武,堪称栋梁’,本官改动四字,‘风神秀彻,卓尔不群,才兼文武,堪称栋梁’,可定为上中品。”
众皆皆惊,要知“风神秀彻”四字,以前可是评议谢太尉时用过。
郗恢提笔正要写下评语,堂下柱边有人高声道:“且慢,杨安玄仗势欺人,派人暗杀士子袁河,此等德行卑劣之人怎能当此美誉。”
众人惊骇。
郗恢怒道:“什么人胡言乱语,上前答话。”
一名青衣小吏快步上前,来到案前施礼道:“卑职新野郡访问余平,见过郗刺史。”
郗恢怒容满面地喝道:“你方才乱说什么,若无真凭实据,本官定要治你污陷之罪。”
余平不慌不忙地道:“卑职在新野郡访问乡老之时,就访得杨安玄有仗势欺人、逼死老者等种种劣行,奏报给阴中正,阴中正以为查无实据不予采信。”
阴友齐面无表情地看着余平,没想到带来的访问中居然敢针对自己。
余平并不在意阴友齐的视线,他是门下省抽调的令史,太子中庶子能拿自己如何,到手的十两金才是硬货。
杨安玄微微哂笑,这是他预料中事,肯定有人不希望他顺利定品。
“阴中正品评人物当日,杨安玄对士子袁河大打出手,袁河至今更是不知下落,请郗中正让杨安玄退出此次评品,待找到袁河后再行定夺。”余平恭声道。
众人皆知,等知晓袁河生死,品评早已过去,杨安玄最少要被耽误三年时间。
郗恢勃然怒道:“品评人物乃国之大典,哪容你一个小小访问在此大放厥词。来人,将他夹了出去。”
张回和郭俊对视一眼,张回开口道:“郗刺史且慢,若是余平所言是真,杨安玄德行有亏,确实不宜仓促定品。”
杨安玄心中有数,看来张回和郭俊恐怕都不怀好意,这两个人陈深对他们的影响不大,怕是另有人在暗动手脚。
座中士子轻声议论,大堂内嗡嗡响成一片,郗恢连敲案几,亦不能制,场面有些失控。
杨安玄从容站起,来到郗恢案前揖礼道:“郗刺史,我与袁河有些误会,事后已然说开,这位余访问话里话外指愚暗害了袁河,恰巧袁河下落愚知道。”
说着从怀中取出袁河的信,双手呈上。
郗恢接过看罢,冷森森地看向余平。
余平已知不妙,双腿发软,抖个不停。
将信放在案上,郗恢重重地一拍案几,道:“袁河受人指使诋毁杨安玄,自知德行有亏,出外游历,这是他临行所写的信。信中除了袁河的画押外,还有其妻儿的手印,应该不假。”
看向抖成一团的余平,郗恢道:“将这个挑拔是非的小人押下去,问明缘由后,本官要向吏部行文,夺去尔的官身。”
余平瘫软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