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开设义栈 (1/2)
全本小说网 www.quanben.ac,蛮匪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或是抢粮或是强占义栈里的位置,到处捣乱。邓云却是早料到这些贼匪作乱,便已吩咐底下兄弟不用客气,将这些贼匪强制撵下山去。经过这两月来,邓云把两伙人马的头领操练好后,又令他们把底下的兄弟一分,各自操练。这两伙人马本就有些根底,现在又操练了近半月,寻常贼匪又岂是他们敌手,很快那些作乱者,都落个头肿眼青,落荒而逃。
邓云言出必行,处事严明厉行,大行山的义匪各个都守规守矩,惟命是从,而且又个个功夫了得。如此一来,山上难民便更是规规矩矩,同时想着有这些义匪维持秩序,也是安心,后来渐渐地竟再无一人犯规。
快到黄昏时候,大行山前前后后将近聚了三千多人。邓云、红缨还有一众弟兄都忙得喘不过气来,但当他们看到那些难民百姓,老弱妇孺,破涕而笑,边哭着边吃着碗中粥水,好似在吃着有史以来最好的一顿,对他们感激之举更是数不胜数。这人做善事,心里本就欢喜,也都不觉得累,就想着早点把这些可怜的百姓难民安顿下来。
就在此时,郑、李两人各领着七、八人的队伍,莫约一看仅有不到二十担的粗粮,皆是一脸难看的回来了。邓云脸色一变,把郑、李两人拉到一边问话。郑明先是禀告,说他下山后,见了那些财主,大多都颇多托辞,就是不肯放赈,若不是见自己大行山兄弟人多,恐怕早就翻脸不认人,与他交情最好的那个,也怕惹事,给了四担粮食,算是了事。郑明心寒,本不想承他的情,便想向他购买,哪知他就是不愿多给,钱财也不愿收。郑明一怒之下,把银子硬塞给他,领着兄弟便离去了。至于李进还算是好,他那些熟人,虽是钱财不多,但也都伸出援手,唯一不愿的就是出这个头,其余粗粮都是李进得来的。
“诶。竟是如此,就不必再去强逼,毕竟这些难民数量庞大,先前还和官府闹过事,但有万一,官府计较起来,他们便要烦事缠身。这些人多是家大业大,考量得也多。罢了罢了!”邓云摇了摇头,心里也是不舒服,但还是安慰着郑明、李进。
“哼!当家的不用安慰我俩。这班难民,要不是官府横征暴敛,刮田追粮,逼得他们到处逃亡。便是金狗平日侵犯国境,杀入放火,强夺钱财,那些官兵将领,却不守疆土,多数不战而逃,以致他们饱受敌人残杀之余,九死一生,逃了出来。
这些难民之所以作乱抢粮,走投无路,加上又被官府欺压,激起来的民变。这都是内忧外患两下交迫所造成的惨状。这些百姓难民都是一国同胞,岂能见死不救,袖手旁观。如此一来,人人自私自利,冷漠无情,待哪日金邦当真大举来攻,又靠谁来保家卫国?山河破碎,国家不再,纵有再有钱财、名利,又有何用,最终还不都成了亡国奴,丧家之犬!?这些道理,怎就不明白!?”
郑明厉声大喝,说得激动昂扬,又恨又忿,在旁边人听了,无不神色凄惨、落寞,欲哭无泪。
“诶。这事且莫计较,眼下之急,先把这些百姓难民安置再说。”邓云摇了摇头,眼光却带着几分厉色,某个念头已在他心中萌生。若他果真揭竿起义,是否真能改变天下大局,还或是在数年之间,便势灭人亡。邓云知道,这事一旦开始,便不能回头,因此牵连之多,绝非他能承受得起的。
这一日便就此过去,山上设下的近五六百个义栈,便用去了大半。随后又过了两日,山上的难民越聚越多,近有七、八千人。更有不少远方难民,听说大行山开放义栈,不惜跋山涉水,从四面八方而来,恐怕到了今夜便有万人之多。
按这时势发展,邓云唯恐不出数日,大行山便将人满为患。就在此时,忽然有几个忠义社的头领,匆匆忙忙地赶了过来。一人满脸忿怒之色,先是告说,原来这官府不知哪里得来的消息,竟说这些难民要在大行山上聚众造反,时下平阳府正在调兵遣将,准备迎头堵截,先把一部分赶来的难民,当作反叛剿灭,然后去向朝廷请功。再者,官府又知道附近这几家财主养有不少壮丁,数日前便特地派人来寻他们商量,请这些财主大户们帮助镇压难民,削平反乱。听说,已有不少财主已经答应,正在聚集人手,想要趁这机会,取得功名。
邓云一听顿时脸色剧变,一腔热血上涌,厉声喝道:“我们这里在接济难民,那些奸臣财主却想着借这机会升官入仕,不惜强加罪名,滥杀无辜。实在可恨!!”
李进一听,也是恨得咬牙切齿,冷声囔道:“金邦屡屡犯我边境,有这些兵力不去对付敌人,却用来残杀自己的穷苦... -->>
或是抢粮或是强占义栈里的位置,到处捣乱。邓云却是早料到这些贼匪作乱,便已吩咐底下兄弟不用客气,将这些贼匪强制撵下山去。经过这两月来,邓云把两伙人马的头领操练好后,又令他们把底下的兄弟一分,各自操练。这两伙人马本就有些根底,现在又操练了近半月,寻常贼匪又岂是他们敌手,很快那些作乱者,都落个头肿眼青,落荒而逃。
邓云言出必行,处事严明厉行,大行山的义匪各个都守规守矩,惟命是从,而且又个个功夫了得。如此一来,山上难民便更是规规矩矩,同时想着有这些义匪维持秩序,也是安心,后来渐渐地竟再无一人犯规。
快到黄昏时候,大行山前前后后将近聚了三千多人。邓云、红缨还有一众弟兄都忙得喘不过气来,但当他们看到那些难民百姓,老弱妇孺,破涕而笑,边哭着边吃着碗中粥水,好似在吃着有史以来最好的一顿,对他们感激之举更是数不胜数。这人做善事,心里本就欢喜,也都不觉得累,就想着早点把这些可怜的百姓难民安顿下来。
就在此时,郑、李两人各领着七、八人的队伍,莫约一看仅有不到二十担的粗粮,皆是一脸难看的回来了。邓云脸色一变,把郑、李两人拉到一边问话。郑明先是禀告,说他下山后,见了那些财主,大多都颇多托辞,就是不肯放赈,若不是见自己大行山兄弟人多,恐怕早就翻脸不认人,与他交情最好的那个,也怕惹事,给了四担粮食,算是了事。郑明心寒,本不想承他的情,便想向他购买,哪知他就是不愿多给,钱财也不愿收。郑明一怒之下,把银子硬塞给他,领着兄弟便离去了。至于李进还算是好,他那些熟人,虽是钱财不多,但也都伸出援手,唯一不愿的就是出这个头,其余粗粮都是李进得来的。
“诶。竟是如此,就不必再去强逼,毕竟这些难民数量庞大,先前还和官府闹过事,但有万一,官府计较起来,他们便要烦事缠身。这些人多是家大业大,考量得也多。罢了罢了!”邓云摇了摇头,心里也是不舒服,但还是安慰着郑明、李进。
“哼!当家的不用安慰我俩。这班难民,要不是官府横征暴敛,刮田追粮,逼得他们到处逃亡。便是金狗平日侵犯国境,杀入放火,强夺钱财,那些官兵将领,却不守疆土,多数不战而逃,以致他们饱受敌人残杀之余,九死一生,逃了出来。
这些难民之所以作乱抢粮,走投无路,加上又被官府欺压,激起来的民变。这都是内忧外患两下交迫所造成的惨状。这些百姓难民都是一国同胞,岂能见死不救,袖手旁观。如此一来,人人自私自利,冷漠无情,待哪日金邦当真大举来攻,又靠谁来保家卫国?山河破碎,国家不再,纵有再有钱财、名利,又有何用,最终还不都成了亡国奴,丧家之犬!?这些道理,怎就不明白!?”
郑明厉声大喝,说得激动昂扬,又恨又忿,在旁边人听了,无不神色凄惨、落寞,欲哭无泪。
“诶。这事且莫计较,眼下之急,先把这些百姓难民安置再说。”邓云摇了摇头,眼光却带着几分厉色,某个念头已在他心中萌生。若他果真揭竿起义,是否真能改变天下大局,还或是在数年之间,便势灭人亡。邓云知道,这事一旦开始,便不能回头,因此牵连之多,绝非他能承受得起的。
这一日便就此过去,山上设下的近五六百个义栈,便用去了大半。随后又过了两日,山上的难民越聚越多,近有七、八千人。更有不少远方难民,听说大行山开放义栈,不惜跋山涉水,从四面八方而来,恐怕到了今夜便有万人之多。
按这时势发展,邓云唯恐不出数日,大行山便将人满为患。就在此时,忽然有几个忠义社的头领,匆匆忙忙地赶了过来。一人满脸忿怒之色,先是告说,原来这官府不知哪里得来的消息,竟说这些难民要在大行山上聚众造反,时下平阳府正在调兵遣将,准备迎头堵截,先把一部分赶来的难民,当作反叛剿灭,然后去向朝廷请功。再者,官府又知道附近这几家财主养有不少壮丁,数日前便特地派人来寻他们商量,请这些财主大户们帮助镇压难民,削平反乱。听说,已有不少财主已经答应,正在聚集人手,想要趁这机会,取得功名。
邓云一听顿时脸色剧变,一腔热血上涌,厉声喝道:“我们这里在接济难民,那些奸臣财主却想着借这机会升官入仕,不惜强加罪名,滥杀无辜。实在可恨!!”
李进一听,也是恨得咬牙切齿,冷声囔道:“金邦屡屡犯我边境,有这些兵力不去对付敌人,却用来残杀自己的穷苦...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