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www.quanben.ac,明末之虎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大概了解宋金议和的经过。”李啸侃侃而谈道:“当时,金朝在俘虏了徽钦二帝及一众皇族后,宋氏皇族仅剩康王赵构一人,逃到临安,方重建宋廷,再整河山。此时,宋朝国家残破,军力大损,赵构为保全社稷江山,才不得不与金签下了现在看来十分屈辱的绍兴和议。规定东起淮水,西至大散关以北的土地,归金朝统治,南宋皇帝向金称臣,每年向金输纳岁币等和议条款。现在,世人多认为赵构此协议误国误民,堪称人人唾弃,但以微臣看来,却恰恰相反。因为,正是有了这份和议,宋朝才得以苟延残喘,休养生息,最终又延了一百五十多年的宋祚。若当时赵构听信那些主战派的话,不顾国家的残破与军力的衰微,一味与如日方升军力强盛的金朝对抗到底,这南宋皇朝,能否存续下去,却是难说得很啊。”
听了李啸的话语,崇祯微眯起眼睛,他淡淡地说了一句:“爱卿,那宋朝当时这般惨状,与那金廷签下和议,倒也算是情有可原。只是,现在我大明幅员万里,军兵百万,乃是一等一的天朝上国,比那残破得只剩下半壁江山的宋朝,却要强上许多吧?”
李啸听懂了崇祯这话的弦外之音,他复向崇祯沉声道:“陛下,恕臣直言,我大明现在的处境,其实并不比宋朝强多少。那宋朝与金人议和之际,虽然国家残破,仅剩半壁江山,但国中尚无大规模的流贼作乱,国中局势尚是稳定。而我大明,自崇祯初年以来,流寇荼毒四方,攻州克县,杀戮百姓,中州各地一片糜烂,迄自今日,犹然未知动乱何时能平息。而关外的清朝,虽然其势力之大,未可与金朝相比,但其现在,已并我辽中辽南,又征服了蒙古诸部,亦是幅员广阔,人民数百万的大国,与昔日起势之际,断不可同日而语。且自崇祯初年以来,清人已有三次入关,掳掠了我大明无数的金银财宝,粮食布匹,百姓牲畜,对于我国的危害,相比金人侵宋,却怕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在这内有流贼肆虐,而有清虏掳掠的情况下,我大明现在的境遇,怕是连南宋亦多有不如!”
李啸顿了下,又接着说道:“陛下,我大明官军,缺粮少饷,斗志消沉,要他们克期剿灭流寇,尚是极为不易,如何还能复分兵去抵御清军的再次入侵!皇上,恕臣直言,若清兵再度入关,我本用于剿灭流贼的精锐兵马,必定只得分兵前去边境抵御清人的进犯,这样的话,很可能清兵未得挡住,而我精锐兵马已尽遭损灭,而国中现在压缩于山陕湖广之地的流寇,定会重新死灰复燃,再度荼毒天下,不可复制了啊!“
听了李啸沉痛的话语,崇祯久久无言。
许久,崇祯才复问道:“那李啸你认为,你让朕签下这份议和协定,让朕迎娶那鞑酋的公主,与那清人成为翁婿之国,那么,清军就真的不会再度进犯我大明了么?”
李啸脸上浮起一丝苦笑,他轻叹一声道:“皇上,微臣当时就对皇上说过,与清人签下这份协议,乃是仿效东魏高欢和西魏宇文泰,迎娶柔然可汗之女为妃,以息宁国境的权宜之策。微臣以为,皇上若是签下这份协定,迎娶了那清国公主,每年按这协议给予清人贡礼,那么,长的时间微臣不敢保证,但在五年之内,甚至再退一步,最少在三年之内,有姻亲关系且坐收重利的清人,绝不会有再度南向掳掠的心思。那么,在这宝贵的三年时间里,皇上当可抽调精锐边兵,全力平剿国中流贼。而在国中流贼剿灭殆尽,百姓生活恢复安稳之后,再重整军伍,演练精锐,筹齐粮草,北抚蒙古,东连朝鲜,出辽西而北伐,再与那叛乱作恶的清虏,一决雌雄,收复故土,亦不为晚!”
李啸激昂的话语,激起了年轻皇帝那久已息灭的雄心,他腾地从龙椅上站起,喉头涌动着,表情十分激动。
李啸见皇帝心动,连忙趁热打铁:“皇上,自古以来,事难成而易败,功难建而易毁。想来古时那越王勾贱,愿尝吴王粪便而屈辱求存,最终卧薪尝胆十年积聚,终于一举灭吴,一雪前耻。陛下乃是何等英明神武的天纵之君,这般忍辱负重的道理,更是无需微臣多言。”
让李啸没想到的是,崇祯听了李啸这段话,脸上原本激动的神色,反而渐渐消失了。
他长叹一声,又颓坐回龙椅上。
“李啸,你这般话语,虽然说得朕颇是心动。但是,朕却还是实难签下,这份丢尽了我大明脸面的屈辱协议啊!想来我大明立国二百余年,何其刚烈不屈,纵有土木堡事变这般诡谲险情,却还从未有与鞑虏屈膝议和之事。今番朕身为大明天子,却不得不向一个忘恩负义背叛大国的蛮夷之邦屈膝求和,那么,朝臣会如何看朕,天下士子与百姓,又将会如何看朕?而朕死后,却复有何脸面,去见列祖列宗啊!”
崇祯话语低微,眼中竟有泪光闪烁。
李啸扑通一声,跪于地上,他拱手抱拳,大声地向崇祯说道:“皇上!臣斗胆请问一句,究竟是脸面重要,还是性命重要!究竟是虚名评价重要,还是江山社稷重要!若皇上定要拘泥于所谓的脸面与清名之中,耽误了与清廷的议和大事,让那清酋皇太极,怒而兴师,再度入关的话,我大明何以挡之!那好不容易好转的国内剿匪局面,怕是要就此一朝毁坏荡尽了啊!”
李啸停一下,又立刻接着说道:“当然,微臣深知,皇上若下此决心,定会有大批泥古不化的朝臣和只知纸上谈兵的士子,交相抵辱,诽谤嘲讽。哼,这帮人,平日里只知所谓的袖手谈心性,但恐怕最终愿一死报君王者,怕是没几个吧!微臣还请圣上早作决断,莫在这极为关键的时候,被这帮无用文人的聒噪反对所误,以致耽误了大明难得的的振作机会!皇上,臣再说句诛心之话,若江山社稷和太庙宗祠都不能得以保全,使得神州沦陷,华夏腥膻,那这所谓的清名与气节,以臣看来,又能抵个甚用!”
李啸直接而犀利的话语,让崇祯脸上红一阵,白一阵,额上青筋饱绽,牙齿咬得格格响。
“够了!”
暴怒的崇祯皇帝狠狠地一拍御桌,腾地站起,桌上的纸墨纸砚,竟皆惊跳而起。
砚台翻倒后,墨汁四溢,将整个御桌浸染得一片狼藉。
伏跪下于地的李啸,虽然胸口起伏激动,却是目光平静而锐利,他直视着崇祯愤怒的眼神,毫不避让。
崇祯的右手,颤颤地直指着李啸面孔,似乎想大声痛骂他一顿,只是最终,他眼神一黯,又颓然坐下,什么话也没说出来。
“皇上。。。。。。”
崇祯摆了摆手,示意李啸不必再说下去。
东暖阁中,一片让人压抑无比的死寂。
“李啸,你且退下吧,让朕好好想想。”
许久,从龙椅上,一个极度虚弱与疲惫的声音,传入李啸耳中。
大概了解宋金议和的经过。”李啸侃侃而谈道:“当时,金朝在俘虏了徽钦二帝及一众皇族后,宋氏皇族仅剩康王赵构一人,逃到临安,方重建宋廷,再整河山。此时,宋朝国家残破,军力大损,赵构为保全社稷江山,才不得不与金签下了现在看来十分屈辱的绍兴和议。规定东起淮水,西至大散关以北的土地,归金朝统治,南宋皇帝向金称臣,每年向金输纳岁币等和议条款。现在,世人多认为赵构此协议误国误民,堪称人人唾弃,但以微臣看来,却恰恰相反。因为,正是有了这份和议,宋朝才得以苟延残喘,休养生息,最终又延了一百五十多年的宋祚。若当时赵构听信那些主战派的话,不顾国家的残破与军力的衰微,一味与如日方升军力强盛的金朝对抗到底,这南宋皇朝,能否存续下去,却是难说得很啊。”
听了李啸的话语,崇祯微眯起眼睛,他淡淡地说了一句:“爱卿,那宋朝当时这般惨状,与那金廷签下和议,倒也算是情有可原。只是,现在我大明幅员万里,军兵百万,乃是一等一的天朝上国,比那残破得只剩下半壁江山的宋朝,却要强上许多吧?”
李啸听懂了崇祯这话的弦外之音,他复向崇祯沉声道:“陛下,恕臣直言,我大明现在的处境,其实并不比宋朝强多少。那宋朝与金人议和之际,虽然国家残破,仅剩半壁江山,但国中尚无大规模的流贼作乱,国中局势尚是稳定。而我大明,自崇祯初年以来,流寇荼毒四方,攻州克县,杀戮百姓,中州各地一片糜烂,迄自今日,犹然未知动乱何时能平息。而关外的清朝,虽然其势力之大,未可与金朝相比,但其现在,已并我辽中辽南,又征服了蒙古诸部,亦是幅员广阔,人民数百万的大国,与昔日起势之际,断不可同日而语。且自崇祯初年以来,清人已有三次入关,掳掠了我大明无数的金银财宝,粮食布匹,百姓牲畜,对于我国的危害,相比金人侵宋,却怕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在这内有流贼肆虐,而有清虏掳掠的情况下,我大明现在的境遇,怕是连南宋亦多有不如!”
李啸顿了下,又接着说道:“陛下,我大明官军,缺粮少饷,斗志消沉,要他们克期剿灭流寇,尚是极为不易,如何还能复分兵去抵御清军的再次入侵!皇上,恕臣直言,若清兵再度入关,我本用于剿灭流贼的精锐兵马,必定只得分兵前去边境抵御清人的进犯,这样的话,很可能清兵未得挡住,而我精锐兵马已尽遭损灭,而国中现在压缩于山陕湖广之地的流寇,定会重新死灰复燃,再度荼毒天下,不可复制了啊!“
听了李啸沉痛的话语,崇祯久久无言。
许久,崇祯才复问道:“那李啸你认为,你让朕签下这份议和协定,让朕迎娶那鞑酋的公主,与那清人成为翁婿之国,那么,清军就真的不会再度进犯我大明了么?”
李啸脸上浮起一丝苦笑,他轻叹一声道:“皇上,微臣当时就对皇上说过,与清人签下这份协议,乃是仿效东魏高欢和西魏宇文泰,迎娶柔然可汗之女为妃,以息宁国境的权宜之策。微臣以为,皇上若是签下这份协定,迎娶了那清国公主,每年按这协议给予清人贡礼,那么,长的时间微臣不敢保证,但在五年之内,甚至再退一步,最少在三年之内,有姻亲关系且坐收重利的清人,绝不会有再度南向掳掠的心思。那么,在这宝贵的三年时间里,皇上当可抽调精锐边兵,全力平剿国中流贼。而在国中流贼剿灭殆尽,百姓生活恢复安稳之后,再重整军伍,演练精锐,筹齐粮草,北抚蒙古,东连朝鲜,出辽西而北伐,再与那叛乱作恶的清虏,一决雌雄,收复故土,亦不为晚!”
李啸激昂的话语,激起了年轻皇帝那久已息灭的雄心,他腾地从龙椅上站起,喉头涌动着,表情十分激动。
李啸见皇帝心动,连忙趁热打铁:“皇上,自古以来,事难成而易败,功难建而易毁。想来古时那越王勾贱,愿尝吴王粪便而屈辱求存,最终卧薪尝胆十年积聚,终于一举灭吴,一雪前耻。陛下乃是何等英明神武的天纵之君,这般忍辱负重的道理,更是无需微臣多言。”
让李啸没想到的是,崇祯听了李啸这段话,脸上原本激动的神色,反而渐渐消失了。
他长叹一声,又颓坐回龙椅上。
“李啸,你这般话语,虽然说得朕颇是心动。但是,朕却还是实难签下,这份丢尽了我大明脸面的屈辱协议啊!想来我大明立国二百余年,何其刚烈不屈,纵有土木堡事变这般诡谲险情,却还从未有与鞑虏屈膝议和之事。今番朕身为大明天子,却不得不向一个忘恩负义背叛大国的蛮夷之邦屈膝求和,那么,朝臣会如何看朕,天下士子与百姓,又将会如何看朕?而朕死后,却复有何脸面,去见列祖列宗啊!”
崇祯话语低微,眼中竟有泪光闪烁。
李啸扑通一声,跪于地上,他拱手抱拳,大声地向崇祯说道:“皇上!臣斗胆请问一句,究竟是脸面重要,还是性命重要!究竟是虚名评价重要,还是江山社稷重要!若皇上定要拘泥于所谓的脸面与清名之中,耽误了与清廷的议和大事,让那清酋皇太极,怒而兴师,再度入关的话,我大明何以挡之!那好不容易好转的国内剿匪局面,怕是要就此一朝毁坏荡尽了啊!”
李啸停一下,又立刻接着说道:“当然,微臣深知,皇上若下此决心,定会有大批泥古不化的朝臣和只知纸上谈兵的士子,交相抵辱,诽谤嘲讽。哼,这帮人,平日里只知所谓的袖手谈心性,但恐怕最终愿一死报君王者,怕是没几个吧!微臣还请圣上早作决断,莫在这极为关键的时候,被这帮无用文人的聒噪反对所误,以致耽误了大明难得的的振作机会!皇上,臣再说句诛心之话,若江山社稷和太庙宗祠都不能得以保全,使得神州沦陷,华夏腥膻,那这所谓的清名与气节,以臣看来,又能抵个甚用!”
李啸直接而犀利的话语,让崇祯脸上红一阵,白一阵,额上青筋饱绽,牙齿咬得格格响。
“够了!”
暴怒的崇祯皇帝狠狠地一拍御桌,腾地站起,桌上的纸墨纸砚,竟皆惊跳而起。
砚台翻倒后,墨汁四溢,将整个御桌浸染得一片狼藉。
伏跪下于地的李啸,虽然胸口起伏激动,却是目光平静而锐利,他直视着崇祯愤怒的眼神,毫不避让。
崇祯的右手,颤颤地直指着李啸面孔,似乎想大声痛骂他一顿,只是最终,他眼神一黯,又颓然坐下,什么话也没说出来。
“皇上。。。。。。”
崇祯摆了摆手,示意李啸不必再说下去。
东暖阁中,一片让人压抑无比的死寂。
“李啸,你且退下吧,让朕好好想想。”
许久,从龙椅上,一个极度虚弱与疲惫的声音,传入李啸耳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