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www.quanben.ac,大国崛起1900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清末这一阶段,杨潮佩服的人物有三个半,李鸿章、袁世凯、张之洞和张謇。
第一个是李鸿章,第二个是袁世凯,张之洞只能占半个,但是张謇却能占一个。
原因很简单,杨潮觉得自己跟张謇的精神状态最接近。
张謇是清末状元,这状元据说来的不正,但是名头放在那里,如果当官的话,必然步步青云。
但是他们没有入官场,而是放弃仕途,一心经商。
他经商却也不是纯粹的商人,而是一种理念的实验,因为怎么看他都不是为了挣钱,他办纱厂,利润除了用来分红之外,就是办学校,垦荒田,救济百姓,改善交通。
他是实业救国的提倡者。
很显然这人是一个有理念,有抱负,而且敢于行动的人。
杨潮认为清朝缺的就是这种人,不是李鸿章那样的官僚,不是袁世凯那样的枭雄,也不是盛宣怀那样的官商,而是张謇这样能够付诸行动的理想家。
所以他来是想邀请张謇北上办厂的。
论起来,有办厂经验的,不止张謇一个,盛宣怀办了那么企业,经验比张謇丰富多了,可是杨潮跟盛宣怀见面的时候,却一个字都没有提。
原因就在于张謇办厂能抓钱,而盛宣怀办厂却只会向朝廷要钱。
当然盛宣怀办的是重工业,是炼钢、造机器,可是在钢铁和机器大量进口的年代,重工业真的不能挣钱吗?
说起来还是心态的问题,张謇是把做实业当做救国来做的,而盛宣怀只把办洋务当成做官来做的,两人的出发点不同,付出的精力,关注都不同,盛宣怀的工厂里贪污腐败,走后门进来吃干粮的比比皆是,张謇这里却绝对找不到一个冗员。
不提盛宣怀,就是跟张謇同时期创办苏纶纱厂的陆润痒,就差了许多,差就差在对方办实业也是以当官的形式办的,办实业不过是他的政绩,而张謇却是出于理想。
“杨大人久仰了!”
张謇在南通码头上亲自迎接杨潮,态度十分诚恳。
杨潮此时已经有了偌大的名头,不说朝野皆闻,起码官场上都知道了这么一号人物,消息灵通的商人,上海这样的大城市的读书人也都听过杨潮的名头,毕竟一次次做出震动性事件,想不被别人知道都难。
“状元公客气了。”
杨潮连忙回礼道。
张謇直起身来,直视杨潮,嘴里啧啧感叹。
“年轻!”
杨潮看起来也就是十几岁到二十岁的样子,谁能知道后世的他也是活到五十的老狐狸呢。
“呵呵。”
面对张謇的感叹,杨潮也不知道怎么回答了。
张謇顿觉自己失礼,官场上说人年轻,等于说人年少无知。
杨潮看到张謇尴尬,立刻岔开话题,立刻就问:“不知道张公考虑的如何了?”
邀请张謇去山东办厂,早就在电报中沟通过了,但是张謇一直没有答应。
“杨大人放心,山东设厂一事,老朽老夫应下了!”
张謇说的很果决。
杨潮倒是很意外,之前一直都不肯答应,如何突然答应了。
张謇看出了杨潮的疑惑,解释道:“杨大人救灾一事,实乃大善事也,朝野莫不称颂。”
杨潮想明白了,张謇是看到自己当时动员了上万人救灾,又出了一大笔钱购买物资的原因,知道杨潮是真心为民... -->>
清末这一阶段,杨潮佩服的人物有三个半,李鸿章、袁世凯、张之洞和张謇。
第一个是李鸿章,第二个是袁世凯,张之洞只能占半个,但是张謇却能占一个。
原因很简单,杨潮觉得自己跟张謇的精神状态最接近。
张謇是清末状元,这状元据说来的不正,但是名头放在那里,如果当官的话,必然步步青云。
但是他们没有入官场,而是放弃仕途,一心经商。
他经商却也不是纯粹的商人,而是一种理念的实验,因为怎么看他都不是为了挣钱,他办纱厂,利润除了用来分红之外,就是办学校,垦荒田,救济百姓,改善交通。
他是实业救国的提倡者。
很显然这人是一个有理念,有抱负,而且敢于行动的人。
杨潮认为清朝缺的就是这种人,不是李鸿章那样的官僚,不是袁世凯那样的枭雄,也不是盛宣怀那样的官商,而是张謇这样能够付诸行动的理想家。
所以他来是想邀请张謇北上办厂的。
论起来,有办厂经验的,不止张謇一个,盛宣怀办了那么企业,经验比张謇丰富多了,可是杨潮跟盛宣怀见面的时候,却一个字都没有提。
原因就在于张謇办厂能抓钱,而盛宣怀办厂却只会向朝廷要钱。
当然盛宣怀办的是重工业,是炼钢、造机器,可是在钢铁和机器大量进口的年代,重工业真的不能挣钱吗?
说起来还是心态的问题,张謇是把做实业当做救国来做的,而盛宣怀只把办洋务当成做官来做的,两人的出发点不同,付出的精力,关注都不同,盛宣怀的工厂里贪污腐败,走后门进来吃干粮的比比皆是,张謇这里却绝对找不到一个冗员。
不提盛宣怀,就是跟张謇同时期创办苏纶纱厂的陆润痒,就差了许多,差就差在对方办实业也是以当官的形式办的,办实业不过是他的政绩,而张謇却是出于理想。
“杨大人久仰了!”
张謇在南通码头上亲自迎接杨潮,态度十分诚恳。
杨潮此时已经有了偌大的名头,不说朝野皆闻,起码官场上都知道了这么一号人物,消息灵通的商人,上海这样的大城市的读书人也都听过杨潮的名头,毕竟一次次做出震动性事件,想不被别人知道都难。
“状元公客气了。”
杨潮连忙回礼道。
张謇直起身来,直视杨潮,嘴里啧啧感叹。
“年轻!”
杨潮看起来也就是十几岁到二十岁的样子,谁能知道后世的他也是活到五十的老狐狸呢。
“呵呵。”
面对张謇的感叹,杨潮也不知道怎么回答了。
张謇顿觉自己失礼,官场上说人年轻,等于说人年少无知。
杨潮看到张謇尴尬,立刻岔开话题,立刻就问:“不知道张公考虑的如何了?”
邀请张謇去山东办厂,早就在电报中沟通过了,但是张謇一直没有答应。
“杨大人放心,山东设厂一事,老朽老夫应下了!”
张謇说的很果决。
杨潮倒是很意外,之前一直都不肯答应,如何突然答应了。
张謇看出了杨潮的疑惑,解释道:“杨大人救灾一事,实乃大善事也,朝野莫不称颂。”
杨潮想明白了,张謇是看到自己当时动员了上万人救灾,又出了一大笔钱购买物资的原因,知道杨潮是真心为民...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