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www.quanben.ac,匡扶大明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王恭厂大爆炸后半个月,天启皇帝颁发圣旨,重新召回上次“廷议风波”中被罢黜的东林党,张鹏勇、薛文周、唐大章等东林党人再次回到朝廷,官复原职;至于东林首脑孙越陵,则在朝野激议、众所公推之下高调回归庙堂,成为了朝中的重臣。
本来按照首辅黄立极的意思,要将他擢升为正二品兵部添注尚书,以此来谢他扶助自己荣登首辅之恩,但内阁并非他一人能够完全做主,在魏忠贤的授意下,施鳯来、张瑞图两人大力反对提升孙越陵,于是一番商榷折中之下,孙越陵仍是按照以前三品的官衔来授级,官拜吏部右侍郎。
其实魏忠贤是非常不愿意看到孙越陵重回朝廷的,可是他心腹两翼已折,加上自己又失了天启恩宠,所以不得不同意黄立极的要求,更可况黄立极向他呈上了魏党成员贪污受贿的账簿,为了大局着想,对此魏忠贤只有暂且忍耐,打算等到再次掌控全局之后再对黄立极、孙越陵等人还以颜色。
虽然孙越陵没能提升为正二品朝官,还是以前的品级,但黄立极为他争取到了一个好职位——吏部本就是六部之首,掌控着大明官员的管理、升降、考核事宜,可说是极为重要。更为重要的是,吏部尚书王绍微早前就因为贪纳被罢免,吏部主官一位至今空缺,他虽然是右侍郎,可在首辅的支持下就算行使起部堂的权利,想必也是无人敢置喙一词。
吏治是国之根本,孙越陵重回朝堂之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大力整肃纲纪,这一点他是从东林前任党魁赵南星那里学来的,虽然赵南星所施行的治国之策不被他所苟同,但这一点他还是大力赞同,只有摒弃那些人浮于事、纲纪散乱的作风,方能为大明朝廷带来更好的起色,而赵南星制定的这些纲纪法令,倒是能很好地制止朝臣的散漫行为,约束他们的行为准则。
当然,他和赵南星有一点不一样,赵南星虽然大力规范朝纲,但也不排除利用这个机会整肃异己,打击那些不同意见的政敌,以此来达到东林一揽朝政的目的,哪怕对方是一个对大明朝廷忠心尽责的官员。
在他的主导下,一大批能力强干、熟悉吏治的低级官员得到重要,纷纷在各自的熟悉领域发挥出他们的作用,这些人里面不仅有东林党,甚至还包括那些曾今与东林作对的三党官员,甚至就连受到魏忠贤重用的郭允厚、杨景辰等人都受到他的大力推崇,多次向天启皇帝上书请求对他们以示嘉许。
走到今天这一步,孙越陵心中愈发能够理解致仕首辅叶向高当年的心情,值此国事艰难,内忧外患之际,倘若朝中仍旧党争不休,那么所有人的精力和热情都将会在内耗中消弭殆尽,无怪乎大明王朝这艘庞大的巨舰会逐渐沉没,终为他人所趁——但叶向高主和的策略显然也过于优柔了,一味地退步让路也不是好法子,只有在显示党派力量、展示东林肌肉的基础上再退上一步,与其他党派共同合作筹谋,方能达到双赢的目的。
站在后来人的立场看,叶向高的策略也许目的是明确的,道理是可行的,但是方式方法却用错了。孙越陵曾今仔细思考过这个问题,认为历史上起码有三次可以变动的机会,每一次的机会都将会影响大局,左右朝纲,甚至整个大明天下。
第一次机会就是叶向高和赵南星主政时期,东林党与三党的相互攻讦,如果不是赵南星党同伐异的话,也许在叶向高的迂回韬谋之下,东林党未必不能与三党达成默契,一起为大明朝廷出力,为天子百姓尽责。
第二次机会就是崇祯皇帝整治阉党的时候,明明以韩旷、钱龙锡为首的东林党人不愿对阉党成员穷追猛打,而是打算纠其首恶,余者轻判,可崇祯皇帝却乾刚独断,一意孤行,非要对阉党成员赶尽杀绝,导致东林与魏党的矛盾再次深结不化,成为痼疾。
第三次机会就是南明弘光时期,后期东林党人史可法、钱谦益本来打算与马士英、阮大铖等“拥福派”放弃成见,共扶社稷,可惜东林党中的顽固派吕大器、刘宗周等人非要清算“钦定逆案”,不允许所谓“阉党份子”进入朝廷,于是乎党争从北京延续到了南京,一直折腾到南明覆亡。
第一次机会已经错过,第二次机会即将到来,所以孙越陵现在最主要的精力就是放在了消弭朝廷上的党争上,这事不能一蹴而就,只能采取温水煮青蛙的方式,循序渐进,潜移默化,尽量撺合大家多谋事、少谋人,当然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多多影响信王,趁着他尚未临朝之际提前打好预防针,多向他灌输一些这方面的道理,让他知道党争的利弊之处,尽量把党争保... -->>
王恭厂大爆炸后半个月,天启皇帝颁发圣旨,重新召回上次“廷议风波”中被罢黜的东林党,张鹏勇、薛文周、唐大章等东林党人再次回到朝廷,官复原职;至于东林首脑孙越陵,则在朝野激议、众所公推之下高调回归庙堂,成为了朝中的重臣。
本来按照首辅黄立极的意思,要将他擢升为正二品兵部添注尚书,以此来谢他扶助自己荣登首辅之恩,但内阁并非他一人能够完全做主,在魏忠贤的授意下,施鳯来、张瑞图两人大力反对提升孙越陵,于是一番商榷折中之下,孙越陵仍是按照以前三品的官衔来授级,官拜吏部右侍郎。
其实魏忠贤是非常不愿意看到孙越陵重回朝廷的,可是他心腹两翼已折,加上自己又失了天启恩宠,所以不得不同意黄立极的要求,更可况黄立极向他呈上了魏党成员贪污受贿的账簿,为了大局着想,对此魏忠贤只有暂且忍耐,打算等到再次掌控全局之后再对黄立极、孙越陵等人还以颜色。
虽然孙越陵没能提升为正二品朝官,还是以前的品级,但黄立极为他争取到了一个好职位——吏部本就是六部之首,掌控着大明官员的管理、升降、考核事宜,可说是极为重要。更为重要的是,吏部尚书王绍微早前就因为贪纳被罢免,吏部主官一位至今空缺,他虽然是右侍郎,可在首辅的支持下就算行使起部堂的权利,想必也是无人敢置喙一词。
吏治是国之根本,孙越陵重回朝堂之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大力整肃纲纪,这一点他是从东林前任党魁赵南星那里学来的,虽然赵南星所施行的治国之策不被他所苟同,但这一点他还是大力赞同,只有摒弃那些人浮于事、纲纪散乱的作风,方能为大明朝廷带来更好的起色,而赵南星制定的这些纲纪法令,倒是能很好地制止朝臣的散漫行为,约束他们的行为准则。
当然,他和赵南星有一点不一样,赵南星虽然大力规范朝纲,但也不排除利用这个机会整肃异己,打击那些不同意见的政敌,以此来达到东林一揽朝政的目的,哪怕对方是一个对大明朝廷忠心尽责的官员。
在他的主导下,一大批能力强干、熟悉吏治的低级官员得到重要,纷纷在各自的熟悉领域发挥出他们的作用,这些人里面不仅有东林党,甚至还包括那些曾今与东林作对的三党官员,甚至就连受到魏忠贤重用的郭允厚、杨景辰等人都受到他的大力推崇,多次向天启皇帝上书请求对他们以示嘉许。
走到今天这一步,孙越陵心中愈发能够理解致仕首辅叶向高当年的心情,值此国事艰难,内忧外患之际,倘若朝中仍旧党争不休,那么所有人的精力和热情都将会在内耗中消弭殆尽,无怪乎大明王朝这艘庞大的巨舰会逐渐沉没,终为他人所趁——但叶向高主和的策略显然也过于优柔了,一味地退步让路也不是好法子,只有在显示党派力量、展示东林肌肉的基础上再退上一步,与其他党派共同合作筹谋,方能达到双赢的目的。
站在后来人的立场看,叶向高的策略也许目的是明确的,道理是可行的,但是方式方法却用错了。孙越陵曾今仔细思考过这个问题,认为历史上起码有三次可以变动的机会,每一次的机会都将会影响大局,左右朝纲,甚至整个大明天下。
第一次机会就是叶向高和赵南星主政时期,东林党与三党的相互攻讦,如果不是赵南星党同伐异的话,也许在叶向高的迂回韬谋之下,东林党未必不能与三党达成默契,一起为大明朝廷出力,为天子百姓尽责。
第二次机会就是崇祯皇帝整治阉党的时候,明明以韩旷、钱龙锡为首的东林党人不愿对阉党成员穷追猛打,而是打算纠其首恶,余者轻判,可崇祯皇帝却乾刚独断,一意孤行,非要对阉党成员赶尽杀绝,导致东林与魏党的矛盾再次深结不化,成为痼疾。
第三次机会就是南明弘光时期,后期东林党人史可法、钱谦益本来打算与马士英、阮大铖等“拥福派”放弃成见,共扶社稷,可惜东林党中的顽固派吕大器、刘宗周等人非要清算“钦定逆案”,不允许所谓“阉党份子”进入朝廷,于是乎党争从北京延续到了南京,一直折腾到南明覆亡。
第一次机会已经错过,第二次机会即将到来,所以孙越陵现在最主要的精力就是放在了消弭朝廷上的党争上,这事不能一蹴而就,只能采取温水煮青蛙的方式,循序渐进,潜移默化,尽量撺合大家多谋事、少谋人,当然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多多影响信王,趁着他尚未临朝之际提前打好预防针,多向他灌输一些这方面的道理,让他知道党争的利弊之处,尽量把党争保...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