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www.quanben.ac,宫锁帝梦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推荐《民国武林秘闻录》《活在流水线上的青春》
恭亲王反复看着,那几句简简单单话:两宫皇太后同谕恭亲王:着即设法,火速驰来行在,以备筹谘大事。密之!特谕。这是兰儿写给他的亲笔密函。钤用蓝印的“御赏”和“同道堂”两方图章,更可确信旨意出自亲裁。
字写的还算可以,意思现在他也清楚了!
“是本王眼拙,这几日难为你们了。”
“只要办成了太后交代的大事,就算把奴才的整条命赔上也值的。”安德海什么时候都不忘了表忠心。
恭亲王吩咐下人好生待他们,有急忙派人去请桂良,文祥,宝銞等人进府商议。
密室相会,恭亲王当众出示太后的亲笔上谕,文祥颇感意外,等王爷细说了经过,他越觉惊奇:“想不到‘西面的’,颇具干才!”桂良点一点头说道:“是位可以共事的主儿啊!”
恭亲王又拿出曹毓英的密函:对于西太后坚持章奏呈览,以及用御赐两印代替朱笔的经过,都有所陈叙,同时他也概述了行在官员的观感,都对西太后的举指刮目相看。
因此,他建议恭亲王,不妨奏请叩谒梓宫,奏折即由太后亲览,自然就会准奏,相信恭亲王到了热河,西太后一定会有指示,那时见机行事,可进可退,不失为当前唯一可行的途径。
这时,宝銞说道:“可是那边一直都没有给我们传达消息来啊!”正说着,管家匆匆跑了,说道:“热河的公差信使到了,皇上归天了。”
众人心里早有准备,这下好了,可以名正言顺的提出:奏请叩谒梓宫了。
这个建议经过文祥、宝鋆与朱学勤多方研究以后,认为顺理成章,所以奏请叩谒梓宫的折子,立即就用四百里加紧的驿递,专送热河。
此刻已经收到了机密懿旨,说明一切情势大变,现在便都要精心估量和安排了。
可是谁也没有发觉,恭亲王这时一直强忍着泪水,没有哭出来。那不是别人,是与自己一奶同胞的亲四哥啊!不管往日他们如何争斗,现在这一切都已经过去了。
桂良却建议:第一,是立即启程赴热河,奏请叩谒梓宫的折子,必可邀准,不必等批了回来再动,免得耽误工夫。第二,密召胜保进京,以备缓急。
这两点,几人的意见是一致的,所以并未引起争端。
几人引起争端的是,西太后的意向,她的本意不仅在于废斥甚至翦除肃顺,更着重在代替她的六岁的儿子,掌握大权。
或者西太后与肃顺之间为了争权而起冲突,都还有调和解决的办法,麻烦的是,既要除去肃顺,又要使不在顾命之列的恭王,得以执政,那就难办了。
这样一层层谈到后来,便自然而然出现了一个结论,只有一个办法,能使恭王重居枢要之地,那就是尽翻朝局,彻底推倒顾命大臣的制度!
就在他们密议的这两天里,恭亲王的折子也到了行在。奏折未定处理办法以前,先呈内览,这一点已为西太后争到了。
因此肃顺一见是恭亲王的奏折,颇为注意。等发下来一看,才知道是奏请叩谒梓宫,他千方百计地想阻止恭亲王到热河来,却未料到恭亲王有自请入觐的这一举!一时计无所出,只捧着奏折发愣。
“想法儿驳回去!”端华大声说。
“这怕不行!没有什么合适的理由驳他,反而会落下话柄。”还是载垣比较明白事理。
这道理是非常明白的,恭亲王与大行皇帝是同胞手足,哥哥病危的时候,不能见最后一面,死后还不准做兄弟的到灵前一哭,这是到那里都讲不过去的事。
肃顺也想通了,迟早总得跟恭亲王见面,反正自己脚步已经站稳了,也不必再忌惮他什么!
因而用不在乎的语气,大声说道:“他要来就来吧!”
接着又说:“咱们替国家办事,别把精神花在这些不相干的事儿上面!好好儿商量商量‘年号’,才是正经事儿。”
于是全班进见太后——两宫并座,一东一西,皇帝偎依在东太后怀里,等磕过头,先由载垣发言陈奏,但他只陈述些简单的章奏,稍涉重要的政务军情,以及官员调动,便都让肃顺来奏答。
而发问及裁决的,往往是西太后,东太后把大部分工夫花在小皇帝身上,只听她不断小声地在说:“安静些!”“别闹!”“别讲话,听肃顺说!”
肃顺最后说到年号上来了:“皇帝的年号,奴才几个共同商酌,定了‘祺祥’两个字。”说着,他把正楷写了“祺祥”二字的纸条,放在御案上面。
推荐《民国武林秘闻录》《活在流水线上的青春》
恭亲王反复看着,那几句简简单单话:两宫皇太后同谕恭亲王:着即设法,火速驰来行在,以备筹谘大事。密之!特谕。这是兰儿写给他的亲笔密函。钤用蓝印的“御赏”和“同道堂”两方图章,更可确信旨意出自亲裁。
字写的还算可以,意思现在他也清楚了!
“是本王眼拙,这几日难为你们了。”
“只要办成了太后交代的大事,就算把奴才的整条命赔上也值的。”安德海什么时候都不忘了表忠心。
恭亲王吩咐下人好生待他们,有急忙派人去请桂良,文祥,宝銞等人进府商议。
密室相会,恭亲王当众出示太后的亲笔上谕,文祥颇感意外,等王爷细说了经过,他越觉惊奇:“想不到‘西面的’,颇具干才!”桂良点一点头说道:“是位可以共事的主儿啊!”
恭亲王又拿出曹毓英的密函:对于西太后坚持章奏呈览,以及用御赐两印代替朱笔的经过,都有所陈叙,同时他也概述了行在官员的观感,都对西太后的举指刮目相看。
因此,他建议恭亲王,不妨奏请叩谒梓宫,奏折即由太后亲览,自然就会准奏,相信恭亲王到了热河,西太后一定会有指示,那时见机行事,可进可退,不失为当前唯一可行的途径。
这时,宝銞说道:“可是那边一直都没有给我们传达消息来啊!”正说着,管家匆匆跑了,说道:“热河的公差信使到了,皇上归天了。”
众人心里早有准备,这下好了,可以名正言顺的提出:奏请叩谒梓宫了。
这个建议经过文祥、宝鋆与朱学勤多方研究以后,认为顺理成章,所以奏请叩谒梓宫的折子,立即就用四百里加紧的驿递,专送热河。
此刻已经收到了机密懿旨,说明一切情势大变,现在便都要精心估量和安排了。
可是谁也没有发觉,恭亲王这时一直强忍着泪水,没有哭出来。那不是别人,是与自己一奶同胞的亲四哥啊!不管往日他们如何争斗,现在这一切都已经过去了。
桂良却建议:第一,是立即启程赴热河,奏请叩谒梓宫的折子,必可邀准,不必等批了回来再动,免得耽误工夫。第二,密召胜保进京,以备缓急。
这两点,几人的意见是一致的,所以并未引起争端。
几人引起争端的是,西太后的意向,她的本意不仅在于废斥甚至翦除肃顺,更着重在代替她的六岁的儿子,掌握大权。
或者西太后与肃顺之间为了争权而起冲突,都还有调和解决的办法,麻烦的是,既要除去肃顺,又要使不在顾命之列的恭王,得以执政,那就难办了。
这样一层层谈到后来,便自然而然出现了一个结论,只有一个办法,能使恭王重居枢要之地,那就是尽翻朝局,彻底推倒顾命大臣的制度!
就在他们密议的这两天里,恭亲王的折子也到了行在。奏折未定处理办法以前,先呈内览,这一点已为西太后争到了。
因此肃顺一见是恭亲王的奏折,颇为注意。等发下来一看,才知道是奏请叩谒梓宫,他千方百计地想阻止恭亲王到热河来,却未料到恭亲王有自请入觐的这一举!一时计无所出,只捧着奏折发愣。
“想法儿驳回去!”端华大声说。
“这怕不行!没有什么合适的理由驳他,反而会落下话柄。”还是载垣比较明白事理。
这道理是非常明白的,恭亲王与大行皇帝是同胞手足,哥哥病危的时候,不能见最后一面,死后还不准做兄弟的到灵前一哭,这是到那里都讲不过去的事。
肃顺也想通了,迟早总得跟恭亲王见面,反正自己脚步已经站稳了,也不必再忌惮他什么!
因而用不在乎的语气,大声说道:“他要来就来吧!”
接着又说:“咱们替国家办事,别把精神花在这些不相干的事儿上面!好好儿商量商量‘年号’,才是正经事儿。”
于是全班进见太后——两宫并座,一东一西,皇帝偎依在东太后怀里,等磕过头,先由载垣发言陈奏,但他只陈述些简单的章奏,稍涉重要的政务军情,以及官员调动,便都让肃顺来奏答。
而发问及裁决的,往往是西太后,东太后把大部分工夫花在小皇帝身上,只听她不断小声地在说:“安静些!”“别闹!”“别讲话,听肃顺说!”
肃顺最后说到年号上来了:“皇帝的年号,奴才几个共同商酌,定了‘祺祥’两个字。”说着,他把正楷写了“祺祥”二字的纸条,放在御案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