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www.quanben.ac,生生结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而墨家的兼爱、非攻、尚贤,则是指要爱天下苍生,凡事要为天下老百姓着想,以民为本,以民为重,反对非正义的战争,支持扶弱锄强的观点。
墨家更看重老百姓,深知老百姓的力量,因此更具有实际性。但观点上不利于皇权,有着超前的美好思想,因此才受难。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一观点早在战国时期,由思想家荀况在《荀子·王制》篇中就提了出来。一直到唐朝,魏征转达了荀况这一观点,并进行了深刻的阐述。魏征运气很好,他遇到的是唐太宗,如果魏征遇到的统治者是秦始皇呢?
唐太宗算得上是一个明君,他深深懂得老百姓的力量是巨大的,因此才能接受魏征的这一观点。
在严玲婉的心中,她并不排斥儒学,说实在的也不可能排斥。但为了社会的发展,为了老百姓更好的生活,目前最需要墨家的科学技术,墨家弟子的亲力亲为,而不是儒家学者的耍嘴皮子!
摄政王妃对传言的不回应,引发了儒学弟子与墨家弟子之间的相互较劲。
大楚天朝以儒学弟子为多,而摄政王妃这三年多以来对墨家弟子的力挺,使墨家有了一个极大的发展。
朝中大量新提拔上来的官员,他们对以前的京城五大公子心中一直是崇拜,却对暴露出女子身份的摄政王妃心中有些微词。皇上年少,没有多大的助力,还要依赖摄政王,而摄政王妃有摄政王的支持,心中再有瞧不起还是得忍着。
这一忍就忍了三年,在男人为天的时代里对于这些自大的男人来说这是极大的羞辱。而他们一直都想找到一个点,释放这三年以来的憋屈。
与她共事过的人,知道她惊世之才,心胸比男儿还宽,倒是早早的推翻了之前的微词。没有共事过的人对于女子议朝的事情,还是保持着看不惯的心思。想通过这一次的对立,来削弱摄政王妃的影响,从而使其早些退出朝堂。
在他们的心中,朝堂是男人站的地方,不是女子该来的!
因此两方较劲的声势越来越大,最后儒学大家周鸿宇太师在皇上面前提出朝议,论题是儒家与墨家哪个更适合治国?
少年皇帝对这个朝议也非常有兴趣,于是答应朝议。而严玲婉知道后,轻轻一笑,儒家、墨家,哪个更适合治国?
哪个都需要。犹如人的左膀与右臂,你能说左膀不适合?或者说右臂不适合?她知道这也就是一个噱头而已,想让她退出朝堂才是目的。
严玲婉自己并不想步入朝堂,每日操劳,也想早早下来,但不是这般退出来!于是,严玲婉请示皇帝,既然要朝议治国天下,那就摆在午门外去,来一次老百姓也能参与的朝议。
少年皇帝点头答应,周太师也附和,这天下儒学者最多,儒学是不会输给墨家的。
三日后,午门外附近的街道,店铺,酒楼、茶肆,黑压压的都是人,都是来参与朝议的人。
摄政王陈子墨从下了马车就一直牵着摄政王妃严玲婉的手,两人手牵手向百官队伍里走去。
人群中很多人都纷纷向二人行注目礼,自然都认得陈子墨与严玲婉。只有外地赶来看热闹的人不识二人,一个个眼睛睁得老大,一双双眸子里分别闪着赞叹与惊讶。
两人身着相同的黑色袍服,身上的佩饰都是一样的,就连头上所戴的紫金冠也是一样的,犹如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只不过一个是特大号,浑身彰显的是霸气。另一个则是小号,一脸的英气,还带着不食人间烟火的仙气。
摄政王陈子墨是大楚战神,早就扬名天下。摄政王妃严玲婉实施新政三年早已见到成效,老百姓从新政里得到不少好处。这二人,在大楚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陈麒麟精神的坐在午门外临时搭建的高台上,身后是皇帝的全幅仪仗。皇太后、皇子、公主都早早坐在了午门楼上,搭着纱帘,楼下的百官看不见,老百姓们更看不见。
见皇帝端坐高台,文武百官站在午门外,一如在朝堂上一般分列两边,纷纷快速整理了自己的官袍。
为了今日的朝议,早朝推迟了一个时辰,午门楼上的晨钟三响后,所有的人都跪下行礼,三呼万岁!
众人起,严玲婉向高台上的少年皇帝扫过一眼,一身明黄的陈麒麟明明极为年轻却老成不已,浑身的帝王之气是越来越强。少年皇帝也望向摄政王妃,两人四目相对。见她冷静异常,少年皇帝才收回视线,不再多看。
 ... -->>
而墨家的兼爱、非攻、尚贤,则是指要爱天下苍生,凡事要为天下老百姓着想,以民为本,以民为重,反对非正义的战争,支持扶弱锄强的观点。
墨家更看重老百姓,深知老百姓的力量,因此更具有实际性。但观点上不利于皇权,有着超前的美好思想,因此才受难。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一观点早在战国时期,由思想家荀况在《荀子·王制》篇中就提了出来。一直到唐朝,魏征转达了荀况这一观点,并进行了深刻的阐述。魏征运气很好,他遇到的是唐太宗,如果魏征遇到的统治者是秦始皇呢?
唐太宗算得上是一个明君,他深深懂得老百姓的力量是巨大的,因此才能接受魏征的这一观点。
在严玲婉的心中,她并不排斥儒学,说实在的也不可能排斥。但为了社会的发展,为了老百姓更好的生活,目前最需要墨家的科学技术,墨家弟子的亲力亲为,而不是儒家学者的耍嘴皮子!
摄政王妃对传言的不回应,引发了儒学弟子与墨家弟子之间的相互较劲。
大楚天朝以儒学弟子为多,而摄政王妃这三年多以来对墨家弟子的力挺,使墨家有了一个极大的发展。
朝中大量新提拔上来的官员,他们对以前的京城五大公子心中一直是崇拜,却对暴露出女子身份的摄政王妃心中有些微词。皇上年少,没有多大的助力,还要依赖摄政王,而摄政王妃有摄政王的支持,心中再有瞧不起还是得忍着。
这一忍就忍了三年,在男人为天的时代里对于这些自大的男人来说这是极大的羞辱。而他们一直都想找到一个点,释放这三年以来的憋屈。
与她共事过的人,知道她惊世之才,心胸比男儿还宽,倒是早早的推翻了之前的微词。没有共事过的人对于女子议朝的事情,还是保持着看不惯的心思。想通过这一次的对立,来削弱摄政王妃的影响,从而使其早些退出朝堂。
在他们的心中,朝堂是男人站的地方,不是女子该来的!
因此两方较劲的声势越来越大,最后儒学大家周鸿宇太师在皇上面前提出朝议,论题是儒家与墨家哪个更适合治国?
少年皇帝对这个朝议也非常有兴趣,于是答应朝议。而严玲婉知道后,轻轻一笑,儒家、墨家,哪个更适合治国?
哪个都需要。犹如人的左膀与右臂,你能说左膀不适合?或者说右臂不适合?她知道这也就是一个噱头而已,想让她退出朝堂才是目的。
严玲婉自己并不想步入朝堂,每日操劳,也想早早下来,但不是这般退出来!于是,严玲婉请示皇帝,既然要朝议治国天下,那就摆在午门外去,来一次老百姓也能参与的朝议。
少年皇帝点头答应,周太师也附和,这天下儒学者最多,儒学是不会输给墨家的。
三日后,午门外附近的街道,店铺,酒楼、茶肆,黑压压的都是人,都是来参与朝议的人。
摄政王陈子墨从下了马车就一直牵着摄政王妃严玲婉的手,两人手牵手向百官队伍里走去。
人群中很多人都纷纷向二人行注目礼,自然都认得陈子墨与严玲婉。只有外地赶来看热闹的人不识二人,一个个眼睛睁得老大,一双双眸子里分别闪着赞叹与惊讶。
两人身着相同的黑色袍服,身上的佩饰都是一样的,就连头上所戴的紫金冠也是一样的,犹如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只不过一个是特大号,浑身彰显的是霸气。另一个则是小号,一脸的英气,还带着不食人间烟火的仙气。
摄政王陈子墨是大楚战神,早就扬名天下。摄政王妃严玲婉实施新政三年早已见到成效,老百姓从新政里得到不少好处。这二人,在大楚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陈麒麟精神的坐在午门外临时搭建的高台上,身后是皇帝的全幅仪仗。皇太后、皇子、公主都早早坐在了午门楼上,搭着纱帘,楼下的百官看不见,老百姓们更看不见。
见皇帝端坐高台,文武百官站在午门外,一如在朝堂上一般分列两边,纷纷快速整理了自己的官袍。
为了今日的朝议,早朝推迟了一个时辰,午门楼上的晨钟三响后,所有的人都跪下行礼,三呼万岁!
众人起,严玲婉向高台上的少年皇帝扫过一眼,一身明黄的陈麒麟明明极为年轻却老成不已,浑身的帝王之气是越来越强。少年皇帝也望向摄政王妃,两人四目相对。见她冷静异常,少年皇帝才收回视线,不再多看。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