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小说网 quanben.ac,明末传奇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大人是不是愿意听。”
“孙老先生尽管说,在下听着。”
“东林书院之目的,是以开启民智、振兴大明天下为目的的,故而招徕诸多的读书人,对朝政之弊端做出评价,让这些读书人明白他日进入到朝廷之中,应该如何为皇上效忠,如何的振兴大明,如何的让百姓安居乐业,老夫认为,作为地方官吏,应该是予以扶持的,就算是东林书院出现了什么问题,那也是应该实施教化的,当年阉党查封东林书院,采用了一味打压的方式,可还是没有能够消灭东林书院。”
说到这里,孙承宗看了看郑勋睿,发现其脸色很是平静。
微微叹了一口气之后,孙承宗继续开口了。
“老夫不会无缘无故到淮安来,在郑大人的面前,也没有必要隐瞒,东林书院被迫迁出淮北,老夫听说之后,感觉到难以思议,故而专程到淮安来看看,三日时间,老夫的感觉很好,府州县官府尽心尽力,地方的治理很是不错,大街上看不见地痞无赖,老百姓家里有余粮,不担心吃饭之问题,这就很不简单了,由此可见,郑大人在民生方面,的确是用心的,不过郑大人对于东林书院的态度,老夫不理解,当然老夫不会倚老卖老,到这里来,也就是想听听郑大人之解释。”
孙承宗说完之后,郑勋睿没有马上开口,在孙承宗这种饱经风霜的老人面前,说大道理是没有作用的,以朝中东林党人的做法来涵盖东林书院的问题,也是不合适的,孙承宗的观点很有道理,东林书院做的不好的地方,地方官府可以指出来,责令其改正,但将其驱逐,这有些说不过去。
不过郑勋睿是早有准备的。
“在老先生的面前,在下也不会遮遮掩掩,朝中发生的一些事情,老先生应该是知道的,是非曲直在下不想评说,这种争来斗去的做法,不是在下的作风,在下既然来到了淮北,既然出任了漕运总督、四府三州的巡抚,那就必须治理好淮北这一片的地方,不辜负皇上的期盼和信任,遗憾的是在下的想法和做法,与东林党人的想法不大一致,在下认为官府和官吏做事情,一切都要以民生为重,民以食为天,若是百姓吃不饱肚子,官吏给他们讲任何的大道理都是没有作用的。”
“农户贫苦,甚至是活不下去了,士大夫和商贾富庶,富可敌国,官府拿不出来钱粮救济百姓,该怎么办,在下觉得更加奇怪的事情是,士大夫和商贾富庶,却没有承担任何的赋税,甚至朝中不少大人以藏富于民的观点,来护卫士大夫和商贾的利益,可已经穷的活不下去的老百姓和农户,却要承担所有的赋税,这是哪门子的道理。”
“思来想去,在下终于明白了,这都是利益作怪,老百姓处在最底层,他们没有靠山,任人欺凌,士大夫和商贾不一样了,他们和朝廷之间有着不一般的关系,有人出来保护他们的利益,他们将钱财看的死死的,甚至不择手段发财,就算是看着百姓饿死,也不会拿出来一粒粮食和一钱银子,在他们的眼里,救济百姓是官府的事情,与他们没有丝毫关系。”
“藏富于民的意思,就是老百姓活该饿死,官府没有钱办事也该自身想办法,这些事情与士大夫和商贾无关,他们还可以站在高处,吃着民脂民膏,大声的斥责官府和百姓,甚至为了保护自身的利益,他们要求官府征收拖欠的农业赋税,要求增加农业赋税,至于百姓是不是能够承受,是不是会逼得造反,他们不会考虑,这大明江山与他们没有关系,钱财与他们才是最亲密的。”
“东林书院的宗旨在下不会去研究,在下看的是事实,东林党人与士大夫和商贾之间的关系如何,在下很清楚,想必老先生也清楚,朝中的党同伐异,在下管不到,也不愿意牵涉其中,但想着一味的护着士大夫和商贾的利益,想着护卫自身的利益,置天下危局于不顾,那恐怕是不行的。”
。。。
郑勋睿说话的过程之中,孙承宗的脸微微有些红,郑勋睿所指他当然清楚。
“孙老先生,在下敬重您的威望,但在下也是实话实说,一切都要依靠事实说话,一切都要以理服人,站在道德的高度指点江山,掌控权利,享受利益,却不愿意承担任何的责任,这样的事情,在淮北不要想着出现,有人想着这样做,过不了在下这一关,不愿意按照在下的规矩来,那就请他走开,不管是谁来劝说,在下也不会改变此等的决心和初衷。”(未完待续)
大人是不是愿意听。”
“孙老先生尽管说,在下听着。”
“东林书院之目的,是以开启民智、振兴大明天下为目的的,故而招徕诸多的读书人,对朝政之弊端做出评价,让这些读书人明白他日进入到朝廷之中,应该如何为皇上效忠,如何的振兴大明,如何的让百姓安居乐业,老夫认为,作为地方官吏,应该是予以扶持的,就算是东林书院出现了什么问题,那也是应该实施教化的,当年阉党查封东林书院,采用了一味打压的方式,可还是没有能够消灭东林书院。”
说到这里,孙承宗看了看郑勋睿,发现其脸色很是平静。
微微叹了一口气之后,孙承宗继续开口了。
“老夫不会无缘无故到淮安来,在郑大人的面前,也没有必要隐瞒,东林书院被迫迁出淮北,老夫听说之后,感觉到难以思议,故而专程到淮安来看看,三日时间,老夫的感觉很好,府州县官府尽心尽力,地方的治理很是不错,大街上看不见地痞无赖,老百姓家里有余粮,不担心吃饭之问题,这就很不简单了,由此可见,郑大人在民生方面,的确是用心的,不过郑大人对于东林书院的态度,老夫不理解,当然老夫不会倚老卖老,到这里来,也就是想听听郑大人之解释。”
孙承宗说完之后,郑勋睿没有马上开口,在孙承宗这种饱经风霜的老人面前,说大道理是没有作用的,以朝中东林党人的做法来涵盖东林书院的问题,也是不合适的,孙承宗的观点很有道理,东林书院做的不好的地方,地方官府可以指出来,责令其改正,但将其驱逐,这有些说不过去。
不过郑勋睿是早有准备的。
“在老先生的面前,在下也不会遮遮掩掩,朝中发生的一些事情,老先生应该是知道的,是非曲直在下不想评说,这种争来斗去的做法,不是在下的作风,在下既然来到了淮北,既然出任了漕运总督、四府三州的巡抚,那就必须治理好淮北这一片的地方,不辜负皇上的期盼和信任,遗憾的是在下的想法和做法,与东林党人的想法不大一致,在下认为官府和官吏做事情,一切都要以民生为重,民以食为天,若是百姓吃不饱肚子,官吏给他们讲任何的大道理都是没有作用的。”
“农户贫苦,甚至是活不下去了,士大夫和商贾富庶,富可敌国,官府拿不出来钱粮救济百姓,该怎么办,在下觉得更加奇怪的事情是,士大夫和商贾富庶,却没有承担任何的赋税,甚至朝中不少大人以藏富于民的观点,来护卫士大夫和商贾的利益,可已经穷的活不下去的老百姓和农户,却要承担所有的赋税,这是哪门子的道理。”
“思来想去,在下终于明白了,这都是利益作怪,老百姓处在最底层,他们没有靠山,任人欺凌,士大夫和商贾不一样了,他们和朝廷之间有着不一般的关系,有人出来保护他们的利益,他们将钱财看的死死的,甚至不择手段发财,就算是看着百姓饿死,也不会拿出来一粒粮食和一钱银子,在他们的眼里,救济百姓是官府的事情,与他们没有丝毫关系。”
“藏富于民的意思,就是老百姓活该饿死,官府没有钱办事也该自身想办法,这些事情与士大夫和商贾无关,他们还可以站在高处,吃着民脂民膏,大声的斥责官府和百姓,甚至为了保护自身的利益,他们要求官府征收拖欠的农业赋税,要求增加农业赋税,至于百姓是不是能够承受,是不是会逼得造反,他们不会考虑,这大明江山与他们没有关系,钱财与他们才是最亲密的。”
“东林书院的宗旨在下不会去研究,在下看的是事实,东林党人与士大夫和商贾之间的关系如何,在下很清楚,想必老先生也清楚,朝中的党同伐异,在下管不到,也不愿意牵涉其中,但想着一味的护着士大夫和商贾的利益,想着护卫自身的利益,置天下危局于不顾,那恐怕是不行的。”
。。。
郑勋睿说话的过程之中,孙承宗的脸微微有些红,郑勋睿所指他当然清楚。
“孙老先生,在下敬重您的威望,但在下也是实话实说,一切都要依靠事实说话,一切都要以理服人,站在道德的高度指点江山,掌控权利,享受利益,却不愿意承担任何的责任,这样的事情,在淮北不要想着出现,有人想着这样做,过不了在下这一关,不愿意按照在下的规矩来,那就请他走开,不管是谁来劝说,在下也不会改变此等的决心和初衷。”(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