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www.quanben.ac,皇姑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够让兆年口水横流了。他看了身边的使女一眼,脚下步子却已先一步表达出他内心的向往。
杨末跑过去把他拉过来:“想吃就来嘛,磨磨蹭蹭的做什么!”
使女惊愕道:“殿下!贵妃叮嘱过,不可随便吃外面的东西!”见妙容脸色微变,惊觉自己说漏了嘴,忙住口低下头去。
妙容仍笑道:“我既为尚食局司膳,宫中饮食皆归我掌管,不管谁出点事我都难辞其咎,何况是越王殿下?”
兆年对宫女道:“你只管对母亲直言,我去淑妃那里拜见,片刻即回。”见宫女仍惊恐不动,叹气道:“放心吧,宫里最在意我安危的,除了母亲,就属淑妃了。”
宫女应声退下。妙容看着她们背影冷笑道:“淑妃岂屑于行此等腌臜手段!”
兆年也认为,淑妃是宫里最不可能加害自己的人,因为皇帝目前只有两个儿子,他如果有个三长两短,淑妃作为皇兄的养母肯定首当其冲,所以淑妃不但不会害他,还会护着他。
除此之外,虽然兆年和淑妃并不亲厚,接触不多,不敢说自己十分了解她,但也同意妙容的话——淑妃不像会做这种事的人。
杨末走在前面和妙容并行,边走边跳:“这是去哪里?不回明元殿么?”
明元殿是淑妃居住的宫殿。妙容答道:“淑妃正在万景楼登高,听说你们俩偷溜了,料到必在御花园,把汤水点心都带出来了。”
万景楼就在御花园东南角,修筑于围墙之上,楼高四层,除山亭外宫中就属此处最高,可俯瞰整座皇城,重阳诗会的地点也定在此处。
四人相携上楼,淑妃正在楼上凭栏下望,一边叮嘱身后手执笔墨的内侍记录,想必是御花园内的布置还需调整。妙容先行通报,淑妃闻言转过身来,三名晚辈都上前去行礼。
淑妃年过三旬,在兆年印象里,她一向妆容素淡、衣饰简洁,与任何时候都容光照人的母亲截然不同。当然,后宫里谁想和贵妃争艳,那无异于以卵击石。
平心而论,淑妃的相貌也称得上天生丽质,毕竟她有个曾经名动一方的母亲,否则也不会十几岁选入宫中侍奉君王。但她似乎对容貌衣装不上心,只求端庄不失礼,至于是否艳丽动人,她并不在意。淑妃只比贵妃大五岁,但她的面庞过早地染上了岁月的风霜,以致于她和杨末站在一起,两人更像母女而不是姐妹。
但整个后宫,也只有这个不年轻、不艳丽、不爱妆扮的淑妃,可以和圣眷正隆的贵妃分庭抗礼。皇后早薨,中宫空虚,母亲多次想让父皇立她为后,都未能成功。父皇甚至把统领后宫事务的权力交给淑妃,而不是他最宠爱、位分也更高的贵妃。
父皇对淑妃的评价流传很广,兆年也听过,他说:“阿离若生作男子,朕必拜为相。”淑妃也因此得了个外号,人称“女中宰相”。
当朝宰相张士则,三朝元老,德高望重。张相公可会与后宫妇人斗心机耍手段、行下毒陷害巫咒等事?当然不会。所以淑妃也不会。
兆年很庆幸淑妃没有儿女,母亲不必和她争斗。自他出生之后,其他妃嫔只为父皇诞下一名公主,还年幼夭折。这并不是因为父皇对母亲有多么忠贞,再专宠他也是个后宫三千的皇帝。那些事兆年隐约知道,母亲的手段并不高明,甚至有一次被人抓到把柄告发,是父皇护短硬压下来的。
兆年满周岁时,兆言的生母刘才人病重不治过世,临终前请求皇帝将年仅七岁的儿子交给淑妃抚养。刘才人出身低贱,是郑国公府的歌姬,皇帝酒后宠幸了她,带回宫中产下一子,便彻底将他们母子抛于脑后。兆年的五个兄长中,只有兆言活了下来,皇帝也许终于意识到什么,同意了刘才人的遗愿,并追赠她为昭仪,封兆言为燕王。
“卑贱无用的歌姬,我竟小看了她!”母亲说起刘昭仪始终忿恨切齿,“不惜以命下注,换取淑妃和大将军的庇护,早些就不该大意放过她!”
不管刘昭仪牺牲了多少,兆言毕竟安全了。兆年也明白,虽然每次母亲和淑妃碰面,总是母亲趾高气扬,淑妃伏低忍让,但母亲不敢真的去招惹淑妃,更不敢招惹大将军。
而她们两人似乎也在无声的对峙中默默达成了协议:贵妃不动兆言,兆言则主动退出皇位的争夺。
“兆年,皇位必须是你的,挡在你路上的人,我都会替你扫除干净。”四下无人时,母亲曾这样对他说,她的眼神狠辣坚定,却不知为何又泛起泪光,“你不知道妈妈为了你都做过什么……”
他都知道的,但是……子不言母过,他无法对母亲的行为置喙评判,唯有沉默不言。
皇位,真的有那么好吗?母亲已经是天底下最尊贵、父皇最爱的女人了,为什么她还那么执着于更高的位置、更多的权力?
他想起皇兄说的话,当皇帝有什么好,不得自由、不得随性,犹如囚徒。
就像此刻,他从妙容手里接过香气扑鼻的桂花糖芋苗,一颗颗浑圆的芋艿如同大粒珍珠,入口芬芳细滑,肠胃肝脾都像被熨过似的舒服妥贴。而回身向宫城望去,宫门处的鼓点一声急似一声,午后本该静谧得闲的紫宸殿重又忙碌起来。午间父皇在母亲那里小憩,抱怨头风发作疲惫不堪,只休息了不到一个时辰,又得强撑起来上朝。
当了皇帝,还能这样吃自己最喜爱的桂花糖芋苗么?
淑妃听见鼓声,凝眉远望,问身边内侍:“出什么事了?为何突然有人击登闻鼓?”
登闻鼓设于宫门外,百姓有奇冤凄惨、臣下有军国要务可击此鼓,越级上达天听,皇帝闻鼓声必须立即上朝处置,事非紧急重大随意击鼓者将受重罚。上一次鼓响,还是十年前先皇后所出的太子意外堕马薨于猎场、噩耗传回皇宫时击鼓。
内侍回道:“小人这就去探听。”
不用他去打听,击鼓之人甘冒重责擂鼓所传递的奏报,已经由禁卫、内侍一重重飞速传向紫宸殿。送报的太监足下飞奔,而最重要的讯息藉由口口吆喝相传,更早一步传达到这个国家最高的权力中心——
“八百里加急!鲜卑十万众寇边!”
够让兆年口水横流了。他看了身边的使女一眼,脚下步子却已先一步表达出他内心的向往。
杨末跑过去把他拉过来:“想吃就来嘛,磨磨蹭蹭的做什么!”
使女惊愕道:“殿下!贵妃叮嘱过,不可随便吃外面的东西!”见妙容脸色微变,惊觉自己说漏了嘴,忙住口低下头去。
妙容仍笑道:“我既为尚食局司膳,宫中饮食皆归我掌管,不管谁出点事我都难辞其咎,何况是越王殿下?”
兆年对宫女道:“你只管对母亲直言,我去淑妃那里拜见,片刻即回。”见宫女仍惊恐不动,叹气道:“放心吧,宫里最在意我安危的,除了母亲,就属淑妃了。”
宫女应声退下。妙容看着她们背影冷笑道:“淑妃岂屑于行此等腌臜手段!”
兆年也认为,淑妃是宫里最不可能加害自己的人,因为皇帝目前只有两个儿子,他如果有个三长两短,淑妃作为皇兄的养母肯定首当其冲,所以淑妃不但不会害他,还会护着他。
除此之外,虽然兆年和淑妃并不亲厚,接触不多,不敢说自己十分了解她,但也同意妙容的话——淑妃不像会做这种事的人。
杨末走在前面和妙容并行,边走边跳:“这是去哪里?不回明元殿么?”
明元殿是淑妃居住的宫殿。妙容答道:“淑妃正在万景楼登高,听说你们俩偷溜了,料到必在御花园,把汤水点心都带出来了。”
万景楼就在御花园东南角,修筑于围墙之上,楼高四层,除山亭外宫中就属此处最高,可俯瞰整座皇城,重阳诗会的地点也定在此处。
四人相携上楼,淑妃正在楼上凭栏下望,一边叮嘱身后手执笔墨的内侍记录,想必是御花园内的布置还需调整。妙容先行通报,淑妃闻言转过身来,三名晚辈都上前去行礼。
淑妃年过三旬,在兆年印象里,她一向妆容素淡、衣饰简洁,与任何时候都容光照人的母亲截然不同。当然,后宫里谁想和贵妃争艳,那无异于以卵击石。
平心而论,淑妃的相貌也称得上天生丽质,毕竟她有个曾经名动一方的母亲,否则也不会十几岁选入宫中侍奉君王。但她似乎对容貌衣装不上心,只求端庄不失礼,至于是否艳丽动人,她并不在意。淑妃只比贵妃大五岁,但她的面庞过早地染上了岁月的风霜,以致于她和杨末站在一起,两人更像母女而不是姐妹。
但整个后宫,也只有这个不年轻、不艳丽、不爱妆扮的淑妃,可以和圣眷正隆的贵妃分庭抗礼。皇后早薨,中宫空虚,母亲多次想让父皇立她为后,都未能成功。父皇甚至把统领后宫事务的权力交给淑妃,而不是他最宠爱、位分也更高的贵妃。
父皇对淑妃的评价流传很广,兆年也听过,他说:“阿离若生作男子,朕必拜为相。”淑妃也因此得了个外号,人称“女中宰相”。
当朝宰相张士则,三朝元老,德高望重。张相公可会与后宫妇人斗心机耍手段、行下毒陷害巫咒等事?当然不会。所以淑妃也不会。
兆年很庆幸淑妃没有儿女,母亲不必和她争斗。自他出生之后,其他妃嫔只为父皇诞下一名公主,还年幼夭折。这并不是因为父皇对母亲有多么忠贞,再专宠他也是个后宫三千的皇帝。那些事兆年隐约知道,母亲的手段并不高明,甚至有一次被人抓到把柄告发,是父皇护短硬压下来的。
兆年满周岁时,兆言的生母刘才人病重不治过世,临终前请求皇帝将年仅七岁的儿子交给淑妃抚养。刘才人出身低贱,是郑国公府的歌姬,皇帝酒后宠幸了她,带回宫中产下一子,便彻底将他们母子抛于脑后。兆年的五个兄长中,只有兆言活了下来,皇帝也许终于意识到什么,同意了刘才人的遗愿,并追赠她为昭仪,封兆言为燕王。
“卑贱无用的歌姬,我竟小看了她!”母亲说起刘昭仪始终忿恨切齿,“不惜以命下注,换取淑妃和大将军的庇护,早些就不该大意放过她!”
不管刘昭仪牺牲了多少,兆言毕竟安全了。兆年也明白,虽然每次母亲和淑妃碰面,总是母亲趾高气扬,淑妃伏低忍让,但母亲不敢真的去招惹淑妃,更不敢招惹大将军。
而她们两人似乎也在无声的对峙中默默达成了协议:贵妃不动兆言,兆言则主动退出皇位的争夺。
“兆年,皇位必须是你的,挡在你路上的人,我都会替你扫除干净。”四下无人时,母亲曾这样对他说,她的眼神狠辣坚定,却不知为何又泛起泪光,“你不知道妈妈为了你都做过什么……”
他都知道的,但是……子不言母过,他无法对母亲的行为置喙评判,唯有沉默不言。
皇位,真的有那么好吗?母亲已经是天底下最尊贵、父皇最爱的女人了,为什么她还那么执着于更高的位置、更多的权力?
他想起皇兄说的话,当皇帝有什么好,不得自由、不得随性,犹如囚徒。
就像此刻,他从妙容手里接过香气扑鼻的桂花糖芋苗,一颗颗浑圆的芋艿如同大粒珍珠,入口芬芳细滑,肠胃肝脾都像被熨过似的舒服妥贴。而回身向宫城望去,宫门处的鼓点一声急似一声,午后本该静谧得闲的紫宸殿重又忙碌起来。午间父皇在母亲那里小憩,抱怨头风发作疲惫不堪,只休息了不到一个时辰,又得强撑起来上朝。
当了皇帝,还能这样吃自己最喜爱的桂花糖芋苗么?
淑妃听见鼓声,凝眉远望,问身边内侍:“出什么事了?为何突然有人击登闻鼓?”
登闻鼓设于宫门外,百姓有奇冤凄惨、臣下有军国要务可击此鼓,越级上达天听,皇帝闻鼓声必须立即上朝处置,事非紧急重大随意击鼓者将受重罚。上一次鼓响,还是十年前先皇后所出的太子意外堕马薨于猎场、噩耗传回皇宫时击鼓。
内侍回道:“小人这就去探听。”
不用他去打听,击鼓之人甘冒重责擂鼓所传递的奏报,已经由禁卫、内侍一重重飞速传向紫宸殿。送报的太监足下飞奔,而最重要的讯息藉由口口吆喝相传,更早一步传达到这个国家最高的权力中心——
“八百里加急!鲜卑十万众寇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