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全本小说网 www.quanben.ac,九一之小作家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周日下午四点,南剑一中教研室。

    当杨子建和汪滟去门房取样报时,门卫秦师傅就将情况通报给校长办了,然后,教研室、语文组的十几位老师就都知道了,本校高一学生中,出现了一位“小诗人”。

    酝酿了一天,刘主任联系教研室、语文组的几位负责老师,临时召开一个会议。

    在会议上,林老师拿出杨子建两周前写的一篇测试作文,所有人阅读后不禁摇头,这作文只能算良好,遣词造句虽然通顺,但语言幼稚,结构松散,表现手法单一,立意不深,毫无创新,是再正常不过的中学生作文。

    对于《霜月的记忆》,所有老师掀起了质疑的声音,定性为“抄袭”。

    这些老师为什么这般严厉?

    首先,九十年代初,文人对“立言”要求非常高,文化市场信用也还没被“举国山寨”给摧毁,一个小作家不会凭白无故地冒出来,他有一个笔力和阅历积累的过程,并且还会持续创作下去。作家犹如工厂,会有一个从稚嫩到成熟的“产品”生产期。

    其次,国内中学生被认为是未成年人,没有自主能力,老师不仅传道授业,还要充当监护人,而杨子建是他们的学生,如果出现大丑闻,不仅责任在他们,还会影响学校的声誉。

    换句话说,学生抄袭,社会谴责的不是学生,而是老师、学校、家长和报刊责编。

    因此,报刊录用学生稿件,才会要求有老师推荐,或者要家长担保——而且家长还得是有声望的社会名流,如南剑三中那位著名的天才小作家马秋远,也得经过责任老师的“指导”、“点评”后,才能在国家级少年刊物发表。至于《花雨季》和《三重》两位中学生作家其实靠“拼爹”,他们的父亲一是文学教授一是文化干部,而且他们成名太突然,至今仍有人置疑“代笔”。

    杨子建毕业于南塘镇初中,出身农民,一中老师们对他一点都不了解,他是什么性格,有什么创作经历,这让他们更没有把握,而且杨子建没有通过老师,就擅自向报社投稿,这本身就违反常规。

    会议最后决定,调查清楚,不管是不是抄袭,都要压下此事,对该学生进行批评教育,禁止这类事再发生。

    会后,笔名“洪峰”的一中老师作者立即给言丛打电话,通报了会议内容。

    言丛听说杨子建是一名高一学生,也大吃一惊,开始怀疑诗歌是抄袭的,虽然古代少年天才诗人比比皆是,如王勃、王维、白居易等等,但他不相信自己有运气看到一位。

    不过,当他再看一下这组诗歌,又觉得说它是高中生写的也讲得过去,因为这五首仿古诗歌,真的非常一般,不过是把古代的意境换下现代的新词,只是古诗意境有些唬人罢了。

    他有些好奇,决定下周抽空去一趟南剑一中,亲自了解一下杨子建本人再做决定。

    杨子建回到学校时,雨仍然没下,但飓风把地面的闷热给吹散了。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