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www.quanben.ac,三嫁新室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秋收完,按照要求把税给交了,许三郎家还有好些人家都是直接交钱银的。之前是战乱,刚刚又过去的是水灾,谁知道接下来的会是甚么,所以把粮食握在自己的手里是再安心不过的事了。
这次新村好些人家都有汉子一起去走西域,没有去的几乎都算是家里有其它收入,算是不错的。所以对于用钱银顶粮这样的事,并不是很出奇的。
再说,这次就算是遭遇了水灾,相对于其它村子来说,新村这也算得上是丰收了。于是附近的村好些人专门过来,就为了看新村的人收割。
春耕的时候,程司农就专门带着衙役下来观看了耕种的情况。所以这次秋收,他也下来了,一路还让王洪林做记录。这些捕役里面,就王洪林的文化水平好些。
交完税之后,已经是八月下旬。寄寓蔺县所有人希望的蔺县书院终于正式开始招生徒了。
是的,没错,蔺县第一间也是唯一一间书院的名字就是叫做——蔺县书院。据说是县长起的……
其实县长觉得他也很无辜的,这书院对于他来说也是新鲜的事物。以往乡村教学莫不是得益于塾,由父老传授。再往上的县、邑、城,则是建立精舍、精庐,聚集生徒,私家讲学。
这会遇上个似乎是天命神授的大王,这一切都在发生变化了。就好比这制纸、印书的法子,所以这建书院广招生徒,似乎也不是甚么怪事了。
至于是好事,还是坏事,还得看以后。于是,县长也懒得起名字了,就蔺县书院。发扬光大了,就说是具有蔺县特色的。办不下去了,就说当初的县长颇有眼光,连名字都随便起了。
于是乎,县长满意了,众人好记了……
如果霍香梅知道县长的想法,肯定会在心里吐槽,甚么天命神授,估计就是跟她一样的穿越者。不同的是,人家是大王,她是大娘,地里刨食的农家大娘。
对于书院,霍香梅是再熟悉不过的了,不说她受的教育,就是后来她了解的卧龙书院都是元朝才有的,而真正意义上的书院还是唐代才出现。所以根本不可能在这个时候出现的,就连五胡之后的历史都是在这个时候发生了改变。
可惜霍香梅尽管隐隐约约的感觉到不对劲,可是对于这个时代的历史并不是很熟悉,还以为自己来到了一个是非而非的时代。整天忙碌着柴米油盐酱醋茶,哪里顾得上这甚么国家时势走向之类的。
就算她知道了,又有甚么作用,难道千里迢迢的晕牛车晕到洛阳,然后在大王的宫殿墙门外,像个疯子一样的大叫“我是你的同乡啊……”甚么之类的吗?别逗了。
……
其实这蔺县书院早就在春耕之前就建好了,后来又请了蔺县的木匠之类的打造各种生徒到时候要用上的长板案之类的工具。
再者,这书院是个新鲜玩意啊!尽管之前是县长负责督促工程的,可是这完工之后到底是怎么开展的,还是得去粱邑学习学习的。
所以之后的几个月,县长带着他的妇子孩子仆役一起去了粱邑,事务都交给了程司农,美名曰他去考察了,给机会司农锻炼。
虽说如此,后来县长真的派了人回来,把粱邑里的书院的具体做法都让人抄了,认真的了解了带回来,并不是做了甩手掌柜。
其中最明显的是如何选派山长来打理书院,明确规定这书院分为两大部分,一大部分是类似于以前的精舍,现在叫“庐舍”,会包括讲堂、书斋、藏书阁、礼殿四小部分。另外一大部分则是让程晨明去游说蔺县的大户,让捐赠农田荒地作为书院赖以维持的经济基础的“田舍”。
而作为这两大部分的附属部分的则是山长属、先生舍、诸生斋和库庾等等,这些平时都得有人打理。
幸亏粱邑的书院已经有了完整的一套运转方式,倒是让县长跟司农松了一大口气,依葫芦画瓢就是了。
只是对于程晨明来说,那个田舍却不是很好干的公务了。这蔺县不是没有大户,就算当时战乱,后来迁过来的,或者是本地的都不少。只是要如何让他们心甘情愿的掏口袋呢?这真的是考验人。从来没有为钱银烦恼过的程晨明,这会倒是揪断了好几根胡子,心疼得他心里将县长暗暗的咒骂了好几次。
不过还好最后这一切都解决了,否则哪有后面八月份公开招录生徒的事。
……
这次书院一共招五百生徒,统一考试,统一答卷,不分年龄,只录取前五百名。也就是所被录取的生徒可能是白须老者,也可能是垂髫小儿。
至于之后的教学到底是如何,还得看所找到的先生是如何安排的。
书院就那么大,如果不是按照粱邑的运转方法,根本就教不了多少生徒。要知道以前的精舍之类的也不过是一个先生带三五个生徒罢了,这会换了教学的模式,也不知是利还是弊,不过暂且看看。
当里正召集新村的所有人开会的时候,把这件事公布出来,并要求参加这次考试的人报名。他需要把名单上交到县里,由县里统一安排考场的位置之类的。
……
当霍香梅听见这招生的具体情况的时候,都懵了。要知道自家就有六个男娃要参加的,小四是女娃这次没有机会去蔺县读书。
可是整一个蔺县就招这么五百个人,听起来很多,可是蔺县有三十条村子,村子里有多少娃会参加这次的考试,霍香梅不知道,可是单单就是新村已经过百。
许三郎和霍香梅都皱着眉毛回到家,自家的娃娃是甚么水平,许三郎不知,可是不表达霍香梅不知。
就算许三郎不知道具体的水平,可是蔺县那么大,就不得不由得他担忧了。自家的娃娃可是才识字不到一年,就算平时其他的娃娃说他们多好多好,先生也说不错,可是新村就那么大,做不得参考。
不过,当里正让报名的时候,许三郎还是第一时间给自己六个娃娃都报了名,是驴是骡拉出来溜溜就知道了。
距离还有五天就是蔺县的考试时间,这五天全村在塾里读书的男娃都是陷入了水深火热之中,听听那些阿爹阿娘的咆哮声。
“你确定是这样背的?香兰你来看看你二武背得对不对。”。
“你别以为阿娘不识字就治不了你,你怎么就比不上娘子学得好?”。
“你看,又错了吧?背得不流畅,肯定就是出错了。”。
“你平时在塾里是怎么学的,你看看隔壁家的那个谁谁……”
一时间,所有隔壁家的孩子都成了别人咒骂的对象……
这次考试,新村里所有在塾里读书的孩子都去参加考试,就连小杨先生也一块去,其实小杨先生才十六岁。
……
考试之前,并没有说要考甚么,考甚么范围,只是让里正把名单报上去。
霍香梅想给孩子们来个重点复习都不行,所以这心里更加的没底了。不过这些都不会当着孩子的面说的。
现在许三郎回来了,家里的钱银暂时可以宽松点了。霍香梅虽然没有像去年那样天天给孩子进补,可是这天麻蒸彘脑、核桃炖彘大骨都是隔天轮流着来的。其它的帮不上了,就在吃食上想法子。
等到要考试的这天,天还没亮,新村的人就开始出发了。
许家是全家都出动了,许三郎驾车带上孩子、霍香梅跟霍老爹,许大郎驾车带上他一家子和许二郎一家子。这可是书院第一次招生徒,这是难得的盛宴。这份热闹,不可不凑。
出乎众人意料的是,这考试似乎容易得有点过头,分批进行,每批的考题内容不同,可是形式都一样,让所有考生抽默一部分急就章、爱学篇、劝学篇或者是始学篇的内容,时间是半个时辰。
所以很快的,许三郎家的孩子都高兴的走了出来。等霍香梅问过之后,觉得应该都不错的,就是不知别人是不是也不错,先生是怎么选录的。
成绩并没有当天公布,所以许家一家子都好好的把市集给逛了个遍。之前小五走丢的事情,可是给全家人记忆尤甚,这次可是千叮万嘱的了。
逛完市集,还把自家的新屋子逛了一遍。虽然在霍香梅眼里还是个土屋,可是已经算是她在这一年多见过的上得了档次的了。主要是屋子的布局真的很合她心意,等把家具都搬过来,请道长看好日子就能进宅了。
……
在等成绩的时候,许家人并没有闲下来,也是按照去年的想法,在重阳前把自家阿爹阿娘还有许三郎的前妇子的骨骸都移回新村,重新安葬。
除了许三郎三兄,另外新村里好些人还记得自家亲人的骨骸所埋葬之地的,并且离新村不远的,都结伴前去移坟。
清观的道长对新村的业务都已经很熟练了,等众人拿着烧成灰装在坛子里面的骨灰回来的时候,道长已经在小山坡那边选好了不少的坟墓的位置,倒是风水都是经得起考验的。
至于这经得起甚么考验,霍香梅表示完全没兴趣。可是许三郎他们安葬骨灰的时候,按理她是要出场的。
面对着一坛子一坛子的骨灰摆... -->>
秋收完,按照要求把税给交了,许三郎家还有好些人家都是直接交钱银的。之前是战乱,刚刚又过去的是水灾,谁知道接下来的会是甚么,所以把粮食握在自己的手里是再安心不过的事了。
这次新村好些人家都有汉子一起去走西域,没有去的几乎都算是家里有其它收入,算是不错的。所以对于用钱银顶粮这样的事,并不是很出奇的。
再说,这次就算是遭遇了水灾,相对于其它村子来说,新村这也算得上是丰收了。于是附近的村好些人专门过来,就为了看新村的人收割。
春耕的时候,程司农就专门带着衙役下来观看了耕种的情况。所以这次秋收,他也下来了,一路还让王洪林做记录。这些捕役里面,就王洪林的文化水平好些。
交完税之后,已经是八月下旬。寄寓蔺县所有人希望的蔺县书院终于正式开始招生徒了。
是的,没错,蔺县第一间也是唯一一间书院的名字就是叫做——蔺县书院。据说是县长起的……
其实县长觉得他也很无辜的,这书院对于他来说也是新鲜的事物。以往乡村教学莫不是得益于塾,由父老传授。再往上的县、邑、城,则是建立精舍、精庐,聚集生徒,私家讲学。
这会遇上个似乎是天命神授的大王,这一切都在发生变化了。就好比这制纸、印书的法子,所以这建书院广招生徒,似乎也不是甚么怪事了。
至于是好事,还是坏事,还得看以后。于是,县长也懒得起名字了,就蔺县书院。发扬光大了,就说是具有蔺县特色的。办不下去了,就说当初的县长颇有眼光,连名字都随便起了。
于是乎,县长满意了,众人好记了……
如果霍香梅知道县长的想法,肯定会在心里吐槽,甚么天命神授,估计就是跟她一样的穿越者。不同的是,人家是大王,她是大娘,地里刨食的农家大娘。
对于书院,霍香梅是再熟悉不过的了,不说她受的教育,就是后来她了解的卧龙书院都是元朝才有的,而真正意义上的书院还是唐代才出现。所以根本不可能在这个时候出现的,就连五胡之后的历史都是在这个时候发生了改变。
可惜霍香梅尽管隐隐约约的感觉到不对劲,可是对于这个时代的历史并不是很熟悉,还以为自己来到了一个是非而非的时代。整天忙碌着柴米油盐酱醋茶,哪里顾得上这甚么国家时势走向之类的。
就算她知道了,又有甚么作用,难道千里迢迢的晕牛车晕到洛阳,然后在大王的宫殿墙门外,像个疯子一样的大叫“我是你的同乡啊……”甚么之类的吗?别逗了。
……
其实这蔺县书院早就在春耕之前就建好了,后来又请了蔺县的木匠之类的打造各种生徒到时候要用上的长板案之类的工具。
再者,这书院是个新鲜玩意啊!尽管之前是县长负责督促工程的,可是这完工之后到底是怎么开展的,还是得去粱邑学习学习的。
所以之后的几个月,县长带着他的妇子孩子仆役一起去了粱邑,事务都交给了程司农,美名曰他去考察了,给机会司农锻炼。
虽说如此,后来县长真的派了人回来,把粱邑里的书院的具体做法都让人抄了,认真的了解了带回来,并不是做了甩手掌柜。
其中最明显的是如何选派山长来打理书院,明确规定这书院分为两大部分,一大部分是类似于以前的精舍,现在叫“庐舍”,会包括讲堂、书斋、藏书阁、礼殿四小部分。另外一大部分则是让程晨明去游说蔺县的大户,让捐赠农田荒地作为书院赖以维持的经济基础的“田舍”。
而作为这两大部分的附属部分的则是山长属、先生舍、诸生斋和库庾等等,这些平时都得有人打理。
幸亏粱邑的书院已经有了完整的一套运转方式,倒是让县长跟司农松了一大口气,依葫芦画瓢就是了。
只是对于程晨明来说,那个田舍却不是很好干的公务了。这蔺县不是没有大户,就算当时战乱,后来迁过来的,或者是本地的都不少。只是要如何让他们心甘情愿的掏口袋呢?这真的是考验人。从来没有为钱银烦恼过的程晨明,这会倒是揪断了好几根胡子,心疼得他心里将县长暗暗的咒骂了好几次。
不过还好最后这一切都解决了,否则哪有后面八月份公开招录生徒的事。
……
这次书院一共招五百生徒,统一考试,统一答卷,不分年龄,只录取前五百名。也就是所被录取的生徒可能是白须老者,也可能是垂髫小儿。
至于之后的教学到底是如何,还得看所找到的先生是如何安排的。
书院就那么大,如果不是按照粱邑的运转方法,根本就教不了多少生徒。要知道以前的精舍之类的也不过是一个先生带三五个生徒罢了,这会换了教学的模式,也不知是利还是弊,不过暂且看看。
当里正召集新村的所有人开会的时候,把这件事公布出来,并要求参加这次考试的人报名。他需要把名单上交到县里,由县里统一安排考场的位置之类的。
……
当霍香梅听见这招生的具体情况的时候,都懵了。要知道自家就有六个男娃要参加的,小四是女娃这次没有机会去蔺县读书。
可是整一个蔺县就招这么五百个人,听起来很多,可是蔺县有三十条村子,村子里有多少娃会参加这次的考试,霍香梅不知道,可是单单就是新村已经过百。
许三郎和霍香梅都皱着眉毛回到家,自家的娃娃是甚么水平,许三郎不知,可是不表达霍香梅不知。
就算许三郎不知道具体的水平,可是蔺县那么大,就不得不由得他担忧了。自家的娃娃可是才识字不到一年,就算平时其他的娃娃说他们多好多好,先生也说不错,可是新村就那么大,做不得参考。
不过,当里正让报名的时候,许三郎还是第一时间给自己六个娃娃都报了名,是驴是骡拉出来溜溜就知道了。
距离还有五天就是蔺县的考试时间,这五天全村在塾里读书的男娃都是陷入了水深火热之中,听听那些阿爹阿娘的咆哮声。
“你确定是这样背的?香兰你来看看你二武背得对不对。”。
“你别以为阿娘不识字就治不了你,你怎么就比不上娘子学得好?”。
“你看,又错了吧?背得不流畅,肯定就是出错了。”。
“你平时在塾里是怎么学的,你看看隔壁家的那个谁谁……”
一时间,所有隔壁家的孩子都成了别人咒骂的对象……
这次考试,新村里所有在塾里读书的孩子都去参加考试,就连小杨先生也一块去,其实小杨先生才十六岁。
……
考试之前,并没有说要考甚么,考甚么范围,只是让里正把名单报上去。
霍香梅想给孩子们来个重点复习都不行,所以这心里更加的没底了。不过这些都不会当着孩子的面说的。
现在许三郎回来了,家里的钱银暂时可以宽松点了。霍香梅虽然没有像去年那样天天给孩子进补,可是这天麻蒸彘脑、核桃炖彘大骨都是隔天轮流着来的。其它的帮不上了,就在吃食上想法子。
等到要考试的这天,天还没亮,新村的人就开始出发了。
许家是全家都出动了,许三郎驾车带上孩子、霍香梅跟霍老爹,许大郎驾车带上他一家子和许二郎一家子。这可是书院第一次招生徒,这是难得的盛宴。这份热闹,不可不凑。
出乎众人意料的是,这考试似乎容易得有点过头,分批进行,每批的考题内容不同,可是形式都一样,让所有考生抽默一部分急就章、爱学篇、劝学篇或者是始学篇的内容,时间是半个时辰。
所以很快的,许三郎家的孩子都高兴的走了出来。等霍香梅问过之后,觉得应该都不错的,就是不知别人是不是也不错,先生是怎么选录的。
成绩并没有当天公布,所以许家一家子都好好的把市集给逛了个遍。之前小五走丢的事情,可是给全家人记忆尤甚,这次可是千叮万嘱的了。
逛完市集,还把自家的新屋子逛了一遍。虽然在霍香梅眼里还是个土屋,可是已经算是她在这一年多见过的上得了档次的了。主要是屋子的布局真的很合她心意,等把家具都搬过来,请道长看好日子就能进宅了。
……
在等成绩的时候,许家人并没有闲下来,也是按照去年的想法,在重阳前把自家阿爹阿娘还有许三郎的前妇子的骨骸都移回新村,重新安葬。
除了许三郎三兄,另外新村里好些人还记得自家亲人的骨骸所埋葬之地的,并且离新村不远的,都结伴前去移坟。
清观的道长对新村的业务都已经很熟练了,等众人拿着烧成灰装在坛子里面的骨灰回来的时候,道长已经在小山坡那边选好了不少的坟墓的位置,倒是风水都是经得起考验的。
至于这经得起甚么考验,霍香梅表示完全没兴趣。可是许三郎他们安葬骨灰的时候,按理她是要出场的。
面对着一坛子一坛子的骨灰摆...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