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www.quanben.ac,娱乐初唐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满朝的大臣把脸全部看向李好,大有一副等李好解释完了就把李好活吞的趋势。李好笑了笑,心理淡定的很,你们且先惦记着吧,等老子说完了让你们憋成内伤,看看还有谁敢反驳?
李好的奏章不长,但是花了不少心血,这可是他和武女皇花了不少时间整出来的。里面全是坑,谁愿意跳李好一百个欢迎。里面只举了四个女人的例子:女娲,后土,长孙皇后,平阳公主。说李好无耻也好,说他阴险也好,这四个女人的功绩在那,谁也没发否认,尤其是后面两个,李二的老婆和李二的姐姐。
李二正坐在上面呢,谁敢说这两人没有功绩的?李三娘子的娘子军那是赫赫有名的,长孙皇后的功绩也是不可抹除的,要不然李二会那么一直宠她?敢说这两位的那位老魏同志正在闭目养神,其他人就没这胆了。
于是满朝廷突然就安静了,里面一个白发老头用手指着李好只能说你。。。。你。。。然后真的憋成内伤吐血倒地,这下朝廷里面又炸窝了。李二在上面轻指责了下李好,然后派人把那位吐血倒地的老头扶下去,据说这位老头是个大儒,还是孔家的嫡系。李好觉得自己很无辜,他可什么都没说啊,火力也没开,只是上了个短短的奏章而已,那老头身体被酒色掏空了自己吐血晕倒了还能怪自己?
再说孔家的那帮子人李好对他们从来就没什么好感,冒充孔老二的嫡系暗中攫取大把利益,什么事都干过。如果有机会的会,李好不介意把这个家族给他拆了,免的以后他们为祸华夏。
唐以后的老赵家对孔府够掏心掏肺的,还封了一个衍圣公。但人家孔府可没想吊死在一颗树上,那赵宋被完颜家打到南边去了后,孔府立即派出孔端操向大金表中心,受封衍圣公。虽说这金夷的奶有股子膻味,那也是娘啊!
“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处夷狄,不可弃也。”孔家老祖宗这句话乃是对别人说的,轮到孔家自己那叫:“我则异于是,无可无不可。”其实就是:谁给骨头谁就是主人,管他是人还是畜生。
数十年后,蒙夷兴起,将金夷灭之,在衍圣公孔元用的率领下,孔府审时度势,大义凛然地倒向了忽必烈,为表耿耿赤子之心,孔元用亲率族人加入元军,清剿汉人“反贼”,“不幸”死在军中。
孔元用死后,孔元措一系乘机夺权,孔家内部为了衍圣公称号展开了争夺,持续数代,主要就是关于帽子颜色的大讨论,其中精彩激烈就不累说了。最后,鞑元仁宗判孔元措一系为正溯,孔元用一系彻底败北。呜乎哀哉!可怜孔元用为忽必烈统一大业流尽了最后一滴狗血,他的后人却惨遭排挤打压,苍天啊!
为了取悦忽必烈,孔府还派出大儒张德辉与元好问等觐见忽必烈,跪请他为“儒教大宗师”。堂堂华夏“圣学”,竟然请得一位双手沾满数千万汉人鲜血的酋首来做大宗师,孔府真正实现了“以德报怨”的最高境界。
虽说不识几个汉字,忽必烈还是愉快地接受了他们的请求,出任“儒教大宗师”。心情大好之下,忽必烈蠲免了孔府和儒户的兵赋,一众儒士弹冠相庆欢呼雀跃。“君子谋道不谋食”在这里得到了完美的体现。
其实孔府平日里就财富六车威震乡里,广大劳苦百姓无不献地献女,为奴为仆,改姓为孔以求沾得衍圣公之圣恩。这蠲免孔府兵赋不过是锦上添花而已,当然,钱多不咬手,何况这可是“儒教大宗师”的恩赐啊!
华夏朱明崛起,赶走蒙古人,孔府再度倒戈(几度了?数不清),那朱元璋虽鄙视孔家人品,却也知儒家寨对维护朱家朝廷之妙用,故而续封衍圣公。要论孔府衍圣公中最具与时俱进顺应大势素质的,莫过于明末孔府衍圣公孔胤植,朱家待他那真是没得说,此公本非嫡传,却不但受封衍圣公,还先后被加太子太保和太子太傅,可谓“君恩如山”。
可李自成一入山东,离曲阜还远着的时候,孔府就出朱示,令人供奉大顺国永昌皇帝龙位,并献马献银,跪纳印信。哪晓得这回换主急了点,没几天,大顺军跑了,来了清夷大军,这位三姓衍圣公知错就改,即上《初进表文》,向清廷表忠心,称颂清帝“山河与日月交辉,国祚同乾坤并永”,表示“臣等阙里竖儒,章缝微末,曩承列代殊恩,今庆新朝盛治,瞻学之崇隆,趋跄恐后”。
接着,为响应清z.f发布的剃发令,三姓公孔胤植隆重举行了剃发仪式,“恭设香案,宣读圣谕”,令族人剃发。再后来,为了避清帝胤模讳,三姓公孔胤植改名孔衍植,再度表明了对清廷的耿耿忠心。
三姓公公孔衍(胤)植如此识大体顾大局顺应历史潮流,怕是连汪精卫吴三桂之流的也要伸出大拇指啊!孔家如此识相,清廷自然少不了封赏,孔府一门更是得势,至于老祖宗所言“士见危致命,见得思义。”,乃教化万民之语,非孔家治世准则。
说到孔家嫡系这个问题,李好有一疑问一直无解,那就是天下孔姓无不自称孔丘老先生正宗嫡传后人。这就怪了,春秋时期孔老先生在世之时,孔姓家族没有十几家也有七八家,数千孔姓男子,孔丘一门只是其中小族,孔老先生还有个哥哥,孔丘之后还七世单传,怎么到今天孔老先生就成了所有孔姓之祖了呢?
也许计生委派人穿越回去,将非孔丘一脉的孔家妊娠全部流产引产,或将非孔丘一脉的孔姓男子全部结扎了。纵观孔府历史,越是外夷戎狄,越是恩赏有加,元成宗上台后封孔丘先生为“大成至圣文宣王”;清代顺治皇帝当政之初,更把孔子封为“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使这种逐步的吹捧终于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而孔府也跟着沾光无限。
满朝的大臣把脸全部看向李好,大有一副等李好解释完了就把李好活吞的趋势。李好笑了笑,心理淡定的很,你们且先惦记着吧,等老子说完了让你们憋成内伤,看看还有谁敢反驳?
李好的奏章不长,但是花了不少心血,这可是他和武女皇花了不少时间整出来的。里面全是坑,谁愿意跳李好一百个欢迎。里面只举了四个女人的例子:女娲,后土,长孙皇后,平阳公主。说李好无耻也好,说他阴险也好,这四个女人的功绩在那,谁也没发否认,尤其是后面两个,李二的老婆和李二的姐姐。
李二正坐在上面呢,谁敢说这两人没有功绩的?李三娘子的娘子军那是赫赫有名的,长孙皇后的功绩也是不可抹除的,要不然李二会那么一直宠她?敢说这两位的那位老魏同志正在闭目养神,其他人就没这胆了。
于是满朝廷突然就安静了,里面一个白发老头用手指着李好只能说你。。。。你。。。然后真的憋成内伤吐血倒地,这下朝廷里面又炸窝了。李二在上面轻指责了下李好,然后派人把那位吐血倒地的老头扶下去,据说这位老头是个大儒,还是孔家的嫡系。李好觉得自己很无辜,他可什么都没说啊,火力也没开,只是上了个短短的奏章而已,那老头身体被酒色掏空了自己吐血晕倒了还能怪自己?
再说孔家的那帮子人李好对他们从来就没什么好感,冒充孔老二的嫡系暗中攫取大把利益,什么事都干过。如果有机会的会,李好不介意把这个家族给他拆了,免的以后他们为祸华夏。
唐以后的老赵家对孔府够掏心掏肺的,还封了一个衍圣公。但人家孔府可没想吊死在一颗树上,那赵宋被完颜家打到南边去了后,孔府立即派出孔端操向大金表中心,受封衍圣公。虽说这金夷的奶有股子膻味,那也是娘啊!
“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处夷狄,不可弃也。”孔家老祖宗这句话乃是对别人说的,轮到孔家自己那叫:“我则异于是,无可无不可。”其实就是:谁给骨头谁就是主人,管他是人还是畜生。
数十年后,蒙夷兴起,将金夷灭之,在衍圣公孔元用的率领下,孔府审时度势,大义凛然地倒向了忽必烈,为表耿耿赤子之心,孔元用亲率族人加入元军,清剿汉人“反贼”,“不幸”死在军中。
孔元用死后,孔元措一系乘机夺权,孔家内部为了衍圣公称号展开了争夺,持续数代,主要就是关于帽子颜色的大讨论,其中精彩激烈就不累说了。最后,鞑元仁宗判孔元措一系为正溯,孔元用一系彻底败北。呜乎哀哉!可怜孔元用为忽必烈统一大业流尽了最后一滴狗血,他的后人却惨遭排挤打压,苍天啊!
为了取悦忽必烈,孔府还派出大儒张德辉与元好问等觐见忽必烈,跪请他为“儒教大宗师”。堂堂华夏“圣学”,竟然请得一位双手沾满数千万汉人鲜血的酋首来做大宗师,孔府真正实现了“以德报怨”的最高境界。
虽说不识几个汉字,忽必烈还是愉快地接受了他们的请求,出任“儒教大宗师”。心情大好之下,忽必烈蠲免了孔府和儒户的兵赋,一众儒士弹冠相庆欢呼雀跃。“君子谋道不谋食”在这里得到了完美的体现。
其实孔府平日里就财富六车威震乡里,广大劳苦百姓无不献地献女,为奴为仆,改姓为孔以求沾得衍圣公之圣恩。这蠲免孔府兵赋不过是锦上添花而已,当然,钱多不咬手,何况这可是“儒教大宗师”的恩赐啊!
华夏朱明崛起,赶走蒙古人,孔府再度倒戈(几度了?数不清),那朱元璋虽鄙视孔家人品,却也知儒家寨对维护朱家朝廷之妙用,故而续封衍圣公。要论孔府衍圣公中最具与时俱进顺应大势素质的,莫过于明末孔府衍圣公孔胤植,朱家待他那真是没得说,此公本非嫡传,却不但受封衍圣公,还先后被加太子太保和太子太傅,可谓“君恩如山”。
可李自成一入山东,离曲阜还远着的时候,孔府就出朱示,令人供奉大顺国永昌皇帝龙位,并献马献银,跪纳印信。哪晓得这回换主急了点,没几天,大顺军跑了,来了清夷大军,这位三姓衍圣公知错就改,即上《初进表文》,向清廷表忠心,称颂清帝“山河与日月交辉,国祚同乾坤并永”,表示“臣等阙里竖儒,章缝微末,曩承列代殊恩,今庆新朝盛治,瞻学之崇隆,趋跄恐后”。
接着,为响应清z.f发布的剃发令,三姓公孔胤植隆重举行了剃发仪式,“恭设香案,宣读圣谕”,令族人剃发。再后来,为了避清帝胤模讳,三姓公孔胤植改名孔衍植,再度表明了对清廷的耿耿忠心。
三姓公公孔衍(胤)植如此识大体顾大局顺应历史潮流,怕是连汪精卫吴三桂之流的也要伸出大拇指啊!孔家如此识相,清廷自然少不了封赏,孔府一门更是得势,至于老祖宗所言“士见危致命,见得思义。”,乃教化万民之语,非孔家治世准则。
说到孔家嫡系这个问题,李好有一疑问一直无解,那就是天下孔姓无不自称孔丘老先生正宗嫡传后人。这就怪了,春秋时期孔老先生在世之时,孔姓家族没有十几家也有七八家,数千孔姓男子,孔丘一门只是其中小族,孔老先生还有个哥哥,孔丘之后还七世单传,怎么到今天孔老先生就成了所有孔姓之祖了呢?
也许计生委派人穿越回去,将非孔丘一脉的孔家妊娠全部流产引产,或将非孔丘一脉的孔姓男子全部结扎了。纵观孔府历史,越是外夷戎狄,越是恩赏有加,元成宗上台后封孔丘先生为“大成至圣文宣王”;清代顺治皇帝当政之初,更把孔子封为“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使这种逐步的吹捧终于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而孔府也跟着沾光无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