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节、女孩的心事 (1/2)
全本小说网 www.quanben.ac,擎国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姜田借着被弹劾的机会抛出了影响甚广的海军改革计划,但是为了平衡也要交出一种新式武器来武装现有的旧船,使他们能够对抗所谓强大的郑家海盗,或者威慑那些没事就喜欢客串海盗的欧洲商船。姜田思来想去凭现有的船只和训练状况,只能是一种可以对抗大型船舶与挑战多于自己数量的敌人超级武器,好在自己的存货中的确有这么个玩意,而且制造简单便于大规模装备。
“我给这玩意起了个名字——火箭炮!”姜田在黑板上写下了这三个大字。
底下的学生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觉得姜老师这次是在开玩笑,朝会上他拍着胸脯说自己有新武器,结果却变成了这帮学生的家庭作业。好在姜田并没有难为他们,只要求能画个简图并说明工作原理就成。再说这类武器在明朝也不算新鲜,最著名的比如被韩国人说成是自己发明的一窝蜂,以及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出现的掠海反舰导弹——蛟龙出水!当然这些武器在姜田的眼中属于**最原始的状态,但在这个时空依旧是欧洲那些刚发展起来的国家所不能企及的存在,不过这种差距已经很小了,尤其是在身管火炮开始大发展的时候,这类火箭武器就显得有些鸡肋,于是姜田觉得既然火炮方面暂时还无法有大的突破,那不妨在火箭武器上下点功夫。
很多穿越小说中都提及过这类东西,基本上都对结构与发射药的成分提及的不多,等姜田真的开始设计时才发现情况比他想象的困难不少,首先就是火箭的造型,选型问题在很多人看来似乎是最简单的,毕竟后世那么多火箭的照片充斥网络语各种军事杂志,但是对于一个外行来说,他们不会明白为什么有的火箭短粗而有的细长,为什么有的头部尖锐而有的又比较浑圆,更不会明白为什么有的火箭有四个大大的弹翼而有的却小巧的几乎看不见。这些还只是外部的造型,要想制造出来还牵扯到壳体材料、发动机、点火机构、推进剂、制导稳定系统、战斗部、引信设计等等……等等……
姜田终于知道自己惹了**烦,而且他现在也不能像以前那样全身心的投入到火箭研发的工作中,无论是海军改革还是日常的公务处理,都需要这位太子太保大人亲自过问,于是他决定尝试一下真正意义上的研究院体制,虽然现有的人员只能从自己的学生中选取,可如果他们真的能完成这项艰巨的工作,也就意味着他们不仅可以从这里毕业,同时还成为本时空最具专业能力的研发团队。换句话说这就是他们的毕业设计加论文答辩。
面对这么复杂而艰巨的任务,姜田没有太难为这些稚嫩的家伙,从使用的角度出发选定了一款设计,而他的学生们则要努力完善这个计划。考虑到现有的技术水平,火箭只能选用**作为固体推进剂,至于外壳因为已经有了一定的加工水准,所以决定采用薄铁皮的箭身,头部装设一个尖锥的整流罩,为了保持飞行横向稳定,姜田原想参照黑尔火箭的设计安装倾斜的尾翼,后来又考虑到过大的尾翼会对发射场地要求过高,同时不利于大规模集中发射,所以只好采用一种设计上复杂,制造起来麻烦的起旋发动机,简单的说就是在战斗部后面安装了两个内置式的小型火箭,并在箭身上装设定向杆,发射时主火箭点燃,定向杆沿着发射架上的轨道前进开始初始旋转,因为**动力有限,在保证战斗部一定的威力前提下,对推力的损耗越少越好,所以轨道的斜率不是太大,当火箭飞离发射架之后,延烧引信点燃起旋火箭,如果有高速摄影机的话,就能看见在弹体头部会冒出两道倾斜向后喷射的火焰,它们的作用除了加速弹体旋转之外,还能稍微给火箭增加点推力。当火箭在天空中画出一道弧线飞向目标后,选装的延时引信或是撞击引信就会开始工作,这两种东西的工作原理也很简单,延时引信就是普通的延烧引线,定时多久就用多长。撞击引信稍微麻烦点,因为目前的机加工水平还不足以支持这么复杂的东西,所以姜田退而求其次的选用了一种十分原始的设计,那就是在整流罩上装了几个探针,一旦触碰到目标或地面,探针会将战斗部中的一个玻璃瓶击碎,瓶子中的硫酸会冒出来点燃**完成起爆,整个过程也就几秒钟的时间,对于现在的战争来说已经足够了。再说实际使用中一般都是用延时引信,无论轰击地面目标还是水上目标,都是靠一定的数量来取得杀伤效果,单纯的碰撞起爆对于杀伤皮糙肉厚的战列舰作用并不是太大。
这么原始的火箭对于现代人来说也就比娱乐用的玩意复杂一点,可对于看到设计大纲的研究员们来说,绝对是震撼性的东西。大家一开始都以为姜田只不过是对明军中那些原有的火器进行改良,谁也没想到竟然是这么先进的军国重器,并且由于姜田信不过新火箭的射击精度,所以又设计了一个舰船上使用的十二连装发射架,可以想象这种东西一旦集群发射,遮天蔽日的火箭轰鸣着砸向对方的情景。以至于熟悉骑兵作战的刘宝铠在看到参数之后双手不住的颤抖,如果骑兵集群突击的时候遇上这种武器,那简直是灭顶之灾。
火箭的实战效果怎样暂且不说,首先就是先要将武器生产出来,为了减少研制难度,姜田决定先制造一百毫米口径的轻型版,这种直径的火箭能让单兵不太费力的举起来,两个人就能完成装填,必要的时候就算没有发射架,只靠一个倾斜的土堆也能架设临时发射台,就是这样会影响精度。再说薄铁皮的支撑强度很可能无法保证更大直径的火箭稳定,这也算是无奈的妥协。因为有了前面各种各样的产品开发经验,现在的科学院再接到姜田的研制任务时已经不像一开始那样摸不着头脑,无论是标准化的研制流程,还是各种试验之后的工作总结,都已经有了初步的规范。而经验逐渐丰富的各级研究员们也不觉得这个任务有多么的困难,几乎就是现有的东西进行了一番拼凑,然后就组合出了一种划时代的新武器,当然也有不少人郁闷的发现为什么自己就没想到这么绝妙的主意。他们想不到是有原因的,在这个世界上正常的科学发展都是有脉络可寻的,很少有新生事物诞生之日起就被赋予某种军事用途的,直到后来科学发展变成了霸权国家对外征战的手段,军方才逐渐重视起新技术对军事变革的影响。甚至到后世的美国,干脆就专门成立了一个未来武器研究中心,专门负责预研新技术并研究其主要用途,著名的互联网就是出自这个机构的设想,这也是美国在战后能一直保持军事领先重要手段。本时空的科学院就有点类似于这个组织,虽然在组织结构以及工作效率上还相差甚远,但因为姜田拥有超前的见识,所以最终的效果并不比对方差,至少在姜田活着的时候,这里将会是永远领先世界的研发中心。
既然研究院与研究员们已经具备初步的工作能力,姜田就不再关心具体的工作,遇到什么疑难问题如果是姜田已... -->>
姜田借着被弹劾的机会抛出了影响甚广的海军改革计划,但是为了平衡也要交出一种新式武器来武装现有的旧船,使他们能够对抗所谓强大的郑家海盗,或者威慑那些没事就喜欢客串海盗的欧洲商船。姜田思来想去凭现有的船只和训练状况,只能是一种可以对抗大型船舶与挑战多于自己数量的敌人超级武器,好在自己的存货中的确有这么个玩意,而且制造简单便于大规模装备。
“我给这玩意起了个名字——火箭炮!”姜田在黑板上写下了这三个大字。
底下的学生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觉得姜老师这次是在开玩笑,朝会上他拍着胸脯说自己有新武器,结果却变成了这帮学生的家庭作业。好在姜田并没有难为他们,只要求能画个简图并说明工作原理就成。再说这类武器在明朝也不算新鲜,最著名的比如被韩国人说成是自己发明的一窝蜂,以及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出现的掠海反舰导弹——蛟龙出水!当然这些武器在姜田的眼中属于**最原始的状态,但在这个时空依旧是欧洲那些刚发展起来的国家所不能企及的存在,不过这种差距已经很小了,尤其是在身管火炮开始大发展的时候,这类火箭武器就显得有些鸡肋,于是姜田觉得既然火炮方面暂时还无法有大的突破,那不妨在火箭武器上下点功夫。
很多穿越小说中都提及过这类东西,基本上都对结构与发射药的成分提及的不多,等姜田真的开始设计时才发现情况比他想象的困难不少,首先就是火箭的造型,选型问题在很多人看来似乎是最简单的,毕竟后世那么多火箭的照片充斥网络语各种军事杂志,但是对于一个外行来说,他们不会明白为什么有的火箭短粗而有的细长,为什么有的头部尖锐而有的又比较浑圆,更不会明白为什么有的火箭有四个大大的弹翼而有的却小巧的几乎看不见。这些还只是外部的造型,要想制造出来还牵扯到壳体材料、发动机、点火机构、推进剂、制导稳定系统、战斗部、引信设计等等……等等……
姜田终于知道自己惹了**烦,而且他现在也不能像以前那样全身心的投入到火箭研发的工作中,无论是海军改革还是日常的公务处理,都需要这位太子太保大人亲自过问,于是他决定尝试一下真正意义上的研究院体制,虽然现有的人员只能从自己的学生中选取,可如果他们真的能完成这项艰巨的工作,也就意味着他们不仅可以从这里毕业,同时还成为本时空最具专业能力的研发团队。换句话说这就是他们的毕业设计加论文答辩。
面对这么复杂而艰巨的任务,姜田没有太难为这些稚嫩的家伙,从使用的角度出发选定了一款设计,而他的学生们则要努力完善这个计划。考虑到现有的技术水平,火箭只能选用**作为固体推进剂,至于外壳因为已经有了一定的加工水准,所以决定采用薄铁皮的箭身,头部装设一个尖锥的整流罩,为了保持飞行横向稳定,姜田原想参照黑尔火箭的设计安装倾斜的尾翼,后来又考虑到过大的尾翼会对发射场地要求过高,同时不利于大规模集中发射,所以只好采用一种设计上复杂,制造起来麻烦的起旋发动机,简单的说就是在战斗部后面安装了两个内置式的小型火箭,并在箭身上装设定向杆,发射时主火箭点燃,定向杆沿着发射架上的轨道前进开始初始旋转,因为**动力有限,在保证战斗部一定的威力前提下,对推力的损耗越少越好,所以轨道的斜率不是太大,当火箭飞离发射架之后,延烧引信点燃起旋火箭,如果有高速摄影机的话,就能看见在弹体头部会冒出两道倾斜向后喷射的火焰,它们的作用除了加速弹体旋转之外,还能稍微给火箭增加点推力。当火箭在天空中画出一道弧线飞向目标后,选装的延时引信或是撞击引信就会开始工作,这两种东西的工作原理也很简单,延时引信就是普通的延烧引线,定时多久就用多长。撞击引信稍微麻烦点,因为目前的机加工水平还不足以支持这么复杂的东西,所以姜田退而求其次的选用了一种十分原始的设计,那就是在整流罩上装了几个探针,一旦触碰到目标或地面,探针会将战斗部中的一个玻璃瓶击碎,瓶子中的硫酸会冒出来点燃**完成起爆,整个过程也就几秒钟的时间,对于现在的战争来说已经足够了。再说实际使用中一般都是用延时引信,无论轰击地面目标还是水上目标,都是靠一定的数量来取得杀伤效果,单纯的碰撞起爆对于杀伤皮糙肉厚的战列舰作用并不是太大。
这么原始的火箭对于现代人来说也就比娱乐用的玩意复杂一点,可对于看到设计大纲的研究员们来说,绝对是震撼性的东西。大家一开始都以为姜田只不过是对明军中那些原有的火器进行改良,谁也没想到竟然是这么先进的军国重器,并且由于姜田信不过新火箭的射击精度,所以又设计了一个舰船上使用的十二连装发射架,可以想象这种东西一旦集群发射,遮天蔽日的火箭轰鸣着砸向对方的情景。以至于熟悉骑兵作战的刘宝铠在看到参数之后双手不住的颤抖,如果骑兵集群突击的时候遇上这种武器,那简直是灭顶之灾。
火箭的实战效果怎样暂且不说,首先就是先要将武器生产出来,为了减少研制难度,姜田决定先制造一百毫米口径的轻型版,这种直径的火箭能让单兵不太费力的举起来,两个人就能完成装填,必要的时候就算没有发射架,只靠一个倾斜的土堆也能架设临时发射台,就是这样会影响精度。再说薄铁皮的支撑强度很可能无法保证更大直径的火箭稳定,这也算是无奈的妥协。因为有了前面各种各样的产品开发经验,现在的科学院再接到姜田的研制任务时已经不像一开始那样摸不着头脑,无论是标准化的研制流程,还是各种试验之后的工作总结,都已经有了初步的规范。而经验逐渐丰富的各级研究员们也不觉得这个任务有多么的困难,几乎就是现有的东西进行了一番拼凑,然后就组合出了一种划时代的新武器,当然也有不少人郁闷的发现为什么自己就没想到这么绝妙的主意。他们想不到是有原因的,在这个世界上正常的科学发展都是有脉络可寻的,很少有新生事物诞生之日起就被赋予某种军事用途的,直到后来科学发展变成了霸权国家对外征战的手段,军方才逐渐重视起新技术对军事变革的影响。甚至到后世的美国,干脆就专门成立了一个未来武器研究中心,专门负责预研新技术并研究其主要用途,著名的互联网就是出自这个机构的设想,这也是美国在战后能一直保持军事领先重要手段。本时空的科学院就有点类似于这个组织,虽然在组织结构以及工作效率上还相差甚远,但因为姜田拥有超前的见识,所以最终的效果并不比对方差,至少在姜田活着的时候,这里将会是永远领先世界的研发中心。
既然研究院与研究员们已经具备初步的工作能力,姜田就不再关心具体的工作,遇到什么疑难问题如果是姜田已...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