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www.quanben.ac,[清穿]再沐皇恩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得知十公主对策凌的心意后,惇妃消沉了好一阵子,她见劝不动女儿,便又去求皇上,可弘历给她的答复,却是尊重十公主的意见。
左右都说不通,她便索性撒手不管了,只是想到日后女儿一去,便不知何时才能相见,又妥协下来,到底是自己身上掉下来的骨血,又哪里会舍得她去吃苦受累呢。
在渥巴锡启程返回驻地的前一日,弘历的圣旨下来了,策凌捧着那份圣旨,心头被欣喜淹没。他是个直肠子,并没有想太多的弯弯道道,只当是十公主回心转意了,加之仰慕京城的繁盛,对满汉文化也相当有兴趣,于是便欣然留下。
策凌想不通其中的关键,渥巴锡却对儿子的处境颇为担忧。一则策凌独自留京,可他连汉语都说不利索,和那些满口圣贤的读书人,分明处不到一块去,在京城这种大小官遍地的地方,一不留神就可能被人下绊子。二则他年事已高,次子又于数年前早夭,策凌可以说是唯一的汗位继承人,如今弘历这般做法,渥巴锡自然也明白,策凌成为了京城用来牵制他的一颗棋。三则策凌比十公主年长,早已到了成婚的年纪,只是因为沙俄连年征战,整个土尔扈特部人心惶惶,策凌的婚配之事才一拖再拖,如今弘历将他留在京城,虽说存了将十公主下嫁给他的心思,可这到底还是皇家秘事,不到圣旨下来的那一天,谁又能说得准呢。
与父亲的忧心忡忡不同,策凌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了期待,陌生的城市和处境,让他有了一种征服欲和挑战欲。
无论如何,皇帝的圣旨已下,渥巴锡心里纵是有再多的担忧,也只能启程返回伊犁。
策凌暂居在和府,只待新府建好,便可乔迁,也是从那时起,十公主与永璂常会到和珅府里走动,就连弘历也会时常轻装简从地出宫。
朝中众人渐渐地看清了一个事实,和大人的圣眷,恐怕是永远不会有衰退的那一天,而十二阿哥,也和他这位太子太傅越走越近。人都是趋利避害的动物,已经许久没有朝臣再提起十二阿哥是由不受宠的皇后所出,言谈间的风向都已经转变为十二阿哥是正宫嫡子,合该位继大统。
自从储君的人选渐渐明朗起来,和珅便竭尽全力地想把一些进步的思想传递给永璂,作为太傅,他知道自己的这个学生十分聪明干练,儿时的经历让他学会了隐忍,也让他学会了察言观色,洞悉人心,论君王手段,和珅从来不担心永璂做得不够好。
可是和珅也明白,如果治国理政只剩下了马基雅维利那套玩弄权术的手段,那么君王治下的这个国家,就真的要完蛋了。
从前在学校的时候,申禾和他的导师一样,坚信着封建王朝盛极必衰的道理,当继任的统治者,是从锦衣玉食的宫廷中成长起来的时候,注定了他们理解不了民间的疾苦。
即便是永璂有着君王之才,和珅在给他讲解治国之道的时候,永璂也时常会发出“何不食肉糜”的疑问。没有人比和珅更清楚,这个看似繁盛的帝国,内里已经千疮百孔了。
和珅直视着永璂,缓缓道:“王爷,你可知道,就今岁贡品途经的那条运河,沿河有多少百姓,被迫拉去当搬货的苦力,每日就得那么些报酬,动辄还得挨打受骂,苦不堪言。”
永璂闻言,陷入了长久的沉默。在他有限的认知里,乾隆一朝宽免钱粮的次数颇多,又怎么会如和珅所说,百姓生活痛苦不堪呢?
然而和珅的神情,又不似作伪。
和珅也不多言,他知道三言两语之间,绝不可能扭转君王长期以来将人天然分为三六九等的观念。他只是每日和永璂说些从前在史书上看到的见闻,试图在潜移默化中,让这位王爷能够了解世间的万象,不再被他人的三言两语奉承,蒙蔽了圣听。
所有人都觉得,和珅身居多项要职,到了这个地步,总可以歇歇了。但只有和珅自己明白,他还在等待一个时机,等待一个让沉睡的帝国猛然惊醒的时机。
当和珅在热河行宫,见到马嘎尔尼访华社团时,他知道自己等来了。
当日一早,当和珅为弘历更衣时,弘历便看见了他唇边隐约的笑意:“今天怎么这么高兴?”弘历疑惑道。
和珅一面替弘历理着衣襟,一面笑道:“今日那英吉利的使臣要来了。”
和珅一时不察,将心里话说了出来,当他意识到不对劲的时候,再抬头去看弘历,就发现弘历正蹙眉瞧着他,憋了半天才憋出一句:“你对那些个洋人这么感兴趣?”
和珅一时语塞,他不知道该怎么向弘历解释,他并不是对洋人本身感兴趣,而是对其中蕴含的商机感兴趣。
打从穿越以来,和珅便常常会觉得,自己所处的封建社会,对人的桎梏是由内而外的,当整个社会从内部开始腐坏的时候,身处在其中的人是全然感觉不到的,连同他自己在这个世界待久了,不时也会觉得自己即将要被吞没。想要从内部将局面打开,实在是太难了,总需要外部的一些刺激才好。
而马嘎尔尼访华,就恰好是这样一个时机。乾隆朝恰好处在西方资本主义革命风起云涌的关键时期,申禾在读书的时候,曾在心里做过一个假设。如果当时的中国,没有奉行那套闭关锁国的政策,没有那样傲慢而断然地拒绝来使的通商请求,一切又会不会不一样。
和珅不知道,可他愿意倾尽全力拖动着历史的缰绳,朝设想的方向走。如果从乾隆朝,东方就开始接受西方科技的洗礼,古老的东方巨龙,有没有可能一步步苏醒?和珅脑海中有着千头万绪,唇角不由地微微翘起,然而看在弘历的眼中,和珅的不答话,却变成了一种默认。
这样想着,皇帝的脸色便阴沉下来。
和珅却没有发现皇帝的异样,他甚至在脑海中回想了一下久未温习的洋文,这种饶有兴味的样子,看在弘历眼中就更加怪异了。
&... -->>
得知十公主对策凌的心意后,惇妃消沉了好一阵子,她见劝不动女儿,便又去求皇上,可弘历给她的答复,却是尊重十公主的意见。
左右都说不通,她便索性撒手不管了,只是想到日后女儿一去,便不知何时才能相见,又妥协下来,到底是自己身上掉下来的骨血,又哪里会舍得她去吃苦受累呢。
在渥巴锡启程返回驻地的前一日,弘历的圣旨下来了,策凌捧着那份圣旨,心头被欣喜淹没。他是个直肠子,并没有想太多的弯弯道道,只当是十公主回心转意了,加之仰慕京城的繁盛,对满汉文化也相当有兴趣,于是便欣然留下。
策凌想不通其中的关键,渥巴锡却对儿子的处境颇为担忧。一则策凌独自留京,可他连汉语都说不利索,和那些满口圣贤的读书人,分明处不到一块去,在京城这种大小官遍地的地方,一不留神就可能被人下绊子。二则他年事已高,次子又于数年前早夭,策凌可以说是唯一的汗位继承人,如今弘历这般做法,渥巴锡自然也明白,策凌成为了京城用来牵制他的一颗棋。三则策凌比十公主年长,早已到了成婚的年纪,只是因为沙俄连年征战,整个土尔扈特部人心惶惶,策凌的婚配之事才一拖再拖,如今弘历将他留在京城,虽说存了将十公主下嫁给他的心思,可这到底还是皇家秘事,不到圣旨下来的那一天,谁又能说得准呢。
与父亲的忧心忡忡不同,策凌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了期待,陌生的城市和处境,让他有了一种征服欲和挑战欲。
无论如何,皇帝的圣旨已下,渥巴锡心里纵是有再多的担忧,也只能启程返回伊犁。
策凌暂居在和府,只待新府建好,便可乔迁,也是从那时起,十公主与永璂常会到和珅府里走动,就连弘历也会时常轻装简从地出宫。
朝中众人渐渐地看清了一个事实,和大人的圣眷,恐怕是永远不会有衰退的那一天,而十二阿哥,也和他这位太子太傅越走越近。人都是趋利避害的动物,已经许久没有朝臣再提起十二阿哥是由不受宠的皇后所出,言谈间的风向都已经转变为十二阿哥是正宫嫡子,合该位继大统。
自从储君的人选渐渐明朗起来,和珅便竭尽全力地想把一些进步的思想传递给永璂,作为太傅,他知道自己的这个学生十分聪明干练,儿时的经历让他学会了隐忍,也让他学会了察言观色,洞悉人心,论君王手段,和珅从来不担心永璂做得不够好。
可是和珅也明白,如果治国理政只剩下了马基雅维利那套玩弄权术的手段,那么君王治下的这个国家,就真的要完蛋了。
从前在学校的时候,申禾和他的导师一样,坚信着封建王朝盛极必衰的道理,当继任的统治者,是从锦衣玉食的宫廷中成长起来的时候,注定了他们理解不了民间的疾苦。
即便是永璂有着君王之才,和珅在给他讲解治国之道的时候,永璂也时常会发出“何不食肉糜”的疑问。没有人比和珅更清楚,这个看似繁盛的帝国,内里已经千疮百孔了。
和珅直视着永璂,缓缓道:“王爷,你可知道,就今岁贡品途经的那条运河,沿河有多少百姓,被迫拉去当搬货的苦力,每日就得那么些报酬,动辄还得挨打受骂,苦不堪言。”
永璂闻言,陷入了长久的沉默。在他有限的认知里,乾隆一朝宽免钱粮的次数颇多,又怎么会如和珅所说,百姓生活痛苦不堪呢?
然而和珅的神情,又不似作伪。
和珅也不多言,他知道三言两语之间,绝不可能扭转君王长期以来将人天然分为三六九等的观念。他只是每日和永璂说些从前在史书上看到的见闻,试图在潜移默化中,让这位王爷能够了解世间的万象,不再被他人的三言两语奉承,蒙蔽了圣听。
所有人都觉得,和珅身居多项要职,到了这个地步,总可以歇歇了。但只有和珅自己明白,他还在等待一个时机,等待一个让沉睡的帝国猛然惊醒的时机。
当和珅在热河行宫,见到马嘎尔尼访华社团时,他知道自己等来了。
当日一早,当和珅为弘历更衣时,弘历便看见了他唇边隐约的笑意:“今天怎么这么高兴?”弘历疑惑道。
和珅一面替弘历理着衣襟,一面笑道:“今日那英吉利的使臣要来了。”
和珅一时不察,将心里话说了出来,当他意识到不对劲的时候,再抬头去看弘历,就发现弘历正蹙眉瞧着他,憋了半天才憋出一句:“你对那些个洋人这么感兴趣?”
和珅一时语塞,他不知道该怎么向弘历解释,他并不是对洋人本身感兴趣,而是对其中蕴含的商机感兴趣。
打从穿越以来,和珅便常常会觉得,自己所处的封建社会,对人的桎梏是由内而外的,当整个社会从内部开始腐坏的时候,身处在其中的人是全然感觉不到的,连同他自己在这个世界待久了,不时也会觉得自己即将要被吞没。想要从内部将局面打开,实在是太难了,总需要外部的一些刺激才好。
而马嘎尔尼访华,就恰好是这样一个时机。乾隆朝恰好处在西方资本主义革命风起云涌的关键时期,申禾在读书的时候,曾在心里做过一个假设。如果当时的中国,没有奉行那套闭关锁国的政策,没有那样傲慢而断然地拒绝来使的通商请求,一切又会不会不一样。
和珅不知道,可他愿意倾尽全力拖动着历史的缰绳,朝设想的方向走。如果从乾隆朝,东方就开始接受西方科技的洗礼,古老的东方巨龙,有没有可能一步步苏醒?和珅脑海中有着千头万绪,唇角不由地微微翘起,然而看在弘历的眼中,和珅的不答话,却变成了一种默认。
这样想着,皇帝的脸色便阴沉下来。
和珅却没有发现皇帝的异样,他甚至在脑海中回想了一下久未温习的洋文,这种饶有兴味的样子,看在弘历眼中就更加怪异了。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