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www.quanben.ac,寒门宰相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儿也在一旁听着就好。”
“是。”那侄儿坐在一旁。
李学正道:“听闻朝堂上举荐陈公往知谏院,下官先在此为陈公提前道贺。”
陈升之微笑道:“谏官议论朝政得失,有知无不言,言无非罪之名,老夫岂敢不言,但当今储位未定,又如何敢言。舆论得失,存于一心之间,难也,难也!”
一旁庄学究心道,身为谏官也不一定非说不可。
“陈公议事论政向来秉持公心,当年一封弹劾殿帅无礼,那一封奏疏可谓字字珠玑,官员士人无不拍手称快。”
陈升之摆了摆手道:“都是年轻时的事了。”
话虽如此,陈升之的目光却露出几分锐色。眼下他老而弥坚,就算动怒之色外人也看不出丝毫火气了。
学正继续道:“依下官看来,只要是士心认可的,但言无妨。就算一时不被圣意所明,也可为公论所举……”
陈升之闻言笑了笑,学正之言还是有几分这个年纪官员的意气在其中的。
二人说了一些朝堂上的事,一旁庄学究听了也不懂,只得干站一旁。
这时候学正方才道:“学生此来,是为献一首诗给陈公过目。”
陈升之点点头,当即接纸过目,一看初时即笑道:“是三字诗啊。”
过了片刻又道:“这似发蒙所用?有趣……”
陈升之边说边口中念念有词,手指横于腕上击节。
最后陈升之放在一旁问道:“是哪位名儒所书?”
此话一出,学正和庄学究都是愣住,这话他们一时不知如何来接。
“哦,并非名儒所书?”陈升之又拿起纸片道,“莫非是本地人士?”
“陈公果真料事如神,正是本地人士书之。”
陈升之道:“本县何时出了这样一个俊才,这人之初,性本善,此乃师孟之言啊。论到本县治孟的名家非章表民莫属,莫非是他所写?”
“章表民莫非就是章望之?因其兄章拱之而得罪蔡公的章表民?”学正问道。
陈升之笑道:“正是此人,其兄此案世人既知其冤,蔡君谟草率了些,表民虽不好为官,但于学问却有所长,他与其兄伯益素与李泰伯不和啊。”
学正笑道:“正是,我记得泰伯批孟,然表民却尊孟,伯益却在此事上支持表民,最后与伯益也是交恶。”
陈升之道:“章表民文章虽好,但长于辩博议论,但如此行文非他之所长。此诗出入经史,却又言简意长,难能可贵。”
学正叹服道:“陈公慧眼如炬,下官实在叹服不已。不过下官对于此文有些浅见,譬如养不教,父之过,修齐治平里,似可以改一改。”
说着学正讲出几点三字经的不足之处,他这也并非什么恶意,就好比下属给领导写报告,再好的报告,领导最后都要改几个字如此。
陈升之微微笑道:“李学正之言确有几分道理,但此诗到底好不好,你我暂且说得都不算,还要让方家都评一评,议一议。”
学正脸色一白,他知道陈升之言‘你我暂且评价不了’,就是说你暂且不要评价了。
陈升之转而又将这三字诗念了一遍,不由弹纸道:“言语浅显明了,要紧是朗朗上口,更难得是这番规劝向学之意。何以正心育德,何以防渎沽乱?千字文未有之,百家姓也未有之,而这三字诗有之。”
最后一句让李学正,庄学究一下子脸色都苍白,这都越说越过分了,一个十三岁的孩童配得上这样赞誉?
不过这番评价其实一点也不过分,为何千字文如此文章,也只能称为文,而三字经却可称为经,后世早有公论。
能称之为经的,这是论语,孟子眼下都不曾有的待遇。
这倒是不怪学正,庄学究二人。以他们所在位置,尚且看不到如此书背后如何潜移默化的一等教育意义。
对国家而言,最重要是如何教老百姓正心育德?如何来防渎沽乱?九经之中都有讲,但都太难太深。并将孟子的性善之论,潜移默化地融汇其中。
陈升之话已说出去后,一旁其侄儿已捡起三字诗读了一遍有些不服气地道:“伯父,此诗虽好但似不当如此赞誉。”
“哦?”
虽是一个字,但几人都从这个字里听到了婉转最后有些批评的口气。
侄儿大声道:“小侄也曾读过几本本州才子所文,但论意境辞藻义理胜过此文的并不在少数。甚至让小侄自己写……”
“那你是拿此文与他文比较了?你胸中有几分才学,就敢说这等话?”陈升之所言,其侄儿已是色变。
“看到别人文章,不论好是不好,当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不是先有了上下之心,如此学问如何长进?若此人身在本州,我就让你拜入他的门下!”
侄儿唯有道:“小侄受教了。”
陈升之道:“没有署名?说到底是本乡何人所作?本乡青年才俊我可是无一不识。”
李学正没料到事情会发展成这样,此刻唯有道:“说来陈公还与此人确有一面之缘,他正是章二郎的弟弟章越!”
“章越……这名字好生耳熟”陈升之细品了一番忽道,“莫非就是那章三郎?”
Ps:上了强推了,明日两更,以此向大家求一波推荐票!
儿也在一旁听着就好。”
“是。”那侄儿坐在一旁。
李学正道:“听闻朝堂上举荐陈公往知谏院,下官先在此为陈公提前道贺。”
陈升之微笑道:“谏官议论朝政得失,有知无不言,言无非罪之名,老夫岂敢不言,但当今储位未定,又如何敢言。舆论得失,存于一心之间,难也,难也!”
一旁庄学究心道,身为谏官也不一定非说不可。
“陈公议事论政向来秉持公心,当年一封弹劾殿帅无礼,那一封奏疏可谓字字珠玑,官员士人无不拍手称快。”
陈升之摆了摆手道:“都是年轻时的事了。”
话虽如此,陈升之的目光却露出几分锐色。眼下他老而弥坚,就算动怒之色外人也看不出丝毫火气了。
学正继续道:“依下官看来,只要是士心认可的,但言无妨。就算一时不被圣意所明,也可为公论所举……”
陈升之闻言笑了笑,学正之言还是有几分这个年纪官员的意气在其中的。
二人说了一些朝堂上的事,一旁庄学究听了也不懂,只得干站一旁。
这时候学正方才道:“学生此来,是为献一首诗给陈公过目。”
陈升之点点头,当即接纸过目,一看初时即笑道:“是三字诗啊。”
过了片刻又道:“这似发蒙所用?有趣……”
陈升之边说边口中念念有词,手指横于腕上击节。
最后陈升之放在一旁问道:“是哪位名儒所书?”
此话一出,学正和庄学究都是愣住,这话他们一时不知如何来接。
“哦,并非名儒所书?”陈升之又拿起纸片道,“莫非是本地人士?”
“陈公果真料事如神,正是本地人士书之。”
陈升之道:“本县何时出了这样一个俊才,这人之初,性本善,此乃师孟之言啊。论到本县治孟的名家非章表民莫属,莫非是他所写?”
“章表民莫非就是章望之?因其兄章拱之而得罪蔡公的章表民?”学正问道。
陈升之笑道:“正是此人,其兄此案世人既知其冤,蔡君谟草率了些,表民虽不好为官,但于学问却有所长,他与其兄伯益素与李泰伯不和啊。”
学正笑道:“正是,我记得泰伯批孟,然表民却尊孟,伯益却在此事上支持表民,最后与伯益也是交恶。”
陈升之道:“章表民文章虽好,但长于辩博议论,但如此行文非他之所长。此诗出入经史,却又言简意长,难能可贵。”
学正叹服道:“陈公慧眼如炬,下官实在叹服不已。不过下官对于此文有些浅见,譬如养不教,父之过,修齐治平里,似可以改一改。”
说着学正讲出几点三字经的不足之处,他这也并非什么恶意,就好比下属给领导写报告,再好的报告,领导最后都要改几个字如此。
陈升之微微笑道:“李学正之言确有几分道理,但此诗到底好不好,你我暂且说得都不算,还要让方家都评一评,议一议。”
学正脸色一白,他知道陈升之言‘你我暂且评价不了’,就是说你暂且不要评价了。
陈升之转而又将这三字诗念了一遍,不由弹纸道:“言语浅显明了,要紧是朗朗上口,更难得是这番规劝向学之意。何以正心育德,何以防渎沽乱?千字文未有之,百家姓也未有之,而这三字诗有之。”
最后一句让李学正,庄学究一下子脸色都苍白,这都越说越过分了,一个十三岁的孩童配得上这样赞誉?
不过这番评价其实一点也不过分,为何千字文如此文章,也只能称为文,而三字经却可称为经,后世早有公论。
能称之为经的,这是论语,孟子眼下都不曾有的待遇。
这倒是不怪学正,庄学究二人。以他们所在位置,尚且看不到如此书背后如何潜移默化的一等教育意义。
对国家而言,最重要是如何教老百姓正心育德?如何来防渎沽乱?九经之中都有讲,但都太难太深。并将孟子的性善之论,潜移默化地融汇其中。
陈升之话已说出去后,一旁其侄儿已捡起三字诗读了一遍有些不服气地道:“伯父,此诗虽好但似不当如此赞誉。”
“哦?”
虽是一个字,但几人都从这个字里听到了婉转最后有些批评的口气。
侄儿大声道:“小侄也曾读过几本本州才子所文,但论意境辞藻义理胜过此文的并不在少数。甚至让小侄自己写……”
“那你是拿此文与他文比较了?你胸中有几分才学,就敢说这等话?”陈升之所言,其侄儿已是色变。
“看到别人文章,不论好是不好,当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不是先有了上下之心,如此学问如何长进?若此人身在本州,我就让你拜入他的门下!”
侄儿唯有道:“小侄受教了。”
陈升之道:“没有署名?说到底是本乡何人所作?本乡青年才俊我可是无一不识。”
李学正没料到事情会发展成这样,此刻唯有道:“说来陈公还与此人确有一面之缘,他正是章二郎的弟弟章越!”
“章越……这名字好生耳熟”陈升之细品了一番忽道,“莫非就是那章三郎?”
Ps:上了强推了,明日两更,以此向大家求一波推荐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