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www.quanben.ac,大明第一书生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八月初九,乡试首场。
天还未亮,众多考生便已齐聚于贡院门口,等待着入场应试。
队伍排成了一条长龙,陆诚也在其中。
乡试是行省级的考试,整个河南八府一州的生员都汇集在贡院应考,人员数量确实庞大,已经达到了两千八百多人。
其实这还算是少的,主要是由于前任提学吴鹏云治学严谨,才导致去年新晋的生员数量锐减不少,否则的话,再加上往年的生员,人数是绝对能够达到四千的。
事实上,位于开封府的这间贡院,东西文场的号舍总共也只有3600间。
也就是说,应考的生员一旦多了就坐不下了。也正是因为如此,朝廷才会在乡试前进行一场科试来预选,以控制应考的生员人数。
程序与往常一般无二,时辰一到,贡院的大门便打开,考生们鱼贯而入,接受差役的搜身检查,确认没有问题后才会放行。
陆诚来到自己的号舍内坐下,之后便如老僧入定一般,闭上眼睛小憩了起来。好在这会儿已是入秋时节,天气并不显得闷热,在这空间狭小的的瓦房里坐上一天,也不会让人觉得难熬。
是的,陆诚今天确实打算考一天,因为他昨晚做出了一个慎重的决定——答完首场的所有考题!
对于普通的考生来说,要在一天内答完所有的考题,显然是办不到的,也没人要求你答完所有的考题。毕竟在备选的每道五经题里,考生只需五选一,即自己所学的本经来作答即可。
乡试分三场,第一场要做制义七篇,其中本经义四道,四书义三道。
由于内帘官太少,自然不可能有心思看完考生的所有试题,事实上他们也做不到。
数千名考生,三场的考卷,每位考生必答的文章加起来就是十九篇,阅卷时间却只有半个月左右,人数为六人,多给几天时间都是不够的。因此在乡试和会试中,早已形成了“三场看首场,首场看首艺”的习惯。
也就是说,只有首场考过了,就等于是已经中了举人了。
而这其中,五经的地位是高于四书的,只要考生首场所作的四道经义被考官取中,余下的三道四书义,即使水平一般也会被录取。
这便是考官录取的标准。
一旦经义没被取中,就意味着你落榜了。至于后边的四书义,你做得再好也没用,人考官压根就不会认真去看。
不单是考官阅卷的时间紧,考生答卷的时间也不宽裕,入场时便每人发了三根蜡烛,天黑前未能交卷的可“继烛”三根,蜡烛用完了就要被“扶出”,管你答没答完。
不是人人都像陆诚一样,可以看着文章抄的。
很多人看完了考题后,首先还得想想该怎么破题,怎么写出这篇文章来。这会儿用的又是毛笔,答题还不能写草书,只能写出一个方方正正的小楷来,才算是合格。
不担心落榜的话,你就随便写试试------
因此,一天内做出七篇文章,对很多考生来讲都是有难度的。可偏偏也有那少数的变态,他们不是一天做完七道题,而是——二十三道!
这其实也是有额外奖励的,一旦有某个考生在乡试中做完了所有的考题,那么就算是水平稍微差上一点,考官也要将其录用为举人。
此为“五经中式”,也是明朝科举中一种约定成俗的习惯,如同看首场和首艺一般。
当然了,这样的人太少,整个大明朝也就出了三个,还都是明末崇祯时期的人。
对此,陆诚心里也没有底,他只是从脑海中的资料得知这些情况的,这时会不会有这样的规定,还真不好说。
不过他确实想挑战一下,看看自己能否在一天之内,做完二十三道考题。
这确实是一种挑战,毕竟每篇文章都在三五百字之间,就算三道四书义不做,也有一万来字,用毛笔来写这么多字------
就连陆诚这个文抄公都觉得这有些吓人,因此,才会打算用一天的时间来答题。
没办法,这都是让那什么洛阳案首给逼的,真要代表开封府士子输给了他,自己还不得被士子们的口水给淹死?
好在乡试中不会出现截搭题,找起文章来应该不难,为了保证自己能中举人,陆诚确实没想过要自己做文章------有现成的东西不用,这不是傻么?
自己如今的水平虽然小有提升,却也不敢保证能考上举人,保险起见,不抄是绝对不可能的。当然了,后面那三道四书义,自己也是可以试着去做的。
反正只要前面的考题搞定了,后面的文章差一点也没多大的关系,随便写写好了。
考题发下,陆诚立即开工,很快便答完了本经四道。然后,他用自己的水平答完了三道四书义。
待到做完这七道必考题后,抬头便发现,已经是晌午时分了。
“唉,早知道就全抄好了,干嘛偏要自己做,浪费了那么多时间呢?”陆诚心里恨不得给自己一个嘴巴子,马上又埋头做起了本经之外,自己不曾学过的那些五经义来。
他不知道的是,很多人这会儿连经义四道都没做完------
------
------
洛阳案首与陆诚较量一事,如今早就传开了。
此举无异于在整个开封府里,落下了一颗重磅炸弹,士林中早已炸开了锅。
文人都好面子,在才学上,谁都不愿轻易认输。陆诚作为开封府的案首,以往可是有不少人在暗中嫉妒他来着,但如今之事关乎两府士子的面子和尊严,不少原本妒忌陆诚的人,转而变成了支持陆诚。
没办法,人现在是代表着整个开封府,和洛阳案首较量呢。若是真的输给了那什么许杰,丢人的可不单单是陆诚,而是他们所有的读书人。
开封城里的各家茶寮酒肆,随处可见谈论此事的士子,大体上都选择了用言论来支持陆诚。不过,也有... -->>
八月初九,乡试首场。
天还未亮,众多考生便已齐聚于贡院门口,等待着入场应试。
队伍排成了一条长龙,陆诚也在其中。
乡试是行省级的考试,整个河南八府一州的生员都汇集在贡院应考,人员数量确实庞大,已经达到了两千八百多人。
其实这还算是少的,主要是由于前任提学吴鹏云治学严谨,才导致去年新晋的生员数量锐减不少,否则的话,再加上往年的生员,人数是绝对能够达到四千的。
事实上,位于开封府的这间贡院,东西文场的号舍总共也只有3600间。
也就是说,应考的生员一旦多了就坐不下了。也正是因为如此,朝廷才会在乡试前进行一场科试来预选,以控制应考的生员人数。
程序与往常一般无二,时辰一到,贡院的大门便打开,考生们鱼贯而入,接受差役的搜身检查,确认没有问题后才会放行。
陆诚来到自己的号舍内坐下,之后便如老僧入定一般,闭上眼睛小憩了起来。好在这会儿已是入秋时节,天气并不显得闷热,在这空间狭小的的瓦房里坐上一天,也不会让人觉得难熬。
是的,陆诚今天确实打算考一天,因为他昨晚做出了一个慎重的决定——答完首场的所有考题!
对于普通的考生来说,要在一天内答完所有的考题,显然是办不到的,也没人要求你答完所有的考题。毕竟在备选的每道五经题里,考生只需五选一,即自己所学的本经来作答即可。
乡试分三场,第一场要做制义七篇,其中本经义四道,四书义三道。
由于内帘官太少,自然不可能有心思看完考生的所有试题,事实上他们也做不到。
数千名考生,三场的考卷,每位考生必答的文章加起来就是十九篇,阅卷时间却只有半个月左右,人数为六人,多给几天时间都是不够的。因此在乡试和会试中,早已形成了“三场看首场,首场看首艺”的习惯。
也就是说,只有首场考过了,就等于是已经中了举人了。
而这其中,五经的地位是高于四书的,只要考生首场所作的四道经义被考官取中,余下的三道四书义,即使水平一般也会被录取。
这便是考官录取的标准。
一旦经义没被取中,就意味着你落榜了。至于后边的四书义,你做得再好也没用,人考官压根就不会认真去看。
不单是考官阅卷的时间紧,考生答卷的时间也不宽裕,入场时便每人发了三根蜡烛,天黑前未能交卷的可“继烛”三根,蜡烛用完了就要被“扶出”,管你答没答完。
不是人人都像陆诚一样,可以看着文章抄的。
很多人看完了考题后,首先还得想想该怎么破题,怎么写出这篇文章来。这会儿用的又是毛笔,答题还不能写草书,只能写出一个方方正正的小楷来,才算是合格。
不担心落榜的话,你就随便写试试------
因此,一天内做出七篇文章,对很多考生来讲都是有难度的。可偏偏也有那少数的变态,他们不是一天做完七道题,而是——二十三道!
这其实也是有额外奖励的,一旦有某个考生在乡试中做完了所有的考题,那么就算是水平稍微差上一点,考官也要将其录用为举人。
此为“五经中式”,也是明朝科举中一种约定成俗的习惯,如同看首场和首艺一般。
当然了,这样的人太少,整个大明朝也就出了三个,还都是明末崇祯时期的人。
对此,陆诚心里也没有底,他只是从脑海中的资料得知这些情况的,这时会不会有这样的规定,还真不好说。
不过他确实想挑战一下,看看自己能否在一天之内,做完二十三道考题。
这确实是一种挑战,毕竟每篇文章都在三五百字之间,就算三道四书义不做,也有一万来字,用毛笔来写这么多字------
就连陆诚这个文抄公都觉得这有些吓人,因此,才会打算用一天的时间来答题。
没办法,这都是让那什么洛阳案首给逼的,真要代表开封府士子输给了他,自己还不得被士子们的口水给淹死?
好在乡试中不会出现截搭题,找起文章来应该不难,为了保证自己能中举人,陆诚确实没想过要自己做文章------有现成的东西不用,这不是傻么?
自己如今的水平虽然小有提升,却也不敢保证能考上举人,保险起见,不抄是绝对不可能的。当然了,后面那三道四书义,自己也是可以试着去做的。
反正只要前面的考题搞定了,后面的文章差一点也没多大的关系,随便写写好了。
考题发下,陆诚立即开工,很快便答完了本经四道。然后,他用自己的水平答完了三道四书义。
待到做完这七道必考题后,抬头便发现,已经是晌午时分了。
“唉,早知道就全抄好了,干嘛偏要自己做,浪费了那么多时间呢?”陆诚心里恨不得给自己一个嘴巴子,马上又埋头做起了本经之外,自己不曾学过的那些五经义来。
他不知道的是,很多人这会儿连经义四道都没做完------
------
------
洛阳案首与陆诚较量一事,如今早就传开了。
此举无异于在整个开封府里,落下了一颗重磅炸弹,士林中早已炸开了锅。
文人都好面子,在才学上,谁都不愿轻易认输。陆诚作为开封府的案首,以往可是有不少人在暗中嫉妒他来着,但如今之事关乎两府士子的面子和尊严,不少原本妒忌陆诚的人,转而变成了支持陆诚。
没办法,人现在是代表着整个开封府,和洛阳案首较量呢。若是真的输给了那什么许杰,丢人的可不单单是陆诚,而是他们所有的读书人。
开封城里的各家茶寮酒肆,随处可见谈论此事的士子,大体上都选择了用言论来支持陆诚。不过,也有...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