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www.quanben.ac,盛唐风华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第一百四十六章 急雨(十六)
神武城中,县衙之内。
那位倒霉催的县丞的郭雍,现下就改坐在房顶,只是看着徐乐他们一行人的动向。
雨丝仍然在不断扯落,几名家奴举着油纸伞替他挡雨,但是风向一变,仍然有不少雨点打在身上。在屋顶上坐得久了,浑身已经变得透湿,但郭雍浑然不觉。
县城之中,一下又热闹了起来。
本来经历一场兵乱,颇有死伤。百姓们忙着舔创口。但是现在,半个城的百姓几乎都动员起来了,在帮着转运库中粮秣,在搜集囤积在本地的军资器械,一车车的朝着徐乐一行人驻扎的庙宇送去。
整个神武县的库存家当,几乎都被搬空。虽然王仁恭汇聚全郡资财粮秣于善阳城,但徐乐这队人马毕竟人少,现在扫干净神武县中不多的家底,现在运往庙宇的这些粮秣器械资财,仍然够徐乐这一行人两三年使的!
现下郭雍也弄明白了徐乐手底下有多少实力,这位乐郎君麾下嫡系,那些披着马邑越骑衣甲的精壮,不过五十骑左右。仲铁臂和陈凤坡投效,各自又带了一二十人,神武城中破家而零星投效的,也不过一二十人,加起来也就是个百人队的实力。
而徐乐口中的刘鹰击所领大军,现在还不见踪影。
正常而言,这支力量,对着王仁恭坐拥的强大兵力,实在太过微不足道。作为神武县丞,现在要做的事情就是暗中聚拢力量,一旦王仁恭反击,就在城中起事配合,以洗刷失陷神武的罪名,要是能留下这位乐郎君,说不定还有些不大不小的功劳。
但郭雍现在却半点也不想做这种准备。
他的家奴,混在民夫队伍当中,去运送了一次粮草。徐乐那番话语,家奴听得清清楚楚,回来和郭雍学舌一遍,让这位困顿边地多年的县丞,大是感慨。
郭雍当年也是乡里出名聪慧人物,闻一知十,还习得一点剑术马术,也曾经心怀壮志,力争上游。
可自家一直都是依附于关中韦家门下,父亲是韦家百十个庄园中一个庄子的庄头。虽然托了人情和韦家子弟一起学经习艺,但这身份的鸿沟却是无论如何不能弥补的。
那些不成器的韦家子弟,恣睢骄横,百无一用,却纷纷荐了出去,或者留在关中,或者去往要郡,出身都是清要官位,甚或还有在天子身边为郎,将来注定要入中枢的。
郭雍不想再继续父亲的命运,继续为韦家管着一个庄子,就这样了此一生。不知道费了多大心思,巴结韦家之人,好容易被荐出来,也只能在边地郡县,为县丞一流的浊官。
十余年来,风里雨里去催科征税的是他,押送民夫去往运河处应役的是他,转运粮饷风餐露宿的是他。突厥人入寇消息传来,提刀上城墙提心吊胆指挥值守的还是他!
而头顶县令,因有家世,出身清贵,但在县衙中吟风啸月而已矣。
郭雍清楚记得,一次他押送民夫去应役,在外辛苦半年,好容易带着大半民夫回来。灰头土脸的向当时县令回禀之际。县令看着他那个模样,只是不屑的挥挥手,只迸出两个字来。
“混浊!”
就这两个字,将郭雍就打发出门。应役死伤民夫的抚恤,一应手续的办结,各色文书,还是由已经累病的郭雍一手操持。
而那个已经记不得是那个世家出身的县令,则就在此间呆了不足一年,升转到洛阳中枢去,还得了一个边材难得的考语。
&nbs... -->>
第一百四十六章 急雨(十六)
神武城中,县衙之内。
那位倒霉催的县丞的郭雍,现下就改坐在房顶,只是看着徐乐他们一行人的动向。
雨丝仍然在不断扯落,几名家奴举着油纸伞替他挡雨,但是风向一变,仍然有不少雨点打在身上。在屋顶上坐得久了,浑身已经变得透湿,但郭雍浑然不觉。
县城之中,一下又热闹了起来。
本来经历一场兵乱,颇有死伤。百姓们忙着舔创口。但是现在,半个城的百姓几乎都动员起来了,在帮着转运库中粮秣,在搜集囤积在本地的军资器械,一车车的朝着徐乐一行人驻扎的庙宇送去。
整个神武县的库存家当,几乎都被搬空。虽然王仁恭汇聚全郡资财粮秣于善阳城,但徐乐这队人马毕竟人少,现在扫干净神武县中不多的家底,现在运往庙宇的这些粮秣器械资财,仍然够徐乐这一行人两三年使的!
现下郭雍也弄明白了徐乐手底下有多少实力,这位乐郎君麾下嫡系,那些披着马邑越骑衣甲的精壮,不过五十骑左右。仲铁臂和陈凤坡投效,各自又带了一二十人,神武城中破家而零星投效的,也不过一二十人,加起来也就是个百人队的实力。
而徐乐口中的刘鹰击所领大军,现在还不见踪影。
正常而言,这支力量,对着王仁恭坐拥的强大兵力,实在太过微不足道。作为神武县丞,现在要做的事情就是暗中聚拢力量,一旦王仁恭反击,就在城中起事配合,以洗刷失陷神武的罪名,要是能留下这位乐郎君,说不定还有些不大不小的功劳。
但郭雍现在却半点也不想做这种准备。
他的家奴,混在民夫队伍当中,去运送了一次粮草。徐乐那番话语,家奴听得清清楚楚,回来和郭雍学舌一遍,让这位困顿边地多年的县丞,大是感慨。
郭雍当年也是乡里出名聪慧人物,闻一知十,还习得一点剑术马术,也曾经心怀壮志,力争上游。
可自家一直都是依附于关中韦家门下,父亲是韦家百十个庄园中一个庄子的庄头。虽然托了人情和韦家子弟一起学经习艺,但这身份的鸿沟却是无论如何不能弥补的。
那些不成器的韦家子弟,恣睢骄横,百无一用,却纷纷荐了出去,或者留在关中,或者去往要郡,出身都是清要官位,甚或还有在天子身边为郎,将来注定要入中枢的。
郭雍不想再继续父亲的命运,继续为韦家管着一个庄子,就这样了此一生。不知道费了多大心思,巴结韦家之人,好容易被荐出来,也只能在边地郡县,为县丞一流的浊官。
十余年来,风里雨里去催科征税的是他,押送民夫去往运河处应役的是他,转运粮饷风餐露宿的是他。突厥人入寇消息传来,提刀上城墙提心吊胆指挥值守的还是他!
而头顶县令,因有家世,出身清贵,但在县衙中吟风啸月而已矣。
郭雍清楚记得,一次他押送民夫去应役,在外辛苦半年,好容易带着大半民夫回来。灰头土脸的向当时县令回禀之际。县令看着他那个模样,只是不屑的挥挥手,只迸出两个字来。
“混浊!”
就这两个字,将郭雍就打发出门。应役死伤民夫的抚恤,一应手续的办结,各色文书,还是由已经累病的郭雍一手操持。
而那个已经记不得是那个世家出身的县令,则就在此间呆了不足一年,升转到洛阳中枢去,还得了一个边材难得的考语。
&nbs...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