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济水二(3) (2/2)
800小说网 quanben.ac,水经注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克之于涿鹿之野,身体异处,故别葬焉。黄水又东,迳咸亭北,《春秋·桓公七年经》书,焚咸丘者也。水南有金乡山,县之东界也。金乡数山皆空中穴口,谓之隧也。戴延之《西征记》曰:焦氏山北数里,有汉司隶校尉鲁峻冢,穿山得白蛇、白兔,不葬,更葬山南,凿而得金,故曰金乡山。山形峻峭,冢前有石祠、石庙,四壁皆青石隐起,自书契以来,忠臣、孝子、贞妇,孔子及弟子七十二人形像,像边皆刻石记之,文字分明。又有石床,长八尺,磨莹鲜明,叩之,声闻远近。时太尉从事中郎传珍之,谘议参军周安穆,折败石床,各取去,为鲁氏之后所讼,二人并免官。焦氏山东,即金乡山也。有冢,谓之秦王陵。山上二百步得冢口,堑深十丈,两壁峻峭,广二丈,入行七十步,得埏门。门外左右皆有空,可容五六十人,谓之白马空埏。门内二丈得外堂,外堂之后,又得内堂。观者皆执烛而行,虽无他雕镂,然洽石甚精,或云,是汉昌邑哀王冢,所未详也。东南有范巨卿冢,名件犹存。巨卿名式,山阳之金乡人,汉荆州刺史,与汝南张劭、长沙陈平子石交,号为死友矣。黄水又东南,迳任城郡之亢父县故城西,任城县在北,夏后氏之任国,王莽之延就亭也。汉章帝元和元年,别为任城国。县有诗亭,《春秋》之诗国也。王莽更之曰顺父矣。《地理志》,东平属县也。世祖建武二年,封刘隆为侯国。其水谓之桓公沟,南至方与县,入于菏水。
菏水又东,迳秦梁,夹岸积石一里,高二丈,言秦始皇东巡所造,因以名焉。
又东过湖陆县南,东入于泗水。
泽水所钟也。《尚书》曰:浮于淮、泗,达于菏,是也。《东观汉记》曰:苏茂杀淮阳太守,得其郡,营广乐。大司马吴汉围茂,茂将其精兵突至湖陵,与刘永相会济阴,山阳,济兵于此处也。
又东南过沛县东北。
济与泗乱,故济纳互称矣。《东观汉记?安平侯盖延传》曰:延为虎牙大将军,与刘永等战,永军反走,溺水者半。复与战,连破之,遂平沛,楚、临淮悉降。延令沛修高祖庙,置啬夫、祝宰、乐人,因斋戒祠高庙也。
又东南过留县北。
留县故城,翼佩泗济。宋邑也,《春秋左传》所谓侵宋吕、留也。故繁休伯《避地赋》曰:朝余发乎泗洲,夕余宿于留乡者也。张良委身汉祖,始自此矣,终亦取封焉。城内有张良庙也。
又东过彭城县北,猚水从西来注之。
济水又南,迳彭城县之故城东北隅,不东过也,猚水自西注之,城北枕水湄。济水又南,迳彭城县故城东,不迳其县北也,盖《经》误证。
又东南过徐县北。
《地理志》曰:临淮郡,汉武帝元狩五年置,治徐县。王莽更之曰淮平,县曰徐调,故徐国也。《春秋·昭公三十年》,吴子执钟吾子,遂伐徐防山以水之,遂灭徐。徐子奔楚,楚救徐,弗及,遂城夷以处之。张华《博物志》录著作令史茅温所为送。刘成国《徐州地理志》云:徐偃王之异,言徐君宫人娠而生卵,以为不祥,弃之于水滨。孤独母有犬,名曰鹄仓,猎于水侧,得弃卵,衔以来归。
孤独母以为异,覆暖之,遂成儿。生时偃,故以为名。徐君宫中闻之,乃更录取。
长而仁智,袭君徐国。后鹄仓临死,生角而九尾,实黄龙也。偃王葬之徐中,今见有狗垄焉。偃王治国,仁义著闻,欲舟行上国,乃通沟陈、蔡之间,得朱弓矢,以得天瑞,遂因名为号,自称徐偃王。江淮诸侯服从者三十六国。周王闻之,遣使至楚,令伐之。偃王爱民,不斗,遂为楚败,北走彭城武原县东山下,百姓随者万数,因名其山为徐山。山上立石室庙,有神灵,民人请祷焉。依文即事,似有符验,但世代绵远,难以详矣。今徐城外有徐君墓,昔延陵季子解剑於此,所谓不违心许也。
又东至下邳睢陵县南,入于淮。
济水与泗水浑涛东南流,至角城,同入淮,《经》书睢陵,误耳。
,克之于涿鹿之野,身体异处,故别葬焉。黄水又东,迳咸亭北,《春秋·桓公七年经》书,焚咸丘者也。水南有金乡山,县之东界也。金乡数山皆空中穴口,谓之隧也。戴延之《西征记》曰:焦氏山北数里,有汉司隶校尉鲁峻冢,穿山得白蛇、白兔,不葬,更葬山南,凿而得金,故曰金乡山。山形峻峭,冢前有石祠、石庙,四壁皆青石隐起,自书契以来,忠臣、孝子、贞妇,孔子及弟子七十二人形像,像边皆刻石记之,文字分明。又有石床,长八尺,磨莹鲜明,叩之,声闻远近。时太尉从事中郎传珍之,谘议参军周安穆,折败石床,各取去,为鲁氏之后所讼,二人并免官。焦氏山东,即金乡山也。有冢,谓之秦王陵。山上二百步得冢口,堑深十丈,两壁峻峭,广二丈,入行七十步,得埏门。门外左右皆有空,可容五六十人,谓之白马空埏。门内二丈得外堂,外堂之后,又得内堂。观者皆执烛而行,虽无他雕镂,然洽石甚精,或云,是汉昌邑哀王冢,所未详也。东南有范巨卿冢,名件犹存。巨卿名式,山阳之金乡人,汉荆州刺史,与汝南张劭、长沙陈平子石交,号为死友矣。黄水又东南,迳任城郡之亢父县故城西,任城县在北,夏后氏之任国,王莽之延就亭也。汉章帝元和元年,别为任城国。县有诗亭,《春秋》之诗国也。王莽更之曰顺父矣。《地理志》,东平属县也。世祖建武二年,封刘隆为侯国。其水谓之桓公沟,南至方与县,入于菏水。
菏水又东,迳秦梁,夹岸积石一里,高二丈,言秦始皇东巡所造,因以名焉。
又东过湖陆县南,东入于泗水。
泽水所钟也。《尚书》曰:浮于淮、泗,达于菏,是也。《东观汉记》曰:苏茂杀淮阳太守,得其郡,营广乐。大司马吴汉围茂,茂将其精兵突至湖陵,与刘永相会济阴,山阳,济兵于此处也。
又东南过沛县东北。
济与泗乱,故济纳互称矣。《东观汉记?安平侯盖延传》曰:延为虎牙大将军,与刘永等战,永军反走,溺水者半。复与战,连破之,遂平沛,楚、临淮悉降。延令沛修高祖庙,置啬夫、祝宰、乐人,因斋戒祠高庙也。
又东南过留县北。
留县故城,翼佩泗济。宋邑也,《春秋左传》所谓侵宋吕、留也。故繁休伯《避地赋》曰:朝余发乎泗洲,夕余宿于留乡者也。张良委身汉祖,始自此矣,终亦取封焉。城内有张良庙也。
又东过彭城县北,猚水从西来注之。
济水又南,迳彭城县之故城东北隅,不东过也,猚水自西注之,城北枕水湄。济水又南,迳彭城县故城东,不迳其县北也,盖《经》误证。
又东南过徐县北。
《地理志》曰:临淮郡,汉武帝元狩五年置,治徐县。王莽更之曰淮平,县曰徐调,故徐国也。《春秋·昭公三十年》,吴子执钟吾子,遂伐徐防山以水之,遂灭徐。徐子奔楚,楚救徐,弗及,遂城夷以处之。张华《博物志》录著作令史茅温所为送。刘成国《徐州地理志》云:徐偃王之异,言徐君宫人娠而生卵,以为不祥,弃之于水滨。孤独母有犬,名曰鹄仓,猎于水侧,得弃卵,衔以来归。
孤独母以为异,覆暖之,遂成儿。生时偃,故以为名。徐君宫中闻之,乃更录取。
长而仁智,袭君徐国。后鹄仓临死,生角而九尾,实黄龙也。偃王葬之徐中,今见有狗垄焉。偃王治国,仁义著闻,欲舟行上国,乃通沟陈、蔡之间,得朱弓矢,以得天瑞,遂因名为号,自称徐偃王。江淮诸侯服从者三十六国。周王闻之,遣使至楚,令伐之。偃王爱民,不斗,遂为楚败,北走彭城武原县东山下,百姓随者万数,因名其山为徐山。山上立石室庙,有神灵,民人请祷焉。依文即事,似有符验,但世代绵远,难以详矣。今徐城外有徐君墓,昔延陵季子解剑於此,所谓不违心许也。
又东至下邳睢陵县南,入于淮。
济水与泗水浑涛东南流,至角城,同入淮,《经》书睢陵,误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