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小说网 quanben.ac,世界未解之谜(全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据说,宋真宗最宠爱的妃于是刘德妃。这刘德妃虽然是临街打鼓卖艺出身,但长得如花似玉。15岁上被刚刚成年的太子赵恒——后来的宋真宗看上,纳入王宫。赵恒登基之后,刘德妃从“美人”、“婉仪”,一直封到“德妃”。可惜未能生育。为了和杨淑妃、沈才人竞争皇后之位,她想出了“借腹怀胎”的诡计。她刻意打扮身边的一个姓李的侍女,引诱宋真宗上钩。当这小宫女怀了“龙种”之后,她也装作怀孕的样子。不过宫女怀的是真胎,她怀的是假胎。待十月分娩之时,“两个”龙种先后呱呱落地。结果,演了一场真的“狸猫换太子”,李宫女被打入冷宫,寂寞而死。刘德妃则登上了梦寐以求的皇后宝座。
《宋史》则提供了另一种说法。
说是李宸妃实有其人。她本是刘德妃的侍女,生得花容月貌。怀上龙子时,刘德妃已被立为皇后。于是,刘德妃请皇帝把李宸妃生下的儿子赵祯立为己子。为了弄假成真,把孩子从李宸妃怀里夺走交杨淑妃抚育。活活割断了李宸妃母子的联系。
后来,真宗去世,11岁的赵祯继位,史称宋仁宗。刘皇后成了刘太后,辅政掌权,谁敢挑明这个真相?天圣九年(1031)仁宗生母病危,刘太后晋升她为宸妃。次年,李宸妃去世。刘太后想,现在仁宗并不知道自己的生母是李宸妃,一旦将来自己死去,仁宗得知了实情,痛感自己生身的母亲在生前死后都没有得到应有的待遇,一定会怨恨自己,肯定还会迁怒于刘氏的后裔。于是,她吩咐以一品礼安葬李宸妃。
当时的宰相吕夷简又暗中吩咐内侍押班罗崇勋,给李宸妃穿皇后装成殓,并使用水银宝棺,刘太后也一一依允。李宸妃的丧礼也举行得特别隆重,送葬队伍长达30余里。
1033年,刘太后死后,宋仁宗才知道自己的生母是谁。他无比悲痛、无比愤怒。他下哀痛之诏自责。他号啕大哭,哭自己身为天子,却不能保护自己的母亲;哭自己身为人子,却不能孝敬自己的母亲一天,让母亲含恨而死。
于是,他下令包围了刘太后娘亲的府第。眼看一场血腥的杀戮就要开始了。还是宰相吕夷简的一番公道话使仁宗冷静下来。吕夷简说:“太后虽有不义之事,但以皇后礼仪厚葬宸妃,表明她已有自悔之心;刘、杨虽非生母,但对陛下仍有抚育之情,不可或忘。”
仁宗决定重葬生母。开棺考查,一看生母没有鸩杀、残害或者虐待的迹象,这才下令解除对刘姓戚属的包围。仁宗尊宸妃为皇后,谥章懿,亲临殡仪之所祭告。
为了弥补他对生母的愧疚之情,他把李太后的弟弟李用和一再擢升,并把福康公主下嫁给李用和的儿子李玮。
综上所述,包拯和李宸妃之事肯定毫无关系,李宸妃也没流落到民间。至于刘德妃到底是用什么方法把宋仁宗收为己子的,谁也不知其详。
尤为令人难解的是,赵祯登基之后9年间,李宸妃为什么会缄口不言,一直到死?这就更没人知道答案了。
明宫“红丸案”之谜
“红丸”又称红铅丸,是宫廷中特制的一种春药。据说,陶仲文本是个不起眼的守仓库的小吏,因献“红丸”有功,受宠于嘉靖皇帝,一跃而成为朝廷显贵。
这“红丸”制法很特别:需取童女首次月经盛在金或银的器皿内。还须加上夜半的第一滴露水及乌梅等药物,连煮七次,浓缩为浆。再加上乳香、没药、辰砂、松脂、尿粉等拌匀,以火提炼,最后炼蜜为丸,药成。
据《明实录》载,嘉靖年间,为了配制“红丸”,前后共选少女1080人。嘉靖二十六年的2月,从畿内挑选,11~14岁少女300人入宫,三十一年12月又选300人,三十四年9月,选民间女子10岁以下者160人,同年11月,又选湖广民间女子20余人,四十三年正月选宫女300人。这些尚未成年的小姑娘,后来都成了嘉靖皇帝制药用后的“药渣”了。嘉靖这样无情摧残女子,简直毫无人性,终于引发了中国历史上一场特殊的宫女暴动。以杨金英为首的十几名宫女,义愤填膺,一齐上阵按住嘉靖皇帝,用绳子套住他的脖子,拉的拉,压的压,想把他勒死……
尤其令人不可思议的是,两粒“红丸”竟要了皇帝朱常洛的命,酿成了明末三大疑案之一:“红丸案”。
事情是这样的:
万历末年,朱常洛的太子地位已定。于是,阴险毒辣的郑贵妃为了讨好朱常洛,投其所好,送了8个美女供他享用。朱常洛身体本不强健,此番又与这些女人淫乐,渐渐体力不支。登基仅十几天,就因酒色过度,卧床不起了。
可是,他并不节制自己,照样与这些人鬼混。一天夜里,为了寻求刺激,朱常洛服了一粒“红丸”,结果,狂躁不已,狂笑不止,精神极度亢奋。次日早,侍寝的吴赞连忙请来御医崔文升诊治。崔文升不知皇帝是阴虚肾竭,还以为是邪热内蕴,下了一副泻火通便的猛药。结果,朱常洛一宿腹泻30余次,危在旦夕。这下子,闯了大祸,朝廷上唇枪舌剑,吵声骂声不绝于耳。
重臣杨涟上书,指责崔文升误用泻药。
崔文升反驳说并非误用,而是皇帝用了“红丸”造成病重。
东林党人马上强调,不但崔文升用药不当,还拿“红丸”之事,败坏皇帝名声……
病危之中的朱常洛,躺在病榻上,似念念不忘“红丸”,想要服用。鸿胪寺丞李可灼当即进了颗红色丸药,朱常洛服后,没甚动静。晚上,朱常洛又要求再服一九,李可灼又进了一颗红色丸药。结果,不大一会儿,皇上就手捂心口,瞪着两眼,挣扎几下,一命呜呼了。朱常洛才即位30天,年号还没来得及制定呢!
两颗“红丸”一条人命,震惊朝野,酿成大案。红色药丸是不是“红丸”?
它到底是什么药?
为什么在皇帝病重之时,进这种丸药?
崔文升和李可灼怎么这么大胆?
崔和李有没有幕后指使者?
明末宫廷内党派斗争激烈,“红丸”一案,引起了党派的更加尖锐的矛盾。
有人认为,李可灼进的“红色丸药”就是“红丸”,红铅丸,是普普通通的春药。春药属于热药,皇帝阴寒大泻,以火制水,是对症下药。李可灼把春药当补药进上,只是想步陶仲文后尘而已,只不过他时运不佳……
... -->>
据说,宋真宗最宠爱的妃于是刘德妃。这刘德妃虽然是临街打鼓卖艺出身,但长得如花似玉。15岁上被刚刚成年的太子赵恒——后来的宋真宗看上,纳入王宫。赵恒登基之后,刘德妃从“美人”、“婉仪”,一直封到“德妃”。可惜未能生育。为了和杨淑妃、沈才人竞争皇后之位,她想出了“借腹怀胎”的诡计。她刻意打扮身边的一个姓李的侍女,引诱宋真宗上钩。当这小宫女怀了“龙种”之后,她也装作怀孕的样子。不过宫女怀的是真胎,她怀的是假胎。待十月分娩之时,“两个”龙种先后呱呱落地。结果,演了一场真的“狸猫换太子”,李宫女被打入冷宫,寂寞而死。刘德妃则登上了梦寐以求的皇后宝座。
《宋史》则提供了另一种说法。
说是李宸妃实有其人。她本是刘德妃的侍女,生得花容月貌。怀上龙子时,刘德妃已被立为皇后。于是,刘德妃请皇帝把李宸妃生下的儿子赵祯立为己子。为了弄假成真,把孩子从李宸妃怀里夺走交杨淑妃抚育。活活割断了李宸妃母子的联系。
后来,真宗去世,11岁的赵祯继位,史称宋仁宗。刘皇后成了刘太后,辅政掌权,谁敢挑明这个真相?天圣九年(1031)仁宗生母病危,刘太后晋升她为宸妃。次年,李宸妃去世。刘太后想,现在仁宗并不知道自己的生母是李宸妃,一旦将来自己死去,仁宗得知了实情,痛感自己生身的母亲在生前死后都没有得到应有的待遇,一定会怨恨自己,肯定还会迁怒于刘氏的后裔。于是,她吩咐以一品礼安葬李宸妃。
当时的宰相吕夷简又暗中吩咐内侍押班罗崇勋,给李宸妃穿皇后装成殓,并使用水银宝棺,刘太后也一一依允。李宸妃的丧礼也举行得特别隆重,送葬队伍长达30余里。
1033年,刘太后死后,宋仁宗才知道自己的生母是谁。他无比悲痛、无比愤怒。他下哀痛之诏自责。他号啕大哭,哭自己身为天子,却不能保护自己的母亲;哭自己身为人子,却不能孝敬自己的母亲一天,让母亲含恨而死。
于是,他下令包围了刘太后娘亲的府第。眼看一场血腥的杀戮就要开始了。还是宰相吕夷简的一番公道话使仁宗冷静下来。吕夷简说:“太后虽有不义之事,但以皇后礼仪厚葬宸妃,表明她已有自悔之心;刘、杨虽非生母,但对陛下仍有抚育之情,不可或忘。”
仁宗决定重葬生母。开棺考查,一看生母没有鸩杀、残害或者虐待的迹象,这才下令解除对刘姓戚属的包围。仁宗尊宸妃为皇后,谥章懿,亲临殡仪之所祭告。
为了弥补他对生母的愧疚之情,他把李太后的弟弟李用和一再擢升,并把福康公主下嫁给李用和的儿子李玮。
综上所述,包拯和李宸妃之事肯定毫无关系,李宸妃也没流落到民间。至于刘德妃到底是用什么方法把宋仁宗收为己子的,谁也不知其详。
尤为令人难解的是,赵祯登基之后9年间,李宸妃为什么会缄口不言,一直到死?这就更没人知道答案了。
明宫“红丸案”之谜
“红丸”又称红铅丸,是宫廷中特制的一种春药。据说,陶仲文本是个不起眼的守仓库的小吏,因献“红丸”有功,受宠于嘉靖皇帝,一跃而成为朝廷显贵。
这“红丸”制法很特别:需取童女首次月经盛在金或银的器皿内。还须加上夜半的第一滴露水及乌梅等药物,连煮七次,浓缩为浆。再加上乳香、没药、辰砂、松脂、尿粉等拌匀,以火提炼,最后炼蜜为丸,药成。
据《明实录》载,嘉靖年间,为了配制“红丸”,前后共选少女1080人。嘉靖二十六年的2月,从畿内挑选,11~14岁少女300人入宫,三十一年12月又选300人,三十四年9月,选民间女子10岁以下者160人,同年11月,又选湖广民间女子20余人,四十三年正月选宫女300人。这些尚未成年的小姑娘,后来都成了嘉靖皇帝制药用后的“药渣”了。嘉靖这样无情摧残女子,简直毫无人性,终于引发了中国历史上一场特殊的宫女暴动。以杨金英为首的十几名宫女,义愤填膺,一齐上阵按住嘉靖皇帝,用绳子套住他的脖子,拉的拉,压的压,想把他勒死……
尤其令人不可思议的是,两粒“红丸”竟要了皇帝朱常洛的命,酿成了明末三大疑案之一:“红丸案”。
事情是这样的:
万历末年,朱常洛的太子地位已定。于是,阴险毒辣的郑贵妃为了讨好朱常洛,投其所好,送了8个美女供他享用。朱常洛身体本不强健,此番又与这些女人淫乐,渐渐体力不支。登基仅十几天,就因酒色过度,卧床不起了。
可是,他并不节制自己,照样与这些人鬼混。一天夜里,为了寻求刺激,朱常洛服了一粒“红丸”,结果,狂躁不已,狂笑不止,精神极度亢奋。次日早,侍寝的吴赞连忙请来御医崔文升诊治。崔文升不知皇帝是阴虚肾竭,还以为是邪热内蕴,下了一副泻火通便的猛药。结果,朱常洛一宿腹泻30余次,危在旦夕。这下子,闯了大祸,朝廷上唇枪舌剑,吵声骂声不绝于耳。
重臣杨涟上书,指责崔文升误用泻药。
崔文升反驳说并非误用,而是皇帝用了“红丸”造成病重。
东林党人马上强调,不但崔文升用药不当,还拿“红丸”之事,败坏皇帝名声……
病危之中的朱常洛,躺在病榻上,似念念不忘“红丸”,想要服用。鸿胪寺丞李可灼当即进了颗红色丸药,朱常洛服后,没甚动静。晚上,朱常洛又要求再服一九,李可灼又进了一颗红色丸药。结果,不大一会儿,皇上就手捂心口,瞪着两眼,挣扎几下,一命呜呼了。朱常洛才即位30天,年号还没来得及制定呢!
两颗“红丸”一条人命,震惊朝野,酿成大案。红色药丸是不是“红丸”?
它到底是什么药?
为什么在皇帝病重之时,进这种丸药?
崔文升和李可灼怎么这么大胆?
崔和李有没有幕后指使者?
明末宫廷内党派斗争激烈,“红丸”一案,引起了党派的更加尖锐的矛盾。
有人认为,李可灼进的“红色丸药”就是“红丸”,红铅丸,是普普通通的春药。春药属于热药,皇帝阴寒大泻,以火制水,是对症下药。李可灼把春药当补药进上,只是想步陶仲文后尘而已,只不过他时运不佳……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