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www.quanben.ac,帝国海权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你怎么看?”走下斯托施号的约亨没头没脑的突然问到。
不过一旁的提尔皮茨立刻明白了皇帝的意思:“很有想法,但现在限制过多,短时间内看不到她的价值。”
“嗯”约亨微不可查的点了点头。
有点没有摸清皇帝陛下的这声“嗯”代表着什么态度的提尔皮茨立刻补充到:“航空母舰是一种全新的舰种,我们是将其作为海军辅助舰船的定位来建造和使用她的。现在虽然我们对其有了一种新的使用方式的设想,但是这种设想需要时间来验证,同时也需要时间来重新对其定位。”
皇帝陛下显然对那位上校的建议很感兴趣,而且陛下之后让自己的侍从武官记下这个想法让陆军也参与进来的吩咐让提尔皮茨意识到这个项目将会得到皇帝陛下的全力支持。这样一来提尔皮茨有些摸不准陛下是否真的被那个上校说动准备将航空母舰的攻击能力作为一个新的海军发展重点。
这可不是提尔皮茨想看到的,海军现在的经费捉襟见肘。新式舰艇宛若吞金巨兽,将金灿灿的马克源源不断的吞噬殆尽,海军连每年5艘主力舰的建造计划都因为建造价格的节节攀升快要维持不下去了,在这种情况下在一种全新的舰种上投入过多的精力实在不是一个好消息。所以如果皇帝陛下真的想要在航空母舰上花费资金的自己那是要坚决抵制,宁死不从的。
“嗯,你说的有道理。”约亨点了点头,这个态度让提尔皮茨悄悄的松了口气。以皇帝在海军建设领域的一贯正确,要是硬要大力发展航空母舰,自己还真不一定在技术上能说得过皇帝陛下那张嘴。现在这个态度实在是让人放心不少。
不过很显然。陛下对这种新型舰艇的未来很上心,提尔皮茨在没有后顾之忧的情况下也要在嘴上表示自己很支持:“虽然在短时间内我们还不能完全发掘她的潜力,不过我十分看好她的未来发展,一旦我们能够真正挖掘出其潜力,想来发展起来也不会太难。毕竟我国现在适合改装的民用船只并不少。”
有斯托施号的成功改装在前,提尔皮茨自然也认为继续用民船改装航空母舰是个较好的办法。既便宜又快速,而且德国现在适合改装的舰船的确不少。
因为约亨定下基调是德国不玩邮轮竞赛,在白星公司和卡纳德公司如同历史上一样展开邮轮竞赛以来,英国人的邮轮开始越造越大,卡纳德公司的阿奎坦尼亚号和白星公司的奥林匹克号都已经将邮轮的排水量提高到了超4.5万吨的标准的时候,北德意志-劳埃德和汉堡-美洲两家公司的邮轮基本维持在2万吨左右。
不过不和英国人一起发疯并不代表德国在邮轮界就毫无作为。优秀的邮轮在使用中的口碑对德国航运、造船等多个方面都能带来极高的利益,所以德国在邮轮领域也并非毫无建树。
德国人并不准备在吨位上上面陪英国人发疯,那么德国人打出来的牌就是航速和奢华。和白星公司注重舒适,卡纳德公司注重航速一样。北德意志-劳埃德和汉堡-美洲两家公司同样有所侧重。但是两家公司都有一个标准,那就是自家的船一定要比英国佬的快!
所以北德意志-劳埃德公司早在1902年开工的标准排水量2万吨的腓特烈大帝号就成了德国历史上第一艘使用蒸汽轮机的大型民用船舶,24节的航速在当时的邮轮中无出其右。
不过卡纳德公司在1906年底处女航的卢西塔尼亚号试航航速达到27节,其姐妹舰毛里塔尼亚号更是将横渡大西洋的平均航速提高到26.6节让德国人将蓝飘带拱手让人。不甘心的德国人决定在速度上发一次疯,汉堡-美洲公司决定建造标准排水量3万吨,航速28节的邮轮,而北德意志-劳埃德公司更是决定建造标准排水量2.5万吨,航速30节的高速邮轮!不过在皇帝陛下暗地里的蛊惑下。两家公司都将指标订提高到了标准排水量3万吨,航速30节!
约亨这么干当然没按好心。二战日本人能用邮轮改造出两艘飞鹰级航空母舰,意大利也改造了两艘天鹰号航空母舰,虽然没完工意大利就投降了。纳粹德国也曾试图用波兹坦号和欧罗巴号两艘邮轮改造航空母舰。既然如此,自己当然也能这么干,反正现在是邮轮竞赛时期,丰富的财力和膨胀的荣誉感让德国政府都不用像日本人那样给什么补贴。这些康采恩的老板们都会嗷嗷叫的支持建造最大最快的船。
当然现在提尔皮茨可不会打这两艘船的主意,海军现在中意的是早在1897年建造的两艘1.5万吨级的威廉大帝级邮轮,虽然使用的依然是三胀往复式蒸汽机,不过为了追求高航速而精心验证的线性十分优秀,让这艘老船在当初也凭借着22节的航速一度拥有过蓝飘带。在海军看来拿来更换动力系统后改头换面。其表现会比斯托施号好得多。
不过约亨的态度不像提尔皮茨想的那么乐观,战争爆发后海军就算征用了这两艘船,改装也需要花上不少时间。这可不像英国人征用坎帕尼亚号在舰艏搭上50米长的飞行甲板就成了“航空母舰”,全面改装所花的时间肯定会比斯托施号更久。而且在战争爆发后所有资源向陆军倾斜的情况下,能否在战争中完成改装都是个未知数。
约亨在心中默默叹了一口气,作为一个穿越者,自己后世带来先入为主观念总是无时不刻的在影响着他的判断。当别人还在玩大舰巨炮的时候我就用空中武力彻底击溃对手的“高瞻远瞩”思想总是在诱惑着约亨。
&nbs... -->>
“你怎么看?”走下斯托施号的约亨没头没脑的突然问到。
不过一旁的提尔皮茨立刻明白了皇帝的意思:“很有想法,但现在限制过多,短时间内看不到她的价值。”
“嗯”约亨微不可查的点了点头。
有点没有摸清皇帝陛下的这声“嗯”代表着什么态度的提尔皮茨立刻补充到:“航空母舰是一种全新的舰种,我们是将其作为海军辅助舰船的定位来建造和使用她的。现在虽然我们对其有了一种新的使用方式的设想,但是这种设想需要时间来验证,同时也需要时间来重新对其定位。”
皇帝陛下显然对那位上校的建议很感兴趣,而且陛下之后让自己的侍从武官记下这个想法让陆军也参与进来的吩咐让提尔皮茨意识到这个项目将会得到皇帝陛下的全力支持。这样一来提尔皮茨有些摸不准陛下是否真的被那个上校说动准备将航空母舰的攻击能力作为一个新的海军发展重点。
这可不是提尔皮茨想看到的,海军现在的经费捉襟见肘。新式舰艇宛若吞金巨兽,将金灿灿的马克源源不断的吞噬殆尽,海军连每年5艘主力舰的建造计划都因为建造价格的节节攀升快要维持不下去了,在这种情况下在一种全新的舰种上投入过多的精力实在不是一个好消息。所以如果皇帝陛下真的想要在航空母舰上花费资金的自己那是要坚决抵制,宁死不从的。
“嗯,你说的有道理。”约亨点了点头,这个态度让提尔皮茨悄悄的松了口气。以皇帝在海军建设领域的一贯正确,要是硬要大力发展航空母舰,自己还真不一定在技术上能说得过皇帝陛下那张嘴。现在这个态度实在是让人放心不少。
不过很显然。陛下对这种新型舰艇的未来很上心,提尔皮茨在没有后顾之忧的情况下也要在嘴上表示自己很支持:“虽然在短时间内我们还不能完全发掘她的潜力,不过我十分看好她的未来发展,一旦我们能够真正挖掘出其潜力,想来发展起来也不会太难。毕竟我国现在适合改装的民用船只并不少。”
有斯托施号的成功改装在前,提尔皮茨自然也认为继续用民船改装航空母舰是个较好的办法。既便宜又快速,而且德国现在适合改装的舰船的确不少。
因为约亨定下基调是德国不玩邮轮竞赛,在白星公司和卡纳德公司如同历史上一样展开邮轮竞赛以来,英国人的邮轮开始越造越大,卡纳德公司的阿奎坦尼亚号和白星公司的奥林匹克号都已经将邮轮的排水量提高到了超4.5万吨的标准的时候,北德意志-劳埃德和汉堡-美洲两家公司的邮轮基本维持在2万吨左右。
不过不和英国人一起发疯并不代表德国在邮轮界就毫无作为。优秀的邮轮在使用中的口碑对德国航运、造船等多个方面都能带来极高的利益,所以德国在邮轮领域也并非毫无建树。
德国人并不准备在吨位上上面陪英国人发疯,那么德国人打出来的牌就是航速和奢华。和白星公司注重舒适,卡纳德公司注重航速一样。北德意志-劳埃德和汉堡-美洲两家公司同样有所侧重。但是两家公司都有一个标准,那就是自家的船一定要比英国佬的快!
所以北德意志-劳埃德公司早在1902年开工的标准排水量2万吨的腓特烈大帝号就成了德国历史上第一艘使用蒸汽轮机的大型民用船舶,24节的航速在当时的邮轮中无出其右。
不过卡纳德公司在1906年底处女航的卢西塔尼亚号试航航速达到27节,其姐妹舰毛里塔尼亚号更是将横渡大西洋的平均航速提高到26.6节让德国人将蓝飘带拱手让人。不甘心的德国人决定在速度上发一次疯,汉堡-美洲公司决定建造标准排水量3万吨,航速28节的邮轮,而北德意志-劳埃德公司更是决定建造标准排水量2.5万吨,航速30节的高速邮轮!不过在皇帝陛下暗地里的蛊惑下。两家公司都将指标订提高到了标准排水量3万吨,航速30节!
约亨这么干当然没按好心。二战日本人能用邮轮改造出两艘飞鹰级航空母舰,意大利也改造了两艘天鹰号航空母舰,虽然没完工意大利就投降了。纳粹德国也曾试图用波兹坦号和欧罗巴号两艘邮轮改造航空母舰。既然如此,自己当然也能这么干,反正现在是邮轮竞赛时期,丰富的财力和膨胀的荣誉感让德国政府都不用像日本人那样给什么补贴。这些康采恩的老板们都会嗷嗷叫的支持建造最大最快的船。
当然现在提尔皮茨可不会打这两艘船的主意,海军现在中意的是早在1897年建造的两艘1.5万吨级的威廉大帝级邮轮,虽然使用的依然是三胀往复式蒸汽机,不过为了追求高航速而精心验证的线性十分优秀,让这艘老船在当初也凭借着22节的航速一度拥有过蓝飘带。在海军看来拿来更换动力系统后改头换面。其表现会比斯托施号好得多。
不过约亨的态度不像提尔皮茨想的那么乐观,战争爆发后海军就算征用了这两艘船,改装也需要花上不少时间。这可不像英国人征用坎帕尼亚号在舰艏搭上50米长的飞行甲板就成了“航空母舰”,全面改装所花的时间肯定会比斯托施号更久。而且在战争爆发后所有资源向陆军倾斜的情况下,能否在战争中完成改装都是个未知数。
约亨在心中默默叹了一口气,作为一个穿越者,自己后世带来先入为主观念总是无时不刻的在影响着他的判断。当别人还在玩大舰巨炮的时候我就用空中武力彻底击溃对手的“高瞻远瞩”思想总是在诱惑着约亨。
&nbs...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