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www.quanben.ac,兰陵风流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萧琰猜测,他们这个战场不是主战场。
虽然她只是一个校尉,还没有资格知道军中的战略,但通过战场的情况她也能分析出来。
吐蕃军打到现在都没有援军过来,肯定不是没有报信的——吐蕃人脑子再简单也不是一根筋到底的,眼见唐军出动了重骑兵,骁骑军又飚出他们的战斗力,那完全不是打一打就收兵的架势,吐蕃主将如果不是蠢透了,肯定会派骑兵向青唐王帐报信。
但至今没有援军过来,有两种可能:一是王庭派出的援军半路被唐军截了,二是王庭那边没办法派出援军来。
如果是第一种可能,王庭已经派出了援军,为了防备唐军主力阻截,派出的援军必定不少于三万骑,那么唐军阻截援兵的战场才是主战场。
如果是第二种可能,王庭根本没办法派出援兵,那就可能是唐军的主力正在攻打王帐之地那曲,或者是王庭的主力军被调到了其他地方,留守王庭的军队不敢分遣援军,担心中了唐军的调虎离山之计,使王庭陷入危境。——萧琰认为前一种可能性比较小。
河西军有可能攻打王庭,牵制王庭兵力,但不会出动主力攻打,因为时机还没到。
如果从战术来讲,河西军攻打王庭正是时候,在前面一个月的“慢战”中麒武军和威胜军已经适应了高原作战,而时间拖得越长五万大军的口粮就要承受压力。
但是从战略来讲,此时并不是一举攻陷王庭的恰当时机。
战略与战术的不同,就是要从全局考虑,不仅仅是河西军与青唐军的敌我形势,还要考虑整个吐蕃的形势,以及吐蕃与大唐的形势。
萧琰读兵书时看过父亲的笔注,说百人将只懂带兵即可,千人将则要懂战术,而做万人将、十万人将,不仅要精通战术,还要把握全局、懂战略,否则战场上胜利了,但联系到全局,就可能是败了。
萧琰记得沈清猗给她讲《高宗实录》时说过,大唐谋吐蕃之心始于高武——相比萧琮讲史的含蓄,萧琰更喜欢沈清猗讲史的一针见血:这个“谋吐蕃之心”肯定不单单是指青唐,而是整个吐蕃!
从这个战略来看,大唐在吐蕃内讧的时候出兵正是时候,当然如果能等个一两年让青唐和逻些打得两败俱伤时出兵为最妥,现在出兵还是早了些,可惜吐蕃人太早刺杀清川郡主,大唐要抓住这个大义的讨伐理由,就不能等到一两年后了。所以大唐使臣才在吐蕃待了那么久,任由逻些青唐打嘴仗互相推诿,就是要将时间延到合适开战的时节。
而大唐要谋划整个吐蕃,不可能仅仅出兵青唐道。萧琰猜测朝廷应该已经在西宁道集结大军,只等青唐这边的战事吸引了逻些的注意力,大唐的主力就会从西宁道出兵。而朝廷封她的父亲为“青唐道行军大总管”,这很有可能是麻痹吐蕃。因为按大唐出兵讨伐的惯例,一般是以战争的目的地为名,如果唐军攻打整个吐蕃,授封主帅应该是“逻些道行军大总管”,“行军大总管”即都元帅,如果只是其中一路元帅,一般是封“行军总管”,而她的父亲是“青唐道行军总管”,这就让吐蕃人以为大唐只是河西出兵,出兵的目标是青唐。
逻些显然乐意看到这个局面,以吐蕃人“土地不如仇人重要”这个心态,逻些王廷肯定不会与青唐王同仇敌忾,共抗大唐,而是很可能会在青唐王背后插一刀子。
萧琰觉得,如果她是主帅,肯定不会在这个时候发动主力攻打王庭,逼青唐王决一死战,那样河西军的损失就太大了,最好的时机是在逻些出兵攻打青唐王的时候,让青唐王腹背受敌,河西军就能以最小的代价拿下那曲王庭。
而逻些会在什么时候出兵呢?应该是在青唐王的兵力大损但还有与唐军再战的余力的时候,逻些在此时出兵,占领那曲南部的青唐领地,就有了与唐军讨价还价的余地。如果坐视唐军占领整个青唐,逻些王廷就处于不利的局面了。
结合这个战略全局,萧琰判断河西军的主力此时应该在青唐部落的牧区。
萧琰听萧继讲过,上一次静南军和骁骑军攻打青唐,大军只带了五日口粮,然后是以战养战,这是从吐蕃人那里学来的,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这一次大军攻打青唐,萧琰估计只带了一两个月的口粮,后面肯定要劫掠牧区,这也是战术,既补充己方给养,也是消耗对方的给养,并打击士气。
整个羌塘草原都是青唐部族的牧区,但河西军攻入羌塘后,青唐王为了防备后勤被袭,肯定将所有部族的牧区都集中到那曲河南岸,王庭的后方。
河西军的主力应该是从昨天起就拔营了,西去二百里宿营,今天早上才从那曲河上游的浅滩蹚水而过,绕个大圈子到那曲河的南岸,袭击王庭后方的牧区。
河西军袭击牧区不会少于两万骑,其中可能有数千骑是马上步兵,负责劫粮和驱赶牛羊,可能只有一万四五千骑才是真正的骑兵,但牧民可不会算得那么清楚,大约会以为有再三万骑。
青唐王帐接到牧区的救援报信,必定以为河西军出动了主力袭击后勤,至少会派出三万骑援救牧区,接到萧琰这边战场的吐蕃军求援,王帐应该会再度派出援兵,但援兵不会有那么多,至少要留一万骑护卫王帐,估计派出的援兵应该在五千至八千骑左右。
而河西军派去阻截这批吐蕃援军的队伍必定是以步兵为主,因为河西官轻势微骑兵主力已经分遣到两个战场,所以阻截这批吐蕃援军的骑兵最多只有一千骑,其余都是步兵。
步兵如果与骑兵打阵地对抗战,唐军是不惧的,而且凭借唐军的训练和弓弩陌刀之利,往往能够以步克骑,但吐蕃援军的目的是救援,不与步兵打阵地战,选择侧翼冲出,步兵很难阻截住骑兵。而河西阻截军的那一千骑兵是否能够配合七八千步兵... -->>
萧琰猜测,他们这个战场不是主战场。
虽然她只是一个校尉,还没有资格知道军中的战略,但通过战场的情况她也能分析出来。
吐蕃军打到现在都没有援军过来,肯定不是没有报信的——吐蕃人脑子再简单也不是一根筋到底的,眼见唐军出动了重骑兵,骁骑军又飚出他们的战斗力,那完全不是打一打就收兵的架势,吐蕃主将如果不是蠢透了,肯定会派骑兵向青唐王帐报信。
但至今没有援军过来,有两种可能:一是王庭派出的援军半路被唐军截了,二是王庭那边没办法派出援军来。
如果是第一种可能,王庭已经派出了援军,为了防备唐军主力阻截,派出的援军必定不少于三万骑,那么唐军阻截援兵的战场才是主战场。
如果是第二种可能,王庭根本没办法派出援兵,那就可能是唐军的主力正在攻打王帐之地那曲,或者是王庭的主力军被调到了其他地方,留守王庭的军队不敢分遣援军,担心中了唐军的调虎离山之计,使王庭陷入危境。——萧琰认为前一种可能性比较小。
河西军有可能攻打王庭,牵制王庭兵力,但不会出动主力攻打,因为时机还没到。
如果从战术来讲,河西军攻打王庭正是时候,在前面一个月的“慢战”中麒武军和威胜军已经适应了高原作战,而时间拖得越长五万大军的口粮就要承受压力。
但是从战略来讲,此时并不是一举攻陷王庭的恰当时机。
战略与战术的不同,就是要从全局考虑,不仅仅是河西军与青唐军的敌我形势,还要考虑整个吐蕃的形势,以及吐蕃与大唐的形势。
萧琰读兵书时看过父亲的笔注,说百人将只懂带兵即可,千人将则要懂战术,而做万人将、十万人将,不仅要精通战术,还要把握全局、懂战略,否则战场上胜利了,但联系到全局,就可能是败了。
萧琰记得沈清猗给她讲《高宗实录》时说过,大唐谋吐蕃之心始于高武——相比萧琮讲史的含蓄,萧琰更喜欢沈清猗讲史的一针见血:这个“谋吐蕃之心”肯定不单单是指青唐,而是整个吐蕃!
从这个战略来看,大唐在吐蕃内讧的时候出兵正是时候,当然如果能等个一两年让青唐和逻些打得两败俱伤时出兵为最妥,现在出兵还是早了些,可惜吐蕃人太早刺杀清川郡主,大唐要抓住这个大义的讨伐理由,就不能等到一两年后了。所以大唐使臣才在吐蕃待了那么久,任由逻些青唐打嘴仗互相推诿,就是要将时间延到合适开战的时节。
而大唐要谋划整个吐蕃,不可能仅仅出兵青唐道。萧琰猜测朝廷应该已经在西宁道集结大军,只等青唐这边的战事吸引了逻些的注意力,大唐的主力就会从西宁道出兵。而朝廷封她的父亲为“青唐道行军大总管”,这很有可能是麻痹吐蕃。因为按大唐出兵讨伐的惯例,一般是以战争的目的地为名,如果唐军攻打整个吐蕃,授封主帅应该是“逻些道行军大总管”,“行军大总管”即都元帅,如果只是其中一路元帅,一般是封“行军总管”,而她的父亲是“青唐道行军总管”,这就让吐蕃人以为大唐只是河西出兵,出兵的目标是青唐。
逻些显然乐意看到这个局面,以吐蕃人“土地不如仇人重要”这个心态,逻些王廷肯定不会与青唐王同仇敌忾,共抗大唐,而是很可能会在青唐王背后插一刀子。
萧琰觉得,如果她是主帅,肯定不会在这个时候发动主力攻打王庭,逼青唐王决一死战,那样河西军的损失就太大了,最好的时机是在逻些出兵攻打青唐王的时候,让青唐王腹背受敌,河西军就能以最小的代价拿下那曲王庭。
而逻些会在什么时候出兵呢?应该是在青唐王的兵力大损但还有与唐军再战的余力的时候,逻些在此时出兵,占领那曲南部的青唐领地,就有了与唐军讨价还价的余地。如果坐视唐军占领整个青唐,逻些王廷就处于不利的局面了。
结合这个战略全局,萧琰判断河西军的主力此时应该在青唐部落的牧区。
萧琰听萧继讲过,上一次静南军和骁骑军攻打青唐,大军只带了五日口粮,然后是以战养战,这是从吐蕃人那里学来的,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这一次大军攻打青唐,萧琰估计只带了一两个月的口粮,后面肯定要劫掠牧区,这也是战术,既补充己方给养,也是消耗对方的给养,并打击士气。
整个羌塘草原都是青唐部族的牧区,但河西军攻入羌塘后,青唐王为了防备后勤被袭,肯定将所有部族的牧区都集中到那曲河南岸,王庭的后方。
河西军的主力应该是从昨天起就拔营了,西去二百里宿营,今天早上才从那曲河上游的浅滩蹚水而过,绕个大圈子到那曲河的南岸,袭击王庭后方的牧区。
河西军袭击牧区不会少于两万骑,其中可能有数千骑是马上步兵,负责劫粮和驱赶牛羊,可能只有一万四五千骑才是真正的骑兵,但牧民可不会算得那么清楚,大约会以为有再三万骑。
青唐王帐接到牧区的救援报信,必定以为河西军出动了主力袭击后勤,至少会派出三万骑援救牧区,接到萧琰这边战场的吐蕃军求援,王帐应该会再度派出援兵,但援兵不会有那么多,至少要留一万骑护卫王帐,估计派出的援兵应该在五千至八千骑左右。
而河西军派去阻截这批吐蕃援军的队伍必定是以步兵为主,因为河西官轻势微骑兵主力已经分遣到两个战场,所以阻截这批吐蕃援军的骑兵最多只有一千骑,其余都是步兵。
步兵如果与骑兵打阵地对抗战,唐军是不惧的,而且凭借唐军的训练和弓弩陌刀之利,往往能够以步克骑,但吐蕃援军的目的是救援,不与步兵打阵地战,选择侧翼冲出,步兵很难阻截住骑兵。而河西阻截军的那一千骑兵是否能够配合七八千步兵...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