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www.quanben.ac,《明朝那些事儿(增补版)》全7册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简单说来,所谓鸳鸯阵的原理,和打群架大致相同。瞄准目标,群起殴之,远了用啤酒瓶砸,接近后用西瓜刀砍,贴身后就用匕首捅,不管你黑带白带,剑道几段,全部完蛋。正是所谓“乱拳打死老师傅”是也。
当然了,这只是一个形象的比喻。事实上,鸳鸯阵是古代军事智慧的伟大杰作,作为一个近身格斗阵法,在此后的百年之中,人们依然无法找到破解它的方法。
而这个由十一人组成的鸳鸯阵之所以能够名留军史,威名远播,是因为它不但有着极为可怕的战斗威力,而且几乎毫无破绽。
这是一个近乎完美的战斗队列,因为它有着无可挑剔的位置组合和武器装备。在这十一个人中,有一个是队长,他站在队伍的前列中央,其余十个人分成两列纵队,站在他的背后。
虽说只有十个人,他们却持有五种不同的武器,并组成了四道互相配合的攻击线。在队长身后,是两名持有标枪的盾牌兵,他们用盾牌掩护自己和后面的战友,并首先投掷标枪发动进攻。
掩护盾牌兵的,是站在他们后面的狼筅兵。所谓狼筅,是一种特制的兵器,形状十分怪异,以长铁棍为主干,上面扎满铁枝和倒刺,往前一挺,跟铁丝网一样,任谁也过不来。
狼筅兵的后面,是四名长矛兵,他们是队伍的攻击主力,看见敌人,就使用长矛前刺。
队列的最后,是两名短刀手,防止对手迂回,从侧翼保护长枪手。
这是一个毫无弱点的阵形,十一个人互相配合、互相掩护,构成一个完美的杀阵,就算你是日本剑圣宫本武藏,估计也没戏唱。
但所谓无知者无惧,宁海的倭寇们不管三七二十一,玩起了武士道,拼了命地往前冲。但还没走几步,很多人就被飞来的标枪射倒,运气好点的继续冲,就会被盾牌挡住或者是被狼筅钩住,倒刺拉扯几次,就算不死也要掉层皮。
如果鸿运高照,到现在你还没死,也不用高兴太早,因为还有四支长矛等着你,就算你想反击,但前面有狼筅和盾牌挡着,只能干着急,眼睁睁地看对方捅你,不被捅死,也被气死了。
情况大致就是这样。倭寇们没冲多久,就被标枪、狼筅和长矛杀死大半,剩下的人虽然还不知道这套阵法的结构和奥妙,但有一点他们是清楚的——再不快跑就死定了。
宁海前哨战就这样结束了,倭寇死伤二百余人,戚家军除一人轻伤外,毫无损失。
戚继光的第一次出击获得了完胜,倭寇全线败退。但多年的军事素养告诉他,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
根据情报显示,此次敌军进犯规模达几万人之众,且经过周密的组织集结,虽说这只是支先头部队,但进展似乎太过于顺利了,顺利得如同有人安排一样。
戚继光的预感是正确的,这确实是一个陷阱,就在军队抵达宁海的同时,倭寇数千主力正向新河方向急行挺进,意图偷袭新河城。
当这个紧急军情传到大本营的时候,所有的人都惊呆了,因为新河城十分空虚,根本没有防护能力,而且里面主要驻扎着明军将领与士兵的家属,且以妇孺居多,如若落入倭寇手中,后果不堪设想。
这下大家紧张了,老婆孩子还在城里,有个三长两短不是闹着玩的,于是纷纷主动请战,希望立刻回援。
然而,戚继光却十分镇定,只是笑着对部下说道:
“不要急,请诸位放心,在援兵到来之前,那座城池是不会失陷的。”
作为一个不喜欢忽悠的将领,戚继光的每一次自信都是有理由的,这次也不例外。他之所以作出这样的判断,是因为他十分清楚,在新河城里,住着一个极为厉害的人。只要这个人在,倭寇就绝对进不了城。
戚继光最害怕的人
戚继光自幼饱读兵书,练习武艺,上过许多战场,见过很多死人,踩过无数尸首,也从没听说他吃不下饭,睡不着觉,是出了名的胆大包天。在这个世上,有人能让他感到害怕吗?
答案是肯定的。虽然他上过阵,虽然他杀过人,虽然他非常的牛,但他始终深深地畏惧着一个人,畏惧到了极点。
这个人就是他的老婆。
怕老婆是我国的传统美德,历史上留下了许多“气管炎”的光辉事迹,这其中自然少不了戚继光同志。他怕老婆的故事和他的丰功伟绩一同流传千古。
据说他的老婆实在太凶,闹得他实在受不了,一气之下从家里搬出来,住进了军营里。部下觉得他又窝囊、又可怜,纷纷煽动他:你老婆竟然如此嚣张,还敢欺负你,我们大家穿好盔甲,备齐刀剑,在营里等着,你把她叫进来,乱刀砍死,也就一了百了了。
戚继光估计是受尽了委屈,于是一气之下一跺脚:就这么干!砍死她!
约定的日子到了,手下全副武装,埋伏在营内,戚继光则派人去请自己的老婆进营。
老婆大人如约前来,她进入营房,看着周围手持刀剑的士兵,毫不畏惧,还大声喝问戚继光:
“找我来有什么事?”
在这位凶悍的老婆面前,戚继光没有示弱,他霍然站了起来,大声说道:
“我刚刚整队完毕,特请夫人前来阅兵!”
很明显,这故事是不真实的。因为就算戚继光想除掉自己的老婆,也不会如此大张旗鼓,召集这么多人来干,毕竟被老婆赶出门也不是啥光彩的事情。
但历史中真实的戚继光,确实是个非常怕老婆的人。在我看来,史实与上面这个故事之间的唯一区别是,他就算有这个心思,也是绝对不敢动手的。
很多人认为,怕老婆的实质其实是爱护老婆。不过,我相信戚继光同志是绝不会同意这个观点的,他是真怕,怕得心服口服。
因为他的这位老婆确实是个了不得的女人。十八岁时,刚刚上班的戚继光娶了一位姓王的姑娘过门,也就是后来的王氏。
当时戚继光已经是四品指挥,但他老婆的家世更为厉害,老丈人最高曾干到过总兵,是明军的高级将领。将门出虎女,王氏脾气倔犟,且自幼习武,善用刀剑,据说发起火来连戚继光都不是她的对手,经常被打得到处跑。
论家世比不过,想打架又未必打得赢,所以在两人有矛盾时,大都是戚继光让步。
虽然老婆很强势,但事实上,只要不触及原则问题,她对戚继光还是很好的。当年戚将军家里不富裕,有次买条鱼改善伙食,老婆做好了端上来一看——只有鱼头和鱼尾。
戚继光估计是老婆自己把鱼吃了,也就没做声,但到了晚餐的时候,王氏却又把剩下的鱼肉端了上来,戚继光这才恍然大悟,感动得半天说不出话。
不过,要是牵涉到原则问题,那就不好说了。这个所谓的原则问题,就是纳妾。
戚继光其实并不好色,他之所以动这个念头,实在是因为封建思想的毒害——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偏偏王氏就是没有儿子,好不容易生出来却又都幼年夭折。眼看老婆年纪大了,戚继光动起了心思,在他三十五岁那年,娶了第一个小妾沈氏,之后又分别娶了陈氏和杨氏。
在小妾的帮助下,戚继光终于有了自己的儿子,这就是后来的戚安国、戚昌国、戚兴国等人。
虽说在那万恶的旧社会,国家允许一夫多妻,娶个小妾也不会涉及包二奶问题,但这也要看具体情况。戚继光深知,如果让老婆知道了,那是要出大事的,所以他严密封锁了消息,这些事情都是他瞒着老婆干的。
但纸毕竟包不住火,三个女人还有那几个活蹦乱跳的孩子,你当老婆是白内障不成?
老婆生气了,事情闹大了。一般说来,听到老公包二奶,无非有以下几种反应:要么息事宁人,要么去法院闹离婚——就连那位传说中著名的悍妇,外号“河东狮”的柳月娥,也不过是去老公的单位,找上级领导闹事。
王氏的处理方法却大不相同,当她听说这个消息后,既不找组织,也不找领导,随手抄起一把尖刀,奔着戚继光就去了。
值得夸奖的是,戚继光同志十分机灵,听到消息立马就溜了。王氏扑了个空,却绝不肯罢休,每日在家里蹲守,并且扬言: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不剁了你誓不罢休!
戚继光同志麻烦了,有家不能回,在单位住也不是个事儿。于是他一咬牙,不戴任何盔甲,套着一件便装回了家,在老婆没来得及动手之前,便扑通一声跪下,然后号啕大哭,痛斥封建礼教,说自己也是受害者,为了生儿子才不得已如此,并且讲过去忆往昔,恩爱夫妻,同甘共苦,等等。
女人毕竟是女人,被戚继光这么一阵忽悠,心肠就软了,随即丢下尖刀,与戚继光抱头痛哭。
戚继光单刀赴会,凭借着勇气和对老婆的信任,化解了恩怨。但如果你认为事情如此简单,那你就错了。
事实上,历史中的戚继光是一个几乎从不冒险的人,他的兵法要诀是“谋定战”。也就是说,如果没有必胜的把握,他绝不会作战。而在其政治活动和日常生活中,他也一直遵循着这个原则。老婆如此凶悍,要是一时火起,真的把自己给剁了,那就亏大了。
然而,他依然不带侍卫,跑去找自己的老婆说理,且毫无畏惧。这并非他喝酒壮了胆,只是因为在他的那件便服下面,还穿着一件护甲。
参考消息
戚将军的家庭纠纷
戚继光和妻子王氏十三岁定亲,十八岁成婚。两人虽然感情很好,但是正所谓“英雄难过美人关”。四十八岁的时候,戚继光已经偷偷娶了第三个小妾,而且抱上了第五个儿子。眼见同甘共苦的丈夫一再不忠,王氏很愤怒,恨不得亲自拿刀杀了他。为了安抚王氏,戚继光把其中一个儿子过继给她,可是这个儿子早夭。心灰意冷的王氏终于不堪其扰,打包袱回了娘家,连句话也没再带给戚继光。
但如果据此认为戚继光同志狡诈,还是值得商榷的。面对如此彪勇的老婆,要想求生存求发展,确实是不太容易的。
而戚继光同志的经历也告诉我们,在娶一个强悍的老婆之前,必须作好充分的思想准备。
这就是倭寇们即将挑战的对手。不久之后,他们就将感受到戚继光曾经体会过的那种恐惧。
当倭寇到达新河城下的时候,人们极为慌乱,毕竟城中的士兵都已出征,仅剩下普通百姓和妇孺,毫无反抗之力。
关键时刻王氏挺身而出,召集仅有的上百名亲兵,命令他们立刻贴出告示,稳定人心。但要守住城池,仅这些人是不够的,于是她去了军械库。
军械库是存放兵器的地方,要想抵挡倭寇,只有拿出库中的武器,装备老百姓,才能坚持到援兵到来。
可偏偏那位看守是个死脑筋,说这里是戚继光交给他管的,除了戚继光的命令,他不听任何人调遣。
这位看守同志仗着戚继光撑腰,十分嚣张,坚决不肯打开库门。可惜,他面前的这个人,却是唯一的例外。
戚夫人都没用正眼看他,当即大喝一声:
“你算是个什么东西,快开库门!等戚继光回来,让他只管来找我!”
看守打了个哆嗦,他知道这女人惹不起,立刻打开了库门,并将武器分发到百姓的手中。
事情忙完后,王氏回到家中,穿上了自己家传的盔甲,登上城头,准备指挥作战。她将用自己的行动证明,勇气和英武并不是男人的专属。
但戚夫人虽然凶悍,倒也是个明白人:虽说现在人手不少,但这些百姓只能充充门面,要指望他们打胜仗,那也只能是抓瞎。于是在沉思片刻后,她决定使用一个计谋。
当倭寇们满怀着抢掠的梦想,跑步来到新河城下的时候,他们惊奇地发现,城头上竟然插满了旗帜,且杀声震天,站得水泄不通,时不时还从城内射来弓箭和火枪。
这个排场实在是太大了,就如同黑社会谈判一样,重要的是数量而不是质量。管你老头、老太太,还是家庭主妇,只要是个人,都被戚夫人拉着上了城头,虽说战斗力全无,但吓唬人还是有效的。
倭寇们吓得不行,但这么远跑来,就这么回去也实在不甘心,于是他们在城外扎营,准备多等几天。
他们只等了一天。
不是不想等,而是因为第二天,戚继光的援兵就到了。
虽说戚继光对老婆很有信心,但他也很清楚,光凭他老婆也是摆不平那一大帮倭寇的,所以他火速派出了援军。
于是苦苦等待着的倭寇们完蛋了。援军发动了猛攻,戚夫人自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率亲军由城内杀出。但倭寇的战斗力确实厉害,两头夹击之下,仍占据一户大院继续负隅顽抗。戚家军随即改变策略,改用火枪攻击,击毙敌寇上百人,剩下的实在受不了了,只好分头逃走。
嘉靖四十年四月二十六日,新河战斗结束,倭寇死伤二百八十余人,戚家军仅阵亡三人。
作为一次遭遇战,新河战斗是十分成功的,但奉命率军前来救援的游击将军胡守仁依然感到了一丝不安。因为按照之前的判断,宁海不过是个陷阱,新河才是聚集倭寇主力的目标。然而经过交锋,他才发现这群进犯新河的倭寇仅千人而已,如果说敌军主力不在这里,那又会在哪里呢?
答案是宁海。
进犯台州的倭寇,原先大都是汪直和徐海的手下,跟着这两个人混的时间长了,基本上都懂得些兵法,所谓兵不厌诈,对他们而言并不是什么新鲜玩意儿。
所以当大家都认为宁海只是诱饵,新河才是进攻对象时,他们却改变了策略,只派出部分兵力进犯,而将主力撤回,并隐藏在宁海,等待最佳时机的到来。
这一招实在高明,确实瞒过了很多人,但是在那重重迷雾之后,有一个人却始终洞悉着这一切。
台州大捷
作为一名不世出的优秀将领,戚继光有着很高的军事天赋,此等伎俩自然不在话下。从宁海交锋之后,他就意识到这群倭寇并不简单,所以当新河出现敌军通报的时候,他并没有亲自带着主力回击,只派出了部将胡守仁前去救援,自己则偃旗息鼓,等待着敌人的出现。
很快,他的预测得到了验证。
就在他派出援军的第二天下午,紧急军情传来,大股倭寇已经集结准备大举进犯,而他们的目标是台州。
到目前为止,敌军的动向大体都在戚继光的掌握之中,但意外依然发生了:由于无法掌握敌人的具体方位,戚继光驻地离台州还有上百里,而对手已经兵临城下,留给他的时间只有一个晚上。
而更严重的问题是,你派人去打仗,自然要管饭,但是为了确保行动迅捷,当初抵达宁海的时候,他的戚家军只带了三天的干粮,此时已经是第三天,军中即将断粮。
所以眼前的问题十分棘手:战况危急,距离很远,没有饭吃。
然而,戚继光找到了一个解决问题的方法,他下达了命令:全军奔袭,台州开饭!
变阵
就在胡守仁结束新河战斗,大开酒宴庆祝胜利的那一夜,戚继光正率军向台州挺进。敌军已经抵达台州,拂晓就会发动进攻,而这个夜晚,是他唯一的时间,也是唯一的机会。
嘉靖四十年四月二十七日,经过一晚上的奔袭,戚继光率军挺进一百一十里,终于在黎明时分抵达台州城,而此时敌军距离台州还有两里。
时间刚刚好,刚刚好。
然而,当戚继光命令部队继续前进的时候,意想不到的情况出现了,一向听话的部下们竟然抗命了。
鸳鸯阵、三才阵、五行阵
义乌的兄弟们罢工了。你老人家说好晚上跑路,到了台州就能吃饭,现在又出尔反尔,一定要先打仗,虽说我们实诚,你也不能这么忽悠人吧。
事实证明戚继光是有远见的,当年他费尽心思一定要挑老实人,为的就是今天。他不慌不忙地站出来,讲了一堆民族大义、国家兴亡之类的话,竟然把当兵的说得热泪盈眶,然后他当众叫出了炊事班,让他们拿着从城里取出的粮食,开始准备做饭,并作出了庄严的承诺:敌人在前面,饭在这里,打完仗,就吃饭!
于是士兵们顶着微亮的天色继续前进了,支持他们前进的,是一个极为朴素的念头:打死倭寇,就能吃饭。
在离城两里的花街,自以为得逞的倭寇终于遇上了戚家军。吃惊之余,他们惊恐地发现,这群敌人的表情十分凶狠,眼睛冒绿光,似乎恨不得吃了自己(可以理解)。
一边要抢劫,一边要吃饭,大家都很急,于是二话不说就开打。
如之前一样,戚继光又摆出了鸳鸯阵,倭寇们则排出一字阵迎战。所谓一字阵,就是一字排开,实在说不上有多高明。然而意外发生了,戚家军虽然取得了优势,砍杀了很多敌人,却未能如以往一样,迅速击溃敌军。
在后方观战的戚继光也很纳闷,但片刻之间,他已然找到了原因——地形。
鸳鸯阵是一个威力强大的阵形,但毕竟有十一个人,要发挥作用,需要一定的空间,而花街地形狭窄,根本施展不开,战局自然陷入僵持。于是戚继光下达了第二个命令:
“变阵!”
瞬息之间,鸳鸯阵突然发生了变化,开始了第一次变阵。
队长身后的两列纵队各自分开,以五人为单位进行布阵,狼筅兵迈步上前,与盾牌并列,形成第一道防线,两名长枪手跟随其后,短刀手殿后,开始独立作战。
如果说鸳鸯阵是戚继光改编自唐顺之原创的话,那这个阵形应该算是他的独立发明创造,主要用于狭窄地区的巷战,它的名字叫五行阵。
毕竟人少好办事,五个人比十一个人要灵活得多。倭寇们挥舞长刀,面对五行阵,既不能攻,也不能守,只要被狼筅挂住,顷刻之间就会被长矛刺穿。虽然许多人持刀狂呼,死战不退,但除了身上多几个窟窿,实在没有更多的收获。
于是他们决定逃跑,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戚继光再次下达了指示。阵形就此开始第二次变化。
在命令下达的那一刻,狼筅兵迅速上前,超越所有同伴,站在队伍的最前面,两名长枪手紧跟在他的身后,盾牌手和短刀手分别站在长枪手的侧方,保护他们的侧翼。阵形在狼筅兵的带领下,开始发动追击。
这是鸳鸯阵的第二种变化,它的名字叫三才阵,主要用于冲锋进攻,或是敌台州大战军败退时的追击。
当然对于日本人而言,阵形变不变,实在已经不重要了,五行阵和三才阵都是要人命的,跑路才是最佳选择。戚家军追击残敌,再次大获全胜。
嘉靖四十年四月二十七日,花街战斗结束,倭寇伤亡一千余人,全军溃败,救出被掳百姓五千余人,戚家军伤亡合计:三人。
在新河之战与花街之战后,倭寇大势已去,戚继光继续发动攻击,并在上锋岭和长沙之战中大量歼灭敌军。同年五月末,进犯倭寇全线败退,日本的仁兄们乘兴而来,被人追着屁股打了一个月,没有抢到钱,反而赔了本,只好败兴而归。
这是一次光辉的战役,是一次以戚继光的彻底胜利、日本倭寇的彻底失败而告终的战役。
“臣都察院右都御史,总督直浙兼制军务胡宗宪上奏,(嘉靖)四十年四五月,倭贼分犯台州水陆诸处,台金严参将戚继光,共擒斩倭首一千四百二十六夷,焚溺死者四千有余。”
自嘉靖四十年四月二十二日至五月二十七日,戚继光率其所部四千明军,对阵两万敌军,在无其他军队配合的情况下,五战五胜,共计歼敌五千五百余人,累计伤亡不足二十人,史称“台州大捷”。
;简单说来,所谓鸳鸯阵的原理,和打群架大致相同。瞄准目标,群起殴之,远了用啤酒瓶砸,接近后用西瓜刀砍,贴身后就用匕首捅,不管你黑带白带,剑道几段,全部完蛋。正是所谓“乱拳打死老师傅”是也。
当然了,这只是一个形象的比喻。事实上,鸳鸯阵是古代军事智慧的伟大杰作,作为一个近身格斗阵法,在此后的百年之中,人们依然无法找到破解它的方法。
而这个由十一人组成的鸳鸯阵之所以能够名留军史,威名远播,是因为它不但有着极为可怕的战斗威力,而且几乎毫无破绽。
这是一个近乎完美的战斗队列,因为它有着无可挑剔的位置组合和武器装备。在这十一个人中,有一个是队长,他站在队伍的前列中央,其余十个人分成两列纵队,站在他的背后。
虽说只有十个人,他们却持有五种不同的武器,并组成了四道互相配合的攻击线。在队长身后,是两名持有标枪的盾牌兵,他们用盾牌掩护自己和后面的战友,并首先投掷标枪发动进攻。
掩护盾牌兵的,是站在他们后面的狼筅兵。所谓狼筅,是一种特制的兵器,形状十分怪异,以长铁棍为主干,上面扎满铁枝和倒刺,往前一挺,跟铁丝网一样,任谁也过不来。
狼筅兵的后面,是四名长矛兵,他们是队伍的攻击主力,看见敌人,就使用长矛前刺。
队列的最后,是两名短刀手,防止对手迂回,从侧翼保护长枪手。
这是一个毫无弱点的阵形,十一个人互相配合、互相掩护,构成一个完美的杀阵,就算你是日本剑圣宫本武藏,估计也没戏唱。
但所谓无知者无惧,宁海的倭寇们不管三七二十一,玩起了武士道,拼了命地往前冲。但还没走几步,很多人就被飞来的标枪射倒,运气好点的继续冲,就会被盾牌挡住或者是被狼筅钩住,倒刺拉扯几次,就算不死也要掉层皮。
如果鸿运高照,到现在你还没死,也不用高兴太早,因为还有四支长矛等着你,就算你想反击,但前面有狼筅和盾牌挡着,只能干着急,眼睁睁地看对方捅你,不被捅死,也被气死了。
情况大致就是这样。倭寇们没冲多久,就被标枪、狼筅和长矛杀死大半,剩下的人虽然还不知道这套阵法的结构和奥妙,但有一点他们是清楚的——再不快跑就死定了。
宁海前哨战就这样结束了,倭寇死伤二百余人,戚家军除一人轻伤外,毫无损失。
戚继光的第一次出击获得了完胜,倭寇全线败退。但多年的军事素养告诉他,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
根据情报显示,此次敌军进犯规模达几万人之众,且经过周密的组织集结,虽说这只是支先头部队,但进展似乎太过于顺利了,顺利得如同有人安排一样。
戚继光的预感是正确的,这确实是一个陷阱,就在军队抵达宁海的同时,倭寇数千主力正向新河方向急行挺进,意图偷袭新河城。
当这个紧急军情传到大本营的时候,所有的人都惊呆了,因为新河城十分空虚,根本没有防护能力,而且里面主要驻扎着明军将领与士兵的家属,且以妇孺居多,如若落入倭寇手中,后果不堪设想。
这下大家紧张了,老婆孩子还在城里,有个三长两短不是闹着玩的,于是纷纷主动请战,希望立刻回援。
然而,戚继光却十分镇定,只是笑着对部下说道:
“不要急,请诸位放心,在援兵到来之前,那座城池是不会失陷的。”
作为一个不喜欢忽悠的将领,戚继光的每一次自信都是有理由的,这次也不例外。他之所以作出这样的判断,是因为他十分清楚,在新河城里,住着一个极为厉害的人。只要这个人在,倭寇就绝对进不了城。
戚继光最害怕的人
戚继光自幼饱读兵书,练习武艺,上过许多战场,见过很多死人,踩过无数尸首,也从没听说他吃不下饭,睡不着觉,是出了名的胆大包天。在这个世上,有人能让他感到害怕吗?
答案是肯定的。虽然他上过阵,虽然他杀过人,虽然他非常的牛,但他始终深深地畏惧着一个人,畏惧到了极点。
这个人就是他的老婆。
怕老婆是我国的传统美德,历史上留下了许多“气管炎”的光辉事迹,这其中自然少不了戚继光同志。他怕老婆的故事和他的丰功伟绩一同流传千古。
据说他的老婆实在太凶,闹得他实在受不了,一气之下从家里搬出来,住进了军营里。部下觉得他又窝囊、又可怜,纷纷煽动他:你老婆竟然如此嚣张,还敢欺负你,我们大家穿好盔甲,备齐刀剑,在营里等着,你把她叫进来,乱刀砍死,也就一了百了了。
戚继光估计是受尽了委屈,于是一气之下一跺脚:就这么干!砍死她!
约定的日子到了,手下全副武装,埋伏在营内,戚继光则派人去请自己的老婆进营。
老婆大人如约前来,她进入营房,看着周围手持刀剑的士兵,毫不畏惧,还大声喝问戚继光:
“找我来有什么事?”
在这位凶悍的老婆面前,戚继光没有示弱,他霍然站了起来,大声说道:
“我刚刚整队完毕,特请夫人前来阅兵!”
很明显,这故事是不真实的。因为就算戚继光想除掉自己的老婆,也不会如此大张旗鼓,召集这么多人来干,毕竟被老婆赶出门也不是啥光彩的事情。
但历史中真实的戚继光,确实是个非常怕老婆的人。在我看来,史实与上面这个故事之间的唯一区别是,他就算有这个心思,也是绝对不敢动手的。
很多人认为,怕老婆的实质其实是爱护老婆。不过,我相信戚继光同志是绝不会同意这个观点的,他是真怕,怕得心服口服。
因为他的这位老婆确实是个了不得的女人。十八岁时,刚刚上班的戚继光娶了一位姓王的姑娘过门,也就是后来的王氏。
当时戚继光已经是四品指挥,但他老婆的家世更为厉害,老丈人最高曾干到过总兵,是明军的高级将领。将门出虎女,王氏脾气倔犟,且自幼习武,善用刀剑,据说发起火来连戚继光都不是她的对手,经常被打得到处跑。
论家世比不过,想打架又未必打得赢,所以在两人有矛盾时,大都是戚继光让步。
虽然老婆很强势,但事实上,只要不触及原则问题,她对戚继光还是很好的。当年戚将军家里不富裕,有次买条鱼改善伙食,老婆做好了端上来一看——只有鱼头和鱼尾。
戚继光估计是老婆自己把鱼吃了,也就没做声,但到了晚餐的时候,王氏却又把剩下的鱼肉端了上来,戚继光这才恍然大悟,感动得半天说不出话。
不过,要是牵涉到原则问题,那就不好说了。这个所谓的原则问题,就是纳妾。
戚继光其实并不好色,他之所以动这个念头,实在是因为封建思想的毒害——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偏偏王氏就是没有儿子,好不容易生出来却又都幼年夭折。眼看老婆年纪大了,戚继光动起了心思,在他三十五岁那年,娶了第一个小妾沈氏,之后又分别娶了陈氏和杨氏。
在小妾的帮助下,戚继光终于有了自己的儿子,这就是后来的戚安国、戚昌国、戚兴国等人。
虽说在那万恶的旧社会,国家允许一夫多妻,娶个小妾也不会涉及包二奶问题,但这也要看具体情况。戚继光深知,如果让老婆知道了,那是要出大事的,所以他严密封锁了消息,这些事情都是他瞒着老婆干的。
但纸毕竟包不住火,三个女人还有那几个活蹦乱跳的孩子,你当老婆是白内障不成?
老婆生气了,事情闹大了。一般说来,听到老公包二奶,无非有以下几种反应:要么息事宁人,要么去法院闹离婚——就连那位传说中著名的悍妇,外号“河东狮”的柳月娥,也不过是去老公的单位,找上级领导闹事。
王氏的处理方法却大不相同,当她听说这个消息后,既不找组织,也不找领导,随手抄起一把尖刀,奔着戚继光就去了。
值得夸奖的是,戚继光同志十分机灵,听到消息立马就溜了。王氏扑了个空,却绝不肯罢休,每日在家里蹲守,并且扬言: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不剁了你誓不罢休!
戚继光同志麻烦了,有家不能回,在单位住也不是个事儿。于是他一咬牙,不戴任何盔甲,套着一件便装回了家,在老婆没来得及动手之前,便扑通一声跪下,然后号啕大哭,痛斥封建礼教,说自己也是受害者,为了生儿子才不得已如此,并且讲过去忆往昔,恩爱夫妻,同甘共苦,等等。
女人毕竟是女人,被戚继光这么一阵忽悠,心肠就软了,随即丢下尖刀,与戚继光抱头痛哭。
戚继光单刀赴会,凭借着勇气和对老婆的信任,化解了恩怨。但如果你认为事情如此简单,那你就错了。
事实上,历史中的戚继光是一个几乎从不冒险的人,他的兵法要诀是“谋定战”。也就是说,如果没有必胜的把握,他绝不会作战。而在其政治活动和日常生活中,他也一直遵循着这个原则。老婆如此凶悍,要是一时火起,真的把自己给剁了,那就亏大了。
然而,他依然不带侍卫,跑去找自己的老婆说理,且毫无畏惧。这并非他喝酒壮了胆,只是因为在他的那件便服下面,还穿着一件护甲。
参考消息
戚将军的家庭纠纷
戚继光和妻子王氏十三岁定亲,十八岁成婚。两人虽然感情很好,但是正所谓“英雄难过美人关”。四十八岁的时候,戚继光已经偷偷娶了第三个小妾,而且抱上了第五个儿子。眼见同甘共苦的丈夫一再不忠,王氏很愤怒,恨不得亲自拿刀杀了他。为了安抚王氏,戚继光把其中一个儿子过继给她,可是这个儿子早夭。心灰意冷的王氏终于不堪其扰,打包袱回了娘家,连句话也没再带给戚继光。
但如果据此认为戚继光同志狡诈,还是值得商榷的。面对如此彪勇的老婆,要想求生存求发展,确实是不太容易的。
而戚继光同志的经历也告诉我们,在娶一个强悍的老婆之前,必须作好充分的思想准备。
这就是倭寇们即将挑战的对手。不久之后,他们就将感受到戚继光曾经体会过的那种恐惧。
当倭寇到达新河城下的时候,人们极为慌乱,毕竟城中的士兵都已出征,仅剩下普通百姓和妇孺,毫无反抗之力。
关键时刻王氏挺身而出,召集仅有的上百名亲兵,命令他们立刻贴出告示,稳定人心。但要守住城池,仅这些人是不够的,于是她去了军械库。
军械库是存放兵器的地方,要想抵挡倭寇,只有拿出库中的武器,装备老百姓,才能坚持到援兵到来。
可偏偏那位看守是个死脑筋,说这里是戚继光交给他管的,除了戚继光的命令,他不听任何人调遣。
这位看守同志仗着戚继光撑腰,十分嚣张,坚决不肯打开库门。可惜,他面前的这个人,却是唯一的例外。
戚夫人都没用正眼看他,当即大喝一声:
“你算是个什么东西,快开库门!等戚继光回来,让他只管来找我!”
看守打了个哆嗦,他知道这女人惹不起,立刻打开了库门,并将武器分发到百姓的手中。
事情忙完后,王氏回到家中,穿上了自己家传的盔甲,登上城头,准备指挥作战。她将用自己的行动证明,勇气和英武并不是男人的专属。
但戚夫人虽然凶悍,倒也是个明白人:虽说现在人手不少,但这些百姓只能充充门面,要指望他们打胜仗,那也只能是抓瞎。于是在沉思片刻后,她决定使用一个计谋。
当倭寇们满怀着抢掠的梦想,跑步来到新河城下的时候,他们惊奇地发现,城头上竟然插满了旗帜,且杀声震天,站得水泄不通,时不时还从城内射来弓箭和火枪。
这个排场实在是太大了,就如同黑社会谈判一样,重要的是数量而不是质量。管你老头、老太太,还是家庭主妇,只要是个人,都被戚夫人拉着上了城头,虽说战斗力全无,但吓唬人还是有效的。
倭寇们吓得不行,但这么远跑来,就这么回去也实在不甘心,于是他们在城外扎营,准备多等几天。
他们只等了一天。
不是不想等,而是因为第二天,戚继光的援兵就到了。
虽说戚继光对老婆很有信心,但他也很清楚,光凭他老婆也是摆不平那一大帮倭寇的,所以他火速派出了援军。
于是苦苦等待着的倭寇们完蛋了。援军发动了猛攻,戚夫人自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率亲军由城内杀出。但倭寇的战斗力确实厉害,两头夹击之下,仍占据一户大院继续负隅顽抗。戚家军随即改变策略,改用火枪攻击,击毙敌寇上百人,剩下的实在受不了了,只好分头逃走。
嘉靖四十年四月二十六日,新河战斗结束,倭寇死伤二百八十余人,戚家军仅阵亡三人。
作为一次遭遇战,新河战斗是十分成功的,但奉命率军前来救援的游击将军胡守仁依然感到了一丝不安。因为按照之前的判断,宁海不过是个陷阱,新河才是聚集倭寇主力的目标。然而经过交锋,他才发现这群进犯新河的倭寇仅千人而已,如果说敌军主力不在这里,那又会在哪里呢?
答案是宁海。
进犯台州的倭寇,原先大都是汪直和徐海的手下,跟着这两个人混的时间长了,基本上都懂得些兵法,所谓兵不厌诈,对他们而言并不是什么新鲜玩意儿。
所以当大家都认为宁海只是诱饵,新河才是进攻对象时,他们却改变了策略,只派出部分兵力进犯,而将主力撤回,并隐藏在宁海,等待最佳时机的到来。
这一招实在高明,确实瞒过了很多人,但是在那重重迷雾之后,有一个人却始终洞悉着这一切。
台州大捷
作为一名不世出的优秀将领,戚继光有着很高的军事天赋,此等伎俩自然不在话下。从宁海交锋之后,他就意识到这群倭寇并不简单,所以当新河出现敌军通报的时候,他并没有亲自带着主力回击,只派出了部将胡守仁前去救援,自己则偃旗息鼓,等待着敌人的出现。
很快,他的预测得到了验证。
就在他派出援军的第二天下午,紧急军情传来,大股倭寇已经集结准备大举进犯,而他们的目标是台州。
到目前为止,敌军的动向大体都在戚继光的掌握之中,但意外依然发生了:由于无法掌握敌人的具体方位,戚继光驻地离台州还有上百里,而对手已经兵临城下,留给他的时间只有一个晚上。
而更严重的问题是,你派人去打仗,自然要管饭,但是为了确保行动迅捷,当初抵达宁海的时候,他的戚家军只带了三天的干粮,此时已经是第三天,军中即将断粮。
所以眼前的问题十分棘手:战况危急,距离很远,没有饭吃。
然而,戚继光找到了一个解决问题的方法,他下达了命令:全军奔袭,台州开饭!
变阵
就在胡守仁结束新河战斗,大开酒宴庆祝胜利的那一夜,戚继光正率军向台州挺进。敌军已经抵达台州,拂晓就会发动进攻,而这个夜晚,是他唯一的时间,也是唯一的机会。
嘉靖四十年四月二十七日,经过一晚上的奔袭,戚继光率军挺进一百一十里,终于在黎明时分抵达台州城,而此时敌军距离台州还有两里。
时间刚刚好,刚刚好。
然而,当戚继光命令部队继续前进的时候,意想不到的情况出现了,一向听话的部下们竟然抗命了。
鸳鸯阵、三才阵、五行阵
义乌的兄弟们罢工了。你老人家说好晚上跑路,到了台州就能吃饭,现在又出尔反尔,一定要先打仗,虽说我们实诚,你也不能这么忽悠人吧。
事实证明戚继光是有远见的,当年他费尽心思一定要挑老实人,为的就是今天。他不慌不忙地站出来,讲了一堆民族大义、国家兴亡之类的话,竟然把当兵的说得热泪盈眶,然后他当众叫出了炊事班,让他们拿着从城里取出的粮食,开始准备做饭,并作出了庄严的承诺:敌人在前面,饭在这里,打完仗,就吃饭!
于是士兵们顶着微亮的天色继续前进了,支持他们前进的,是一个极为朴素的念头:打死倭寇,就能吃饭。
在离城两里的花街,自以为得逞的倭寇终于遇上了戚家军。吃惊之余,他们惊恐地发现,这群敌人的表情十分凶狠,眼睛冒绿光,似乎恨不得吃了自己(可以理解)。
一边要抢劫,一边要吃饭,大家都很急,于是二话不说就开打。
如之前一样,戚继光又摆出了鸳鸯阵,倭寇们则排出一字阵迎战。所谓一字阵,就是一字排开,实在说不上有多高明。然而意外发生了,戚家军虽然取得了优势,砍杀了很多敌人,却未能如以往一样,迅速击溃敌军。
在后方观战的戚继光也很纳闷,但片刻之间,他已然找到了原因——地形。
鸳鸯阵是一个威力强大的阵形,但毕竟有十一个人,要发挥作用,需要一定的空间,而花街地形狭窄,根本施展不开,战局自然陷入僵持。于是戚继光下达了第二个命令:
“变阵!”
瞬息之间,鸳鸯阵突然发生了变化,开始了第一次变阵。
队长身后的两列纵队各自分开,以五人为单位进行布阵,狼筅兵迈步上前,与盾牌并列,形成第一道防线,两名长枪手跟随其后,短刀手殿后,开始独立作战。
如果说鸳鸯阵是戚继光改编自唐顺之原创的话,那这个阵形应该算是他的独立发明创造,主要用于狭窄地区的巷战,它的名字叫五行阵。
毕竟人少好办事,五个人比十一个人要灵活得多。倭寇们挥舞长刀,面对五行阵,既不能攻,也不能守,只要被狼筅挂住,顷刻之间就会被长矛刺穿。虽然许多人持刀狂呼,死战不退,但除了身上多几个窟窿,实在没有更多的收获。
于是他们决定逃跑,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戚继光再次下达了指示。阵形就此开始第二次变化。
在命令下达的那一刻,狼筅兵迅速上前,超越所有同伴,站在队伍的最前面,两名长枪手紧跟在他的身后,盾牌手和短刀手分别站在长枪手的侧方,保护他们的侧翼。阵形在狼筅兵的带领下,开始发动追击。
这是鸳鸯阵的第二种变化,它的名字叫三才阵,主要用于冲锋进攻,或是敌台州大战军败退时的追击。
当然对于日本人而言,阵形变不变,实在已经不重要了,五行阵和三才阵都是要人命的,跑路才是最佳选择。戚家军追击残敌,再次大获全胜。
嘉靖四十年四月二十七日,花街战斗结束,倭寇伤亡一千余人,全军溃败,救出被掳百姓五千余人,戚家军伤亡合计:三人。
在新河之战与花街之战后,倭寇大势已去,戚继光继续发动攻击,并在上锋岭和长沙之战中大量歼灭敌军。同年五月末,进犯倭寇全线败退,日本的仁兄们乘兴而来,被人追着屁股打了一个月,没有抢到钱,反而赔了本,只好败兴而归。
这是一次光辉的战役,是一次以戚继光的彻底胜利、日本倭寇的彻底失败而告终的战役。
“臣都察院右都御史,总督直浙兼制军务胡宗宪上奏,(嘉靖)四十年四五月,倭贼分犯台州水陆诸处,台金严参将戚继光,共擒斩倭首一千四百二十六夷,焚溺死者四千有余。”
自嘉靖四十年四月二十二日至五月二十七日,戚继光率其所部四千明军,对阵两万敌军,在无其他军队配合的情况下,五战五胜,共计歼敌五千五百余人,累计伤亡不足二十人,史称“台州大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