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www.quanben.ac,明朝那些事儿(全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就知名度而言,左良玉是比较高的,在很大程度上,他要感谢孔尚任,因为这位仁兄把他写进了自己的戏里(《桃花扇》),虽然不是啥正面角色,但好歹是露了脸。
左良玉,字昆山,无学历,文盲。
左良玉的身世,是非常秘密的,秘密到连他自己都不知道,从小父母双亡,由叔父抚养长大,就这么个出身,你让他饱读诗书,就是拿他开涮。
没书读,也得找工作,长大以后,左良玉去当了兵,小兵。
他的成长经历,跟曹文诏类似,但他混得比曹文诏好,到崇祯元年的时候,就已经混到了都司。
顺便说一句,他之所以混得好,跟个人努力关系不大,只是因为一个偶然的机会。
天启年间,他还是个小兵时,有一次机缘巧合,遇到了一个人。
当时的左良玉,实在没啥特点,谁都瞧不上,但这个人算是例外,看见左良玉后,惊为天人,说他很好,将来很强大,就说了几句话,建议朝廷给他提了个游击。
这位慧眼识才的仁兄,叫做侯恂,希望你还记得他,因为天启二年,他还曾经提拔过另一个人——袁崇焕。
按侯恂的说法,左良玉是个难得的人才,很快就会出人头地。
但事情跟他所说的,似乎还是有点儿差距,左良玉一直到崇祯元年,还是个小人物。
但不负侯恂所望,左良玉终究还是出名了,只是出名的方式,比较特别。
这事之前也提过,崇祯元年,宁远兵变,巡抚毕自肃自尽,袁崇焕来收拾残局,收拾来收拾去,就把左良玉给收拾了。
当兵的没拿到工资,才兵变,左良玉有工资,自然不参加,但手下的兵哗变,他负领导责任,就这么被赶回了家。
回家待了几天,又回来了。
袁崇焕死后,孙承宗又把他招了回来,去打关内四城,就是在那里,他开始崭露头角,和曹文诏并肩作战,收复了遵化。
恰好,这段时间侯恂也混得不错,顺道给他提了副将,从此顺风顺水。
客观地讲,左良玉同志的进步,基本上是靠侯恂的,但后来的事情告诉我们,侯恂是个眼光很准的人,袁崇焕,他没有看错,左良玉,也没有。
根据史料记载,左良玉身材很高,作战很猛,且足智多谋,虽说没文化,但很懂兵法,每次打仗都给人下套挖坑,此外,他个人的战斗技术也相当厉害。
除作战外,左良玉还有点儿个人技术,他使用的兵器,不是长矛,而是弓箭,据说百发百中,而且左右手都能射箭,速度极快。
到山西后,果然不同凡响。
先在涉县打了一仗,大败之,然后在辉县打了一仗,大败之,最后到了武安,被大败之。
这是个比较奇怪的事,当时左良玉的手下,有七八千人,竟然被农民军全歼,他自己带着几个手下好不容易才跑回来,实在很没有名将风采。
不过不要紧,就算名将,也有发挥失常的时候,何况还有个不会发挥失常的名将。
对于皇帝的任命,曹文诏很感动。
猛人被感动,反映在行动上,就是猛打、猛杀。
崇祯六年(1633)二月,曹文诏开始攻击。
他追击的敌人,有二十万,而他的兵力,是三千人。
不用怀疑,你没有看错,这就是曹文诏所有,且仅有的兵力。
他的追击之旅,第一站是霍州。在这里,他遇上了自己的第一个对手——上天龙。
上天龙究竟是谁,就别问了,我只知道,他是死在曹文诏手下的第一个首领。
上天龙手下,有上万人,摆好阵势,曹文诏率军冲锋。
这位兄弟抵抗的时间,也就是那一冲的瞬间——一冲就垮。
垮得实在太快,所以头头也没来得及跑,就被曹文诏杀了。
他的第二站,是盂县。
盂县,离太原没多远,在这里等待着他的,是混世王。
混世王这个外号,是很有点儿哲学意味的,毕竟在世上,也就是个混,但曹文诏用实际行动生动地告诉他,混是容易的,混成王是很难的。
双方在盂县相遇,混世王的兵力,大致是曹文诏的六倍。
六十倍都没用。
曹文诏毫不费力,就击溃了混世王,混世王想跑,没跑掉,被曹文诏斩杀。
当时的太原,算是民军的天下,因为这里是三十六营首领、紫金梁王自用的老巢,此外,如闯王高迎祥、闯将李自成等猛人,也都在那一带混。
曹文诏来后,就没法混了。
在他到任几个月后,史书上出现了这样的记载:“五台、盂县、定襄、寿阳贼尽平。”
曹文诏实在太猛,他连续作战,连续获胜,先后击溃十几支民军,但凡跟他作战的,基本都撑不过一天。此后,他又在太谷、范村、榆社连续发起攻击,“贼几消尽”。
其实打到这个份儿上,就算够意思了,但曹文诏是个比较较真儿的人,非要干到底,因为那个最终的目标,就在他的眼前——紫金梁。
曹文诏是明白人,他知道,就凭对方这二十多万人,即使站在那里不动,让他砍,三千人,也得砍上十天半月。
所以最快、最方便的办法,就是干掉紫金梁。
为实现这个目标,他发动了连续攻击,关于这段时间的经历,史书上的记载,大致是时间、地名、斩杀人数——曹文诏斩杀的人数。
短短十五天内,曹文诏率军七战七胜,打得紫金梁到处乱跑,先到泽州,再到润城、沁水,每到一地,最多一天,曹文诏就到,到了就打,打了就胜。
紫金梁原本的想法,是集中兵力,跟曹文诏死磕。
但事实证明,死磕未必能行,死倒是肯定的。
一个月,紫金梁的兵力已经损失了近三分之一,这么下去,实在赔不起了。
于是他作出决定,分兵。
紫金梁现在的想法,是曹文诏再猛,也没法分身,分兵之后,就看运气了,谁运气不好,被逮着,命苦不能怨政府。
就这么办了,紫金梁分工,他去榆社,老回回(三十六营之一)去武乡,过天星(三十六营之一)去高泽。
关于结局,史书上记载如下:“文诏皆击败。”
到底怎么办到,我到今天也没弄明白。
但紫金梁、八大王们明白了,混到今天,再不躲就没命了。
曹文诏是山西总兵,山西是没法待了,往外跑。
跑路的方向,有两个,一个是直隶(河北),另一个是河南。
紫金梁去了河南,至少在那里,他还是比较安全的。
这个想法再次被证明,是错误的,因为曹文诏同志是很负责的,别说中国河南,就算欧洲的荷兰,估计照去。
在曹文诏的追击下,紫金梁王自用吃了大亏,好不容易跑到河南济源,终于解脱了。
人死了,就解脱了。
所幸,他还算是善终,在被曹文诏干掉之前,就病死了。
崇祯六年五月,紫金梁死去了,三十六营联盟宣告结束。
紫金梁结束了他的使命,接替他的,将是一个更为强大的人。
合谋
当然,对当时的起义军而言,这并不重要,重... -->>
就知名度而言,左良玉是比较高的,在很大程度上,他要感谢孔尚任,因为这位仁兄把他写进了自己的戏里(《桃花扇》),虽然不是啥正面角色,但好歹是露了脸。
左良玉,字昆山,无学历,文盲。
左良玉的身世,是非常秘密的,秘密到连他自己都不知道,从小父母双亡,由叔父抚养长大,就这么个出身,你让他饱读诗书,就是拿他开涮。
没书读,也得找工作,长大以后,左良玉去当了兵,小兵。
他的成长经历,跟曹文诏类似,但他混得比曹文诏好,到崇祯元年的时候,就已经混到了都司。
顺便说一句,他之所以混得好,跟个人努力关系不大,只是因为一个偶然的机会。
天启年间,他还是个小兵时,有一次机缘巧合,遇到了一个人。
当时的左良玉,实在没啥特点,谁都瞧不上,但这个人算是例外,看见左良玉后,惊为天人,说他很好,将来很强大,就说了几句话,建议朝廷给他提了个游击。
这位慧眼识才的仁兄,叫做侯恂,希望你还记得他,因为天启二年,他还曾经提拔过另一个人——袁崇焕。
按侯恂的说法,左良玉是个难得的人才,很快就会出人头地。
但事情跟他所说的,似乎还是有点儿差距,左良玉一直到崇祯元年,还是个小人物。
但不负侯恂所望,左良玉终究还是出名了,只是出名的方式,比较特别。
这事之前也提过,崇祯元年,宁远兵变,巡抚毕自肃自尽,袁崇焕来收拾残局,收拾来收拾去,就把左良玉给收拾了。
当兵的没拿到工资,才兵变,左良玉有工资,自然不参加,但手下的兵哗变,他负领导责任,就这么被赶回了家。
回家待了几天,又回来了。
袁崇焕死后,孙承宗又把他招了回来,去打关内四城,就是在那里,他开始崭露头角,和曹文诏并肩作战,收复了遵化。
恰好,这段时间侯恂也混得不错,顺道给他提了副将,从此顺风顺水。
客观地讲,左良玉同志的进步,基本上是靠侯恂的,但后来的事情告诉我们,侯恂是个眼光很准的人,袁崇焕,他没有看错,左良玉,也没有。
根据史料记载,左良玉身材很高,作战很猛,且足智多谋,虽说没文化,但很懂兵法,每次打仗都给人下套挖坑,此外,他个人的战斗技术也相当厉害。
除作战外,左良玉还有点儿个人技术,他使用的兵器,不是长矛,而是弓箭,据说百发百中,而且左右手都能射箭,速度极快。
到山西后,果然不同凡响。
先在涉县打了一仗,大败之,然后在辉县打了一仗,大败之,最后到了武安,被大败之。
这是个比较奇怪的事,当时左良玉的手下,有七八千人,竟然被农民军全歼,他自己带着几个手下好不容易才跑回来,实在很没有名将风采。
不过不要紧,就算名将,也有发挥失常的时候,何况还有个不会发挥失常的名将。
对于皇帝的任命,曹文诏很感动。
猛人被感动,反映在行动上,就是猛打、猛杀。
崇祯六年(1633)二月,曹文诏开始攻击。
他追击的敌人,有二十万,而他的兵力,是三千人。
不用怀疑,你没有看错,这就是曹文诏所有,且仅有的兵力。
他的追击之旅,第一站是霍州。在这里,他遇上了自己的第一个对手——上天龙。
上天龙究竟是谁,就别问了,我只知道,他是死在曹文诏手下的第一个首领。
上天龙手下,有上万人,摆好阵势,曹文诏率军冲锋。
这位兄弟抵抗的时间,也就是那一冲的瞬间——一冲就垮。
垮得实在太快,所以头头也没来得及跑,就被曹文诏杀了。
他的第二站,是盂县。
盂县,离太原没多远,在这里等待着他的,是混世王。
混世王这个外号,是很有点儿哲学意味的,毕竟在世上,也就是个混,但曹文诏用实际行动生动地告诉他,混是容易的,混成王是很难的。
双方在盂县相遇,混世王的兵力,大致是曹文诏的六倍。
六十倍都没用。
曹文诏毫不费力,就击溃了混世王,混世王想跑,没跑掉,被曹文诏斩杀。
当时的太原,算是民军的天下,因为这里是三十六营首领、紫金梁王自用的老巢,此外,如闯王高迎祥、闯将李自成等猛人,也都在那一带混。
曹文诏来后,就没法混了。
在他到任几个月后,史书上出现了这样的记载:“五台、盂县、定襄、寿阳贼尽平。”
曹文诏实在太猛,他连续作战,连续获胜,先后击溃十几支民军,但凡跟他作战的,基本都撑不过一天。此后,他又在太谷、范村、榆社连续发起攻击,“贼几消尽”。
其实打到这个份儿上,就算够意思了,但曹文诏是个比较较真儿的人,非要干到底,因为那个最终的目标,就在他的眼前——紫金梁。
曹文诏是明白人,他知道,就凭对方这二十多万人,即使站在那里不动,让他砍,三千人,也得砍上十天半月。
所以最快、最方便的办法,就是干掉紫金梁。
为实现这个目标,他发动了连续攻击,关于这段时间的经历,史书上的记载,大致是时间、地名、斩杀人数——曹文诏斩杀的人数。
短短十五天内,曹文诏率军七战七胜,打得紫金梁到处乱跑,先到泽州,再到润城、沁水,每到一地,最多一天,曹文诏就到,到了就打,打了就胜。
紫金梁原本的想法,是集中兵力,跟曹文诏死磕。
但事实证明,死磕未必能行,死倒是肯定的。
一个月,紫金梁的兵力已经损失了近三分之一,这么下去,实在赔不起了。
于是他作出决定,分兵。
紫金梁现在的想法,是曹文诏再猛,也没法分身,分兵之后,就看运气了,谁运气不好,被逮着,命苦不能怨政府。
就这么办了,紫金梁分工,他去榆社,老回回(三十六营之一)去武乡,过天星(三十六营之一)去高泽。
关于结局,史书上记载如下:“文诏皆击败。”
到底怎么办到,我到今天也没弄明白。
但紫金梁、八大王们明白了,混到今天,再不躲就没命了。
曹文诏是山西总兵,山西是没法待了,往外跑。
跑路的方向,有两个,一个是直隶(河北),另一个是河南。
紫金梁去了河南,至少在那里,他还是比较安全的。
这个想法再次被证明,是错误的,因为曹文诏同志是很负责的,别说中国河南,就算欧洲的荷兰,估计照去。
在曹文诏的追击下,紫金梁王自用吃了大亏,好不容易跑到河南济源,终于解脱了。
人死了,就解脱了。
所幸,他还算是善终,在被曹文诏干掉之前,就病死了。
崇祯六年五月,紫金梁死去了,三十六营联盟宣告结束。
紫金梁结束了他的使命,接替他的,将是一个更为强大的人。
合谋
当然,对当时的起义军而言,这并不重要,重...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